26/09/2025 11:58

《普論投資-沈文婷》面向靈活退休時代:如何建立退休信心

  滙豐銀行最新發布的《生活質素報告2025》顯示,逾千名受訪的富裕投資者中,近半(47%)計劃在完全退休前安排「微退休」。這與我們近期的香港退休調查[1]的結果不謀而合,反映出一個現實:退休不再是被動「等時間到」,而是一段更靈活、充滿多種可能性的長途旅程。在這旅程中,我們需要同時兼顧資產增長、風險管理及創造可持續現金流。如何按自己的步伐走向理想生活因人而異,但不論身處哪個年齡階段,釐清三個關鍵問題,都有助於提升實現理想的信心。

  這三個核心問題十分簡單:第一,我的儲蓄是否足夠?第二,我的資產配置是否合宜?第三,我是否運用了最能達成目標的投資方式?需要強調的是,這應該被視為一套在不同人生階段反覆檢視與調整的框架,以幫助適時調整財務規劃以承受市場波動與生活變化,並能持續朝退休目標前進。

*人生不同階段的重點*

  在事業起步期(22-39歲),建議盡早建立持續儲蓄與定期投資的習慣,建立對退休目標的專注。我們可以把重大人生事件化作「加碼時機」,如結婚或組建新家庭,都是協調共同財務目標和提升儲蓄率的機遇。資產配置上可以「增長為先」:在時間跨度長的優勢下,退休投資可以側重於股票,以捕捉長期增長潛力,同時善用退休供款計劃中的自動增加供款等功能,令儲蓄率隨時間穩步上調。

  在事業中後期(40-59歲),往往標識著收入步入高峰,這是可按以下的參考標準來衡量自己的退休儲蓄進度是否良好:45歲時總儲蓄應儲約等同年薪3倍、50歲則升至約5倍(其中包括資產增值)。但這些不是硬性標準,若落後,可考慮提高儲蓄率、延長工作年期、優化資產配置的方法來縮窄差距。在資產配置上,股票仍是增長引擎,但應逐步提高債券比重,以降低臨近退休時遇上市場大幅調整的風險;同時保留3-6個月生活費作應急金,避免在不利市況被迫變現長線資產。

  當預備退休或已經退休(60歲或以上)時,重心宜轉向「可持續提款」。可以清點總資產、整合所有收入來源(如年金/強積金等),並制訂提取規劃。若仍憂慮退休儲備是否充足,延後退休數年往往成效顯著。此時,資產配置宜更穩健但不放棄增長潛力:股票約30%-50%、債券40%-60%、以及適量現金,以應對短期開支與波動;到70歲後可再繼續降低股票比例,但仍需保留一定增長資產,以對抗通脹與長壽風險。

*退休資產配置需要透明清晰的指引*

  這樣看來,人生不同階段,似乎都有多種因素需要平衡,確實會令人倍感壓力。在美國等成熟市場行之有效的「退休配置路徑」或值得港人參考。它提供了一個透明、具紀律性且有彈性的框架:隨著人生階段的推進,可按預設規則自動調整戰略資產配置。

  歸根結底,建立對退休規劃信心並不在於等待完美時機,亦非依賴複雜的投資策略,而是源於清晰目標的建立、儲蓄習慣的培養與投資方案的適時調整。隨著港人日趨追求更靈活的退休方式,「退休配置路徑」就像一條航線,指引實現多元的退休願景:前進方向清楚、調整機制明確,遇到亂流也不會偏航。我們相信,這將有助於香港投資者更有信心、穩步抵達心中的理想退休生活。《普徠仕多元資產部門投資方案策略師 沈文婷》
 
註1: 普徠仕於2025年5月進行首個香港退休調查,成功收集600名30歲或以上香港居民的回應,以了解他們的退休目標、習慣及財務準備情況。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基金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