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名醫成功抗癌:35歲確診最惡乳癌,自揭1壞習慣是元兇

婦科名醫成功抗癌:35歲確診最惡乳癌,自揭1壞習慣是元兇

健康解「迷」

  台灣一名婦科名醫在35歲時確診「最惡乳癌」,當時正值她人生和行醫的巔峰,她甚至想過瞞著醫院繼續上班看診。所幸她如今已經抗癌成功,但回想過去,原來是1個習慣埋下癌灶。

 

  現年40歲台灣婦科名醫鄭伃書在節目《新聞挖挖哇》中透露,自己在35歲時確診乳癌中最惡性的「三陰性乳癌」,儘管當時是第2期,但這種類型復發率高、容易轉移且死亡率高,治療最棘手的一種癌症,讓她一度陷入絕望。

 

分析關鍵致癌元兇

 

  鄭伃書得悉自己確診最惡性的「三陰性乳癌」,等同於人生抽到「下下籤」,確診後她查詢數據發現5年存活率雖然有約88%,旁人認為數字不低,但她卻意識到「有12%的機率,5年後我可能不在世上。」對於自己突然罹癌,她與其他病人一樣都好想知道致癌的元兇,她指自己並無典型危險因子,如荷爾蒙暴露等,僅「30歲後未生育」稍增加1%風險。

 

5年長期捱夜 每晚僅睡4小時

 

  後來經過反思,她發現原來最可能導致罹癌的不良習慣是長期睡眠不足。確診前5年,她經常捱夜趕報告或處理工作,每天凌晨3、4時入睡,早上7、8時起床,導致長期嚴重缺乏睡眠。這段經歷讓她深刻體會,即使年輕、無家族史,不良生活習慣仍可能成為致癌成因。

 

乳癌|婦科名醫35歲患「最惡乳癌」 後悔1習慣埋禍根 曾想過瞞醫院帶癌上班

鄭伃書醫生在2019年確診乳癌。(Facebook圖片)

 

乳癌|婦科名醫35歲患「最惡乳癌」 後悔1習慣埋禍根 曾想過瞞醫院帶癌上班

鄭伃書癌後決定重新生活,擺脫以前的自己。(Facebook圖片)

 

 

婦科醫生確診乳癌晴天霹靂
 

  鄭伃書曾在當地健康節目《健康零距離》上分享自己患癌經歷,從醫生變成病人的心理歷程。她笑言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就在2019年6月一個難得悠閒的星期日,她起床轉身拿手機的那一刻,手臂不經意觸碰到左側乳房,發現硬塊。

 

  按照我多年按了那麼多乳房的經驗,那個東西來者不善。

 

  那時候她心知不妙,翌日回到醫院自己做超聲波,不出所料「應該就是了」。她作為婦科醫生,見過很多病人在確診乳癌時不知所措的模樣,沒想到自己居然會有同樣經歷的一天。那時候,鄭伃書曾想過瞞天過海繼續工作,惟醫院的檢查通報系統已有她的記錄。再者,開始化療後將會出現掉髮的表徵變化,「感覺是瞞不了的」。

 

乳癌|婦科名醫35歲患「最惡乳癌」 後悔1習慣埋禍根 曾想過瞞醫院帶癌上班

鄭伃書工作時非常專業,癌後更明白病人的心情。(Facebook圖片)

 

無懼化療「食全餐」 只怕1件事

 

  回想治療期間,她笑言最害怕的副作用是掉髮,形容「掉頭髮是我唯一尖叫的副作用」。她形容化療後不能夠用洗頭水洗頭,只能夠用清水輕輕地沖洗著髮絲。結果,當時一洗頭,「一整大片的在面前流下來」,那時候她忍不住尖叫。

 

  完成治療後,病情穩定下來,她又再次回到醫院工作,不過她決定不再回到以前的生活,而是「展開全新生活」。她罹癌前生活,工作忙碌、三餐不定時,長期外食缺少蔬果,加上捱夜、壓力與好強的個性,不但是癌細胞催化劑,也是癌後易復發的危險因子。故此,她學會釋放情緒,把所有負面情緒透過書寫或錄音,給自己反覆檢視,除了能夠抒發情緒,問題也會自己找到出路。

 

「三陰性」類型最難醫治

 

  乳癌可分為原位乳癌和入侵性乳癌,前者被定義為零期,未有入侵成分;後者則可分第1、2、3和4期,當中又再按癌細胞生物特性分為4大類,即管腔A型、管腔B型、HER2呈陽性型及三陰性。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辦人張淑儀表示,最棘手乳癌類型要數到「三陰性」,其特點是不存在受體,故不能使用荷爾蒙或抗HER2類藥物,往往只能依靠化療,惟效果因人而異:

 

  這種癌細胞生長和死亡速度都很快,有些病人術前化療腫瘤完全消失,有些則做幾次也未能杜絕。

 

乳癌5大症狀

 

  據香港癌症基金會網站資料,乳癌成因暫時成疑,但年齡增長、家族病史、高齡首次懷孕、沒有子女、不曾哺乳、更年期後肥胖、缺乏運動及酗酒等,均會增加患上乳癌的風險。以下為乳癌的5大症狀:

 

1. 乳房皮膚變厚或出現硬塊

2. 乳房出現皺紋、凹陷或皮疹

3. 乳房或腋下出現持續的不適或疼痛

4. 乳房形狀或大小有所改變

5. 乳頭形狀改變、出現分泌物或皮疹

資料來源:香港癌症基金會

 

自我乳房檢查方法

 

  定期檢查,可以增加及早發現乳癌的機會。據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資料,自我乳房檢查的目的是提高對自己乳房的認識及對乳房疾病的警覺性,大部分的乳房腫塊都是在自我檢查時發現。自我檢查應在乳房並無疼痛或腫脹的情況、如經期後進行;停經後的婦女則可在任何時候進行。任何女性一旦發現乳房腫塊,應盡早找醫生檢查,獲取專業的意見和診斷。

 

1. 脫去衣服,舉起雙手,在鏡前觀察乳房有否異樣。

2. 手指合攏,在乳房內側作平壓繞圈按摩,留意有否硬塊。

3. 用同樣的方法檢查乳房外側。

4. 檢查腋窩及乳房之間位置,留意有否硬塊。

5. 輕捏乳頭,留意有否出血或有異常分泌物。

資料來源: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