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指
  • 26,128
  • -356
  •  大市成交 3,237億
  • 期指(夜)
  • 26,290
  • +157
  • 高水162
  • 國指
  • 9,303
  • -141
  • 紅籌
  • 3,996
  • +3
  • 科指
  • 6,195
  • -184
  • 上證
  • 3,828
  • -25
  •  成交 9,279億
26/09/2025 16:30

特朗普將對藥品徵收100%關稅,醫藥股普遍下挫,惟獲券商力撐仍可吼?

解讀
免責聲明

本內容由人工智能根據現有市場數據及新聞來源生成,僅供參考。其內容不代表《經濟通》之觀點或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鑒於AI生成資訊可能存在錯誤、遺漏或偏差,用戶應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或諮詢專業意見後再作出投資決定。《經濟通》對因依賴本內容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核心摘要: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2025年10月起對進口品牌或專利藥品徵收100%關稅,在美建廠可豁免,醫藥股普遍下跌,仿製藥及授權出海模式不受影響。

事實要點:
▷ 10月起美對進口品牌/專利藥徵100%關稅(豁免在美建廠者)
▷ 華海藥業、海正藥業稱在美銷售仿製藥不受影響
▷ 醫保局發布第11批藥品集採文件,要求企業承諾不低於成本報價
▷ 大和上調藥明康德目標價至134元(原128元)
▷ 藥明康德生產23種GLP-1藥物(16種處2/3期臨床)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於10月起對品牌或專利藥品徵收100%關稅,惟在美建廠可豁免。醫藥股今日受消息影響普遍下挫,藥明生物(02269)及藥明康德(02359)等醫藥外包(CXO)概念股亦齊下跌。不過,有藥企人士認為,仿製藥不在加徵關稅範圍內,而創新藥出口主要途徑為授權出海模式,不涉及實際產品出口,加上有券商指創新藥板塊受惠政策支持與臨床進展,可否趁其回調吸納?
 
*特朗普:10月起徵收品牌或專利藥品100%關稅,在美建廠可豁免*
 
  特朗普昨日宣布新一輪關稅,瞄準廣泛的進口商品,10月1日起美國將對進口藥品徵收100%的關稅,對重型貨車徵收25%的關稅,對廚櫃徵收50%的關稅。特朗普指,對任何品牌或專利藥品徵收新的100%關稅將適用於所有進口藥品,除非生產商已經在美國動工建造工廠。正在設廠的定義為「已經動工」或「正在施工」,如果製藥廠已開始施工,這些藥品就不會被課徵關稅。
 
  值得一提,特朗普政府在4月啟動對藥品的調查。商務部當時表示已開始調查「半導體和半導體製造設備」及「藥品和藥品成分,包括成品藥」進口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針對藥品的調查涵蓋所有藥品進口,包括成品仿製藥和原研藥,以及用於生產這些藥品的成分。調查人員還將審查關鍵藥用成分的進口情況。
 
*業界:仿製藥不在加徵關稅範圍,藥出口主要為授權出海模式*
 
  目前有部分中國藥企人士傾向認為,特朗普擬加徵關稅的藥品範圍主要涉及專利藥,而仿製藥不在範圍內。華海藥業(滬:600521)表示,目前公司不受影響,公司在美銷售的製劑產品為仿製藥。海正藥業(滬:600267)亦指對目前業務沒影響,公司在美僅有仿製藥在售。
 
  通常來說,專利藥主要是創新藥。一位多年從事國際醫藥合作的人士對內媒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階段國產創新藥出口主要途徑為授權出海模式,並不涉及實際產品出口,國產創新藥企通過對外授權的形式獲取利潤分成。當前,中國藥企中,在美國自主銷售創新藥的只有百濟神州(06160)(滬:688235)。有行業人士表示,特朗普的加徵關稅政策缺乏具體細節,應該對在美國建廠的百濟神州影響有限。
 
*醫保局:第11批藥品集採穩臨床、保質量、防圍標、反內捲*
 
  另方面,國家醫保局日前發布第十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文件,充分遵循「穩臨床、保質量、防圍標、反內捲」原則。關於「反內捲」集採秉持公開透明及公平公正的市場化競爭機制,企業自願參加及自主報價,同時旗幟鮮明地反對過度內捲。文件中要求每家投標企業做出不低於成本報價的承諾,對於低於「錨點價」的企業,要求其對報價合理性作出聲明,解釋具體成本構成,包括製造成本、期間費用及銷售利潤等,主導回應社會對低價中選的顧慮。在「穩臨床」方面,保障臨床用藥需求是集採的基本目標,也是優化集採措施的重點。
 
  此外,此次集採充分徵求並採納藥監部門及市場監管部門意見,在保證公平的基礎上,對投標企業的質控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西南證券:創新藥股受惠臨床數據驗證,國際化BD交易持續落地*
 
  西南證券近日發表報告指,港股創新藥板塊在政策支持與臨床進展方面持續釋放積極訊號。儘管短期內部分個股出現回調,但整體來看,港股創新藥在腫瘤、自免、代謝疾病等領域的臨床數據不斷驗證,國際化BD交易持續落地,為板塊提供堅實支撐。建議關注具備差異化創新管線、具備全球臨床能力的企業。
 
  天風證券則指,中國創新藥產業已進入以全球化商業化為導向的新階段,底層邏輯在於本土在研項目具備全球競爭力,兌現方式由國內放量轉向國際授權(license-out)與數據輸出。當前產業生態趨於成熟,優質「好分子」一旦展現早期優勢數據,即可觸發國際藥企合作視窗,推動行業邁向產品與商業模式雙輪驅動。
 
*大和升藥明康德目標價至134元,反映化學業務更高收入預估*
 
  另大和發表最新報告,維持藥明康德「買入」評級,目標價由128元上調至134元。該行上調對公司今年至2027年收入和每股盈利預測3%,反映藥明化學業務更高的收入預估。該行指,公司去年生產10種最暢銷化學藥物中的其中4種,以及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40種小分子藥物中的8種。公司正生產23種GLP-1藥物,對比1月披露的21種及去年9月的19種,其中16種處於2期和3期臨床試驗,佔據26%的市場份額。管理層仍預計藥明TIDES業務今年收入將按年增長超過80%。
 
  該行又引述藥明康德管理層指,新加坡API基地的首座小分子工廠預計2027年營運,隨後首座TIDES工廠預計2028年第二季度營運,第二座小分子工廠預計2029年第四季度營運。美國特拉華州DP基地預計明年第四季度營運,預計2027年第四季度提供無菌灌裝/完成能力。
 
*莫灝楠:特朗普政策不會有毀滅性影響,惟藥股需調整更深才可吼*
 
  南華金融集團副總監莫灝楠表示,特朗普在政策上想只讓在美國做製藥的公司才有稅務優惠,嘗試降低在其他國家做代工的藥品在美國的競爭力,而中國有很多屬仿製藥或授權藥物,未必所有藥都被納入徵稅範圍內,但亦有部分在中國產的創新藥可能受影響,所以會有些負面影響,但不太毀滅性,中生製藥(01177)及石藥(01093)就有部分藥品仍屬仿製藥。
 
  不過,莫灝楠認為,B仔股或藥股都不宜趁回調吸納,因它們早前升上來,是因國家藥品集採規則有變,有些新藥未必被納入集採範圍,價格可能會高些少,舊藥也可能有些改善,而且對於CRO,藥監局批核時間及要求稍為降低,但究竟哪隻藥有市場空間,又或哪類藥因上述政策而令盈利有大改善,其實大家現時都看不到,不覺這些藥股盈利增長會很好,若要揀也只可揀覆蓋整個板塊的ETF或龍頭會較穩陣。
 
  莫灝楠又指,藥明生物等CXO概念股近月升得有些急,雖在邏輯上它們會接到所有CRO的訂單,有頗穩健的盈利增長,但應很難回到以前過百倍PE估值,股價反彈至現時位置,值博空間不大,藥明康德亦一樣,它與藥明生物相比,只是一間做生物藥,一間做化學藥,而且外國藥廠沒辦法入中國後,它們的盈利增速已慢了很多,現時雖有改善,但不見翻天覆地變化,純因政策放開有資金炒一轉。若要吸納,信達生物(01801)相對較佳且是龍頭,但不建議高追,畢竟股價已升了很多,卻看不到盈利增長確定性,其他藥股同樣要調整更深才可吼。
 
  CXO或製藥股今日普遍下跌,中生製藥跌0.75%收報7.95元,石藥跌2.26%報9.09元,翰森製藥(03692)跌2.03%報34.84元,信達生物跌1.89%報93.25元,百濟神州跌1.85%報196.2元,康方生物(09926)跌2.21%報132.7元。藥明生物則跌2.35%報39.06元,藥明康德跌3.32%報107.6元。
 
撰文:經濟通市場組、採訪組、中國組、李崇偉 整理:李崇偉
《經濟通通訊社26日專訊》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備註︰

即時報價更新時間為 26/09/2025 17:59

港股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由香港交易所提供; 香港交易所指定免費發放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的網站

權證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