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9/2025
盟友集體「變臉」,事關美國關稅霸凌
本周日(21日),英國、澳洲、加拿大、葡萄牙四國正式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在國際舞台上引起強烈反響。緊接著,法國總統馬克龍昨天(22日)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發言時也宣布,法國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而且法國還與沙特阿拉伯在本屆聯合國大會期間發起特別會議,商討如何推動落實促進以巴和解的「兩國方案」(the Two-state Solution)。美國的重要盟友不約而同採取與美國外交政策立場相左的行動,這在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因此對以色列構成了一定的國際輿論壓力,有可能令以色列國內的政治形勢出現某種變化。同時這也顯示出,美國的國際影響力繼續下降,在中東問題上,美國已無法約束上述國家的外交行為。
法國總統馬克龍與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在聯合國大會期間發起特別會議,商討如何推動落實「兩國方案」。(AFP)
自加沙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長期封鎖,惡化了當地巴勒斯坦居民的生存狀況,導致饑荒和大量兒童營養不良。以軍持續不斷的戰機轟炸和地面炮擊,不僅造成愈來愈多平民傷亡,而且摧毀了幾乎所有住宅,令巴勒斯坦難民無處棲身。歐洲多國抨擊以色列正在實施針對巴勒斯坦人的種族清洗,普遍相信這種針對平民的戰爭行為只會加劇受害者的仇恨,不可能將巴勒斯坦人壓服,唯有讓巴勒斯坦人立國,落實「兩國方案」,才有可能讓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個國家和平共處,從而停止陷入惡性循環的戰爭和殺戮。
如今這一判斷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國的基本共識,只有美國和以色列兩國政府持反對立場。兩周前以色列對卡塔爾首都多哈的空襲,增加了盡快落實「兩國方案」的緊迫感,因為美國已不再限制以色列對周邊國家採取攻擊性軍事行動(美國在卡塔爾有駐軍,美軍沒可能不知道以色列軍機來襲,但美方並未事先告知卡塔爾)。因此,卡塔爾這類美國盟友難免擔心,今後無法得到美國的安全保護,這可能也是沙特與法國聯手發起特別會議的主要考量。一旦戰火蔓延,必然會危及中東其他國家的利益,即使沙特買了大量美國軍火,交足了「保護費」,在危急時刻,美國卻未必會為沙特提供必要的保護。種種因素促使這些國家不謀而合,選擇在聯合國大會開幕之時轉變立場,以吸引全世界的注意力,對美國和以色列施加輿論壓力和道德壓力。
以色列空襲卡塔爾首都多哈,令美國的中東盟友人人自危。(AFP)
「兩國方案」已成共識,美國曾經大力推銷
儘管華盛頓警告多個盟友,不要承認巴勒斯坦國,美國不支持推動「兩國方案」,但美國政府20年前卻是這個外交構想的大力推動者,這20年的變化與白宮主人的立場有直接關係。
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多次爆發戰爭。為巴勒斯坦人建立國家、讓巴勒斯坦人能在和平環境下生活,一直是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世界的共同願景。由於以色列是以猶太人為主體的國家,在其境內生活的巴勒斯坦人難以享受平等權利。所以,要解開這個死結,最佳方案是允許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被佔領土及加沙地帶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上世紀90年代,美國的克林頓政府促成以色列總理拉賓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領導人阿拉法特經過秘密談判達成著名的《奧斯陸協議》,巴方據此建立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開啟巴勒斯坦建國之旅,最終目標是實現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個國家和平共處。
克林頓促成以色列總理拉賓(左)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右)達成《奧斯陸協議》(AFP)
克林頓政府的努力得到普遍支持,其後的美國政府繼續執行這一政策。小布殊總統(George W. Bush)的國務卿賴斯曾經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大力推銷「兩國方案」,因為當時以色列右翼勢力反對這一解決辦法。賴斯前往中東訪問,游說有關國家,按照美國畫出的路線圖促成以巴和解,並限制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被佔領土擴大興建猶太人定居點,阻止以色列擴張領土。小布殊和他的外交與國家安全顧問班底代表共和黨傳統派的國際觀,十分重視美國在中東乃至世界範圍的影響力,願意推動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政策,即使在人力物力方面需要有所付出,也不會望而卻步。從歷史上看,這對維持美國的公信力和霸權地位最有效,能保證美國的戰略構想得到落實,這與當下特朗普政府不為國際事務投放足夠資源,甚至主動退出國際組織的「美國優先」政策大不相同。
美國政府全力挺以,惡化加沙人道危機
特朗普二次執政後,改變了前任的中東政策,不再限制以色列的攻擊性、毀滅性舉動(轟炸伊朗核設施、轟炸多哈、摧毀加沙地區的大量民宅和醫院等),更不會因以色列軍隊的惡劣行徑而懲罰以色列。歐洲國家試圖用各種方法救助加沙難民,但以色列的封鎖令大量救援物資無法進入加沙,這令加沙的人道危機不斷惡化。
特朗普政府不僅放任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派軍隊進入加沙,將城鎮夷為平地,而且對大量加沙平民的死傷和兒童在飢餓中痛苦死去視若無睹,激起了歐洲國家強烈的民意反彈。多國民眾上街示威,打擊了當地政府的威信和管治能力,因此歐洲國家一些執政黨領導人對美國非常不滿,但他們又無力改變特朗普政府偏袒以色列的強硬政策。
加沙的人道危機不斷惡化,大量兒童在飢餓中掙扎。(AP)
另一方面,要實現長久和平,則必須有巴勒斯坦人組織與以色列配合,這樣才能在巴勒斯坦人居住的被佔領土實施有效管治,這方面的困難也很大。願意推動「兩國方案」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the Palestinian National Authority)一直是由原PLO內部法塔赫派的領導人掌權,最初是阿拉法特,在他2004年病逝後,同一派系的阿巴斯當選主席。但是,由於巴勒斯坦領導層內部的爭權奪利,立場較為激進的哈馬斯經過戰鬥控制了加沙地帶,將法塔赫人員趕出加沙。因此,儘管阿巴斯的「正統地位」受到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承認(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中,至今已有151個承認巴勒斯坦國,而阿巴斯是巴勒斯坦國的代表),但他領導的政府只管轄約旦河西岸一部分地區,對加沙地區則鞭長莫及。歐洲國家表態承認巴勒斯坦國,等於是幫助阿巴斯提高地位,並非支持哈馬斯。所以,內塔尼亞胡稱這種官方承認是獎勵哈馬斯,實屬以色列的說辭,並非事實。這幾個國家的領導人都強調,未來的巴勒斯坦國領導機構中不能有哈馬斯人員,而且哈馬斯必須盡快釋放所有仍被扣押的人質。歐洲國家和加拿大、澳洲的領導人決定承認巴勒斯坦國,第一是考慮本國民意和人道主義因素,第二則是希望將哈馬斯排除在未來的管治團隊之外,只是現時不適合宣傳第二點,以免增加推進「兩國方案」的障礙。
關稅炸彈懲罰盟友,「獨吞加沙」眾叛親離
多個盟友改變政策,也是由於她們對美國不講友情、用實力欺壓他人非常不滿。這些國家多年來追隨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按照美國的立場行事,但美國卻照樣用高關稅對付她們,絲毫不留情面。這種霸凌行為損害了盟友的經濟利益,打擊了盟國領導人的威信,甚至開始動搖個別執政者的地位。
美國用高關稅對付盟友們,絲毫不留情面。(AP)
特朗普和美國官員曾提出,實現停火後的加沙要交給美國來打造成一個蓬勃興旺的旅遊區,而且還在沒有諮詢巴勒斯坦人的情況下,制定了一幅「路線圖」,計劃將原來居住在加沙地帶的幾百萬巴勒斯坦人趕往臨近國家,以便美國企業在加沙地區完成全方位的地產開發。
靠經營房地產起家的特朗普,想借內塔尼亞胡之手把巴勒斯坦人趕出加沙,方便美國攫取更多利益。內塔尼亞胡則強調,掃清哈馬斯之後,以色列將負責管控加沙。這意味著一方面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沒有出路,只能任人宰割;另一方面,一旦達成停火協議,在涉及戰後重建的具體安排上,美國和以色列很可能因經濟利益而發生分歧。
如果在聯合國的主持下,國際社會確認加沙停火後由巴勒斯坦國主導重建,各國予以配合,則有可能避免美國或以色列將加沙地帶打造成自家的超大型海濱度假村。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只是不願公開捅破這層紙。
特朗普及內塔尼亞胡皆希望得到重建加沙的主導權 (AFP)
特朗普用關稅搞壞了盟友的經濟,讓人看清了美國見利忘義的本質,令盟國在外交領域不再買美國的帳,這對國際關係的發展會帶來新的衝擊。今年適逢聯合國成立80周年,很多國家的領導人將到紐約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不僅僅派外長作為國家的代表。而美國利用東道主的特權,拒絕向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發簽證,顯然是怕他在聯合國舞台上公開譴責以色列和美國,可見美國有點心虛。其實原因很簡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乃盡人皆知的真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舉辦「XO異彩藝術家奬」,讓「腦力多元」人士透過創作藝術建立自信,將負面的能量化為正向►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