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2025
「牛肉乾」產生不滿情緒,政府忽掉以輕心
立法會上周通過《定額罰款(交通違例事項)條例》決議案,把違例泊車的定額罰款由現時的320元調高至400元,加幅達25%,議案最後需要記名投票,結果有四名議員投反對票及四名議員投棄權票,情況極為少見。俗稱「牛肉乾」的違例泊車定額罰款看似小事,實際極易引發民生不滿情緒,據聞近年政府因維持交通秩序而大幅增加發出「牛肉乾」的次數,早已令市民產生怨氣,今次加費雖有充足理由,但政府不能低估民間情緒,應做好配套措施,盡力疏導不滿情緒。
政府強調加費目的在恢復法例阻嚇力以保障道路安全,資料亦顯示警方執法近年顯著加強,違例泊車抄牌數量從2016年至2019年間的142萬至202萬張不等,平均每年只發出約170萬張,躍升至2020年至2024年間的254萬至336萬張,平均每年達300萬張,增幅驚人。
警方近年對違例泊車的執法顯著加強(警務處圖片)
雖然抄牌只屬小事,但難免會令市民感到不快,而最令市民不滿是政府未能提供足夠泊位,特別是商用車位。政府指過去3年新增1.5萬個泊位,但截至2025年首季,商用車輛與泊位比例仍為1比0.66,即平均每1.5輛商用車輛爭奪一個泊位。事實上,市民平日可能都會見到不少大型車輛晚上停泊在路邊,甚至荒山野嶺,車主固然可能為逃避支付泊車費,但即使願意付費,亦不易找到車位。有商用車司機告訴筆者,政府過去甚少在晚上出動抄牌,於是司機「偷雞」在晚上將車泊在路邊,早上就開走,但近年當局已改變此習慣,晚上抄牌已成常態,是抄牌大幅增加的其中一個原因。
今次加費亦有客觀因素支持,現行罰款標準已經凍結31年,遠落後於期間逾70%的累積通脹,令阻嚇性大幅降低;與國際比較,香港罰則明顯寬鬆,例如新加坡違泊罰款可達本港十倍。從現實角度看,違泊車輛阻礙視線、危及行人安全,尤其大型商用車輛迫使行人「攝車罅」,對過馬路的行人構成的風險更高。
提高罰款以恢復阻嚇力確有必要,但絕非治理交通頑疾的萬靈丹。若泊位長期短缺,商用泊位荒未能顯著改善,加重罰款則明顯未能服眾。政府必須展現更大決心與實效,全力兌現增泊位的承諾,特別是解決業界燃眉之急的夜間泊位與彈性上落貨區等問題,只有真正紓解泊位荒,使守法成為可行選項,加費方能服眾。此外,當局亦應考慮靈活執法,可考慮現場實際情況,適度酌情處理,以減少駕駛者的不滿,避免「為罰而罰」所衍生的民怨。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