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指
  • 24,697
  • +189
  •  大市成交 1,828億
  • 期指
  • 24,659
  • +209
  • 低水38
  • 國指
  • 8,884
  • +80
  • 紅籌
  • 4,206
  • +5
  • 科指
  • 5,467
  • +69
  • 上證
  • 3,580
  • +20
  •  成交 5,849億
04/08/2025 08:10

《政政經經-石鏡泉》海南封島挑戰美元

  《政政經經》2025年,海南宣布全島封關,從該刻開始進出的每一批貨物、每一筆資金、每一個跨境人員都必須經過自貿港特別監管。   下文有很大篇幅在解釋海南封關運作,不易看明,不打緊,最重要的是讀者想問海南封關與你荷包有何益。   海南自貿港宣布封關後,特朗普團隊緊急召開會議指責中國搞經濟孤島挑戰美元霸權,甚至放話要對境外人民幣帳戶全面審查。為何特朗普急了?   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背後動靜大得嚇人,動的是資金、物流、制度結構,甚至動了美方幾十年來賴以生存的美元霸權體系。   從此刻起,海南島徹底從中國關境中剝離,島內實行封閉式海關管理,外來貨物、人員、資金出入全部經過單一窗口審查,不走海關就別想進,一旦進入海南等於進入一個政策、監管、金融三重獨立的離岸特區,簡單說就是中國境內的境外島。   中國並不是第一次搞類似的事,上世紀80年代搞過深圳經濟特區,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又有了上海自貿區,但像海南這樣一整個省級行政區徹底關境外移,搞全球規則試驗田的便史無前例。這不是炒概念,這是動真格,更何況背後不只是政策在換,是貨幣、數據、支付鏈都在換。   封關消息一出,第一時間不是中國網民刷屏,而是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臨時開會,美財政部緊急提交跨境資本報告。封關不是簡單的貨物貿易管理,而是背後配套了一整套獨立的清算系統、區塊鏈監管機制和數碼人民幣跨境試驗模型,也就是說未來海南可能有一天可以不靠SWIFT轉帳系統、不靠美元清算銀行,完成一整套和海外資本之間的交易,這個變化真正讓美國不寒而慄,一旦海南試點成功,中國在全球就不再需要依賴美元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美國再也不能用美元結算卡脖子,也不能透過金融制裁來威脅合作國。當年伊朗、俄羅斯、古巴都被SWIFT一鍵踢出系統,結果經濟瞬間崩潰,但如果海南能跑通一個中國版SWIFT,那麼未來中東國家出口石油就可以收人民幣,非洲可以用數碼錢包買中國醫療設備,東南亞可以直接對接中國離岸市場,這就是另一個國際清算中心的雛形。 *海南是全域低稅區*   所以特朗普不慌才怪,他當總統第一任期最得意的一招就是把美元系統當大棒打遍全球,對伊朗斷SWIFT、對華為斷芯片、對中興(00763)斷銀行,可如今中國不是在抗,而是在繞,直接拿出海南一整個島當成實驗基地,不是搞對抗,是徹底開闢平行系統。而且中國這次不是悄悄幹,早在2020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就已經明確寫清楚,2025年前要實現全島封關運作,這是中央層面正式文件,蓋了國徽。這幾年海南基建狂飆,洋浦港、三亞鳳凰機場、海口江東新區全線動工,從全球引入了阿里巴巴(09988)、京東(09618)、安永、德勤、法國凱傑、馬來西亞興業銀行、卡塔爾主權基金、新加坡國浩集團,全都悄悄在海南布局。   更妙的是,海南島是中國唯一一塊全域低稅區,企業所得稅15%,個人所得稅最高不超15%,零關稅、負面清單外全自由、資金出入審批極簡化,還可以繞道中東註冊境外公司,用數碼人民幣清算,然後透過海南免稅反流入中國市場。這一整套制度套利空間就是吸引全球資本的黃金配方,美國人看不懂嗎?怎麼會,2023年底美國國會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出了一份長達87頁的報告,題目直接寫著「海南自貿區,中國港口的新金融武器」,裏面明確指出,海南的制度模式意圖打造去美元化的灰色金融中樞,可能成為下一場全球資本戰的爆發點。這句話已經夠嚇人,但更嚇人的是,2025年初已有7家美股上市的中概企業宣布將在海南設立國際總部或離岸中心,其中包括拼多多(US﹒PDD)、網易(09999)、華住(01179)、貝殼(02423)、新東方(09901)、知乎(02390),還有一家總部在新加坡、控股結構在開曼群島但利潤主要來自中國境內的金融科技公司。這些公司早已摸清遊戲規則,不靠華爾街,但可以繼續在美上市,不全用美元結算,但可以用人民幣清算後,在香港、海南二次套利,不受美證監規管,但可以靠區塊鏈智能合約向海外資本發行Token(代幣)形式的資產標,這才是特朗普坐不住的根本原因。 *2個核心問題*   海南封關是中國玩起了規則重塑,不再受美國門檻卡,是中國自己造了新跑道。要理解海南的戰略角色,必須先搞清楚兩個核心問題:   1﹒ 甚麼是人民幣離岸中心?   2﹒ 為甚麼偏偏選海南?   先講第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對傳統美元霸權體系主動脫勾的一個嘗試。簡單來說,就是中國想在不破壞現有金融規則的前提下,搞出一套繞開美元、繞開SWIFT、繞開華爾街的跨境支付體系,這套體系的核心就是數碼人民幣,數碼人民幣不是簡單的電子錢包或者掃碼付款,它是中國央行發行的法定數碼貨幣,是區塊鏈底層架構、加密演算法和國家信用背書結合的產物,更重要的是,它擁有一種傳統貨幣沒有的能力--可編程性,也就是說,這筆錢可以設定用途、時間、對象和流轉範圍,天然適合跨境監管。舉個例子,一筆數碼人民幣可以這樣設定:只能在海南使用,必須在48小時內完成支付,不能轉給特定名單內的個人或機構,這就是所謂的智能監管,而這種能力是美元、歐元、日圓統統做不到的。   再說第二個問題:為甚麼是海南?從地理看,海南位於東南亞與中國之間,正好卡在一帶一路的節點;從政策看,海南是全國唯一一個全島自由貿易港,沒有行政死角;從實驗性看,這裏可以全封閉操作,不干擾全國金融體系穩定;從技術看,海南正在建設中國數碼經濟產業鏈最集中的基地之一,阿里巴巴、騰訊、螞蟻集團、華為都已經布局。更關鍵的是,海南擁有全國最寬鬆的稅收與監管政策,譬如企業所得稅只有15%,遠低於全國25%的平均水平;個人所得稅也封頂為15%,對比美國的37%簡直像天堂;貨物出入免稅,資本出入無需外匯審批。   一句話總結,海南是離岸天堂,不在海外,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香港?沒錯,但和香港不同的是,海南完全受中央直接管理,不存在一國兩制的法律模糊地帶,換句話說,更加可控、更加安全、更加穩妥。   2021年開始,海南開始布局離岸新金融制度試驗,第一批測試點設在海口江東新區和洋浦港保稅區,洋浦港特別值得一提,這是中國唯一一個「自由貿易港+離岸結算+人民幣跨境試點+數碼監管」4項功能全開的區域,港區已經建成首個區塊鏈保稅監管平台,貨物出入不僅信息實時上傳,還實現「貨幣+貨物+數據」三鏈同步,實戰已經開始。   2023年起,數家港資、美資、新加坡資本背景的企業陸續在海南註冊國際貿易結算平台,透過數碼人民幣直接結算,從中東入口能源再轉銷南亞,同時回流利潤到開曼、塞舌爾、阿布扎比等地的投資母公司。這不是黑箱操作,而是透過海南合法設立的跨境數碼貨幣試點視窗來完成。要注意,這種玩法繞開了傳統SWIFT體系,不經過美元清算銀行,也不會被紐約聯儲監控資金流向,這就是美國金融鷹派最擔心的地方。一旦這套玩法在海南跑通,中國將擁有第一個完全去美元化的資金循環樣本。   美方早已察覺危險訊號,2024年美國財政部的國際資本流動安全評估內部報告中曾特別提到,海南正在構建一個可能取代SWIFT低端功能的區域系統,未來一旦與中亞、東盟、非洲金融結算平台接軌,將對美元的中轉清算形成結構性替代,而這還只是第一步,海南還在搞「數碼人民幣+海關監管」的融合機制,簡單說,就是一件貨物進入海南保稅區時,可以自動生成一筆數碼人民幣合約,綁定貨主、物流商、倉儲方、出口方所有訊息同步上傳區塊鏈,貨走了錢才能動,合同違約、交易異常,政策限制都能第一時間觸發智能審查。   這可不是空想。6月中國海關總署已經公布數據,海南數碼合約跨境結算按年增長380%,平均清算時間從48小時降到4分鐘,數碼人民幣交易宗數超13萬筆,單月使用額突破110億元人民幣。這些數據的背後是一套已經跑通的制度替代路徑。甚麼意思?就是說,如果未來中國要和中東國家結算石油,不用再拿美元走美聯儲;如果要和非洲國家結算基建合同,不用再等西聯匯款或者傳統銀行通道;如果要和東盟國家交換農產品、高科技裝置,也不用等國際清算所審核,所有的支付、結算、資金調配都可以直接透過海南完成,而且用的是自己的幣、自己的鏈、自己的規則,這就是對美元的系統性挑戰。   如果你是沙特的主權基金,現在有兩個選擇:一邊是SWIFT的通道高昂手續費用、複雜審核程序、被制裁風險,另一邊是海南通道,快速、安全、免稅、智能合約保護,還能獲得一部分中國市場綠色投資優惠,你會選那個?更別說中國早已和阿聯酋、新加坡、印尼、尼日利亞簽署了數碼貨幣互認備忘協議,一旦這些國家也加入海南的數碼清算體系,整個非美元經濟帶就可能成形。 *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   最後必須提一件細節小事,5月中國央行低調發布一條信息: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數碼人民幣結算系統正式接入「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mBridge)。這個平台簡單說是一個由中國、泰國、阿聯酋和香港金管局聯合打造的、央行對央行的超級支付系統,用區塊鏈跑通全球跨幣種、跨國境、跨監管的數字交易,曾在2023年聯合國數碼金融峰會上被列為世界最具顛覆潛力的試點專案。   海南接入mBridge等於在告訴全世界,我們不光要跑通人民幣,還要和其他國家的數碼貨幣進行鏈上互通,海南不只是一個島,是中國新金融世界的起點,它不止於地理、不止於制度、不止於貨幣,而是一個繞開美元、重建規則、放大中國信用的超級接口,而這個接口一旦接通,特朗普再怎麼急也只能看著資本、資源、人才往海南流,一波又一波。沒人會大張旗鼓的告訴你,現在有那些企業已經踩中海南這盤「制度棋」的節奏,更不會有人在財報裏寫明「我們靠繞開美元通道利潤猛翻兩倍」,但市場從來是聰明的,資本嗅覺比新聞快、比政策準,海南剛封關,一些美股企業的股價就提前暴動了,這種暴動不是散戶炒概念的熱錢衝高,而是機構在潛伏。   看幾個典型案例,第一類是那些註冊地在開曼營收主力在中國正在用海南做離岸資產中轉的中概公司,比如拼多多、網易、貝殼這類企業財報上的淨利潤增速遠高於收入增速,為甚麼?因為他們部分業務線的稅率明顯降低了,而這個變化恰好是海南15%所得稅帶來的直接紅利。   2025年第一季度,拼多多在美股的市值一度衝破26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業務沒有大擴張,海外收入也沒有暴漲,那利潤何來?業內傳的最多的版本是跨境電商板塊部分利潤透過海南轉道處理,稅率從25%直接拉到15%,一個百分點可能沒感覺,10個百分點乘上幾百億營收,那就是百億級利潤彈性。   網易也類似,遊戲出海是明面上的增長點,真正讓財報漂亮的是收入的重組,某些海外結算帳戶由香港轉向海南,再透過海南走數碼人民幣清算,費用下降,速度上升,現金流立馬改善。   第二類企業是那些直接把海外營運總部搬到海南的準跨國公司,比如華住這家本土起家的連鎖酒店巨頭,2024年宣布在海南註冊國際總部,理由很簡單:境外融資變容易了,人民幣結算更靈活了,尤其是跟中東和東南亞的投資人談生意,不用再扯外匯審批那些複雜流程。   海南這套「資本項目自由兌換+數碼清算+離岸免稅」組合拳,簡直是定製級別。類似的還有新東方,表面看還是做教育,實則它在海南開的是「國際教育+文化版權輸出」的雙業務線,甚麼意思?一部分業務在中國教英語,一部分內容在海南以數碼版權資產的形式打包上市,轉手可以給新加坡、阿布扎比甚至非洲資本看作文化類資產,全流程離岸,數碼人民幣清算,政策還鼓勵,這簡直是把教學內容變成了一種虛擬出口產品。   更狠的是知乎,在美國上市時被嘲笑是沒盈利的內容社群,但自從2024年起悄悄在海南註冊內容科技出口公司,開始嘗試把平台上的問答內容打包成知識產品出口數據包,對接海外高校、語言培訓機構、數據服務商,雖然業務量很小,但這種模式很符合海南「智識財產權出海+數碼貨幣結算」的制度設計。 *企業進駐海南的紅利*   這些公司共同的特徵是甚麼?不是產業重也不是使用者多,而是懂玩法、敢切換、會借力。海南之所以能讓他們利潤暴漲,靠的不是地方補貼,而是「制度縫隙+金融紅利」的乘法效應。   過去一家中概公司要在海外上市,要走甚麼流程?註冊地開曼、股權穿透、VIE結構、美元募資、美元結算、美國SEC審查,再轉人民幣進國內營運主體、關稅、審批、外匯、稅賦層層剝削,但現在有了海南這條制度縫隙,路徑完全不一樣,先在海南註冊國際貿易或技術出口公司,再把部分利潤打包成離岸收入或知識類資產,利用海南的自由貿易政策,直接向全球資本募資,走數碼人民幣鏈路結算,利潤留在離岸帳戶,回國內時走免稅、低稅路徑,整個鏈條看起來很複雜,但在海南這樣一個「全境開放+數碼監管+幣種自由」的地帶,這種模式合法合規、成本極低、效率極高,而且最重要的是不受美元影響,這點尤其關鍵。 (上文資料來自Youtube頻道「轉個彎看世界」) --------------------------------- 1﹒ 海南封關為企業提供個低稅、低運作成本的環境,交稅少了會增加了企業的稅後利潤。 2﹒ 那些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一旦在海南設點,就可以將在美國徵的25%重稅,一轉而繳海南的15%稅。 3﹒ 在海南有點的公司,可以透過海南的優惠制度,減輕了公司營運成本,此即又等於賺多了。 4﹒ 因此投資者要關注有哪些中概公司在海南新設點,其日後盈利會增。  5﹒ 海南封關,會打擊美元霸權,換言之數年之後,世界對美元的需求會少,美匯應跌,除非美國續以高息去吸引資金流向美國。 6﹒ 海南封關運作下,對人民幣需求會增,人仔有價。 7﹒ 資金將會轉移,移得有幾快,有幾多,不知,但千萬不要到財富大轉移了,才驚覺自己未上車。《資深投資者 石鏡泉》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壓力大 情緒出現問題應找心理醫生!嘉賓:「雖然很貴,但是值得的,他救了我一命!」► 即睇

備註︰

即時報價更新時間為 04/08/2025 14:42

港股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由香港交易所提供; 香港交易所指定免費發放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的網站

權證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關稅戰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