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2/09/2025

考慮風險(止凡信箱)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止凡

    止凡

    草根出身,普通打工仔,並非金融財經界人士,閒時在個人網誌分享有關價值投資及財務自由相關知識,不談投資貼士,不追逐市場,網誌瀏覽量數以百萬計。曾舉辦投資工作坊,接受多個媒體邀請作訪問、講座等,現為財經雜誌專欄作家,曾出版多本財經著作。

    財識兼收

    本欄逢周一更新

  在Patreon開設了「止凡信箱」一段時間,已回應數十條問題,題材覆蓋廣泛,包括投資理財、工作事途、人生決擇、人際關係、家庭及置業等問題,至今全是以錄音形式回應,今次試試以文字回應,看看效果如何。

 

網友提問:

 

  看了止凡介紹有關Howard Mark的報道後 (見連結),再追看他youtube的片段,風險這個題材實在博大精深。請問止凡是如何分析風險?分析不是只有升跌兩面,還有很多可能性,再對應每種可能性決定怎樣處理,自問未有能力全面想出可能性,或者不像Howard Marks般想得全面,請問你是如何想出這些風險呢?怎樣才想得全面呢?不論投資或生活,都不是只有50/50的風險,有時60/40,有時70/30,這樣又應該怎樣決定好呢?想得出風險亦未夠,還要想出每種風險的對應處理方法吧。

 

止凡回應:

 

  我認為適合散戶的風險考慮,其重點並非在於精準計算與量化。舉例說明,熟識巴菲特的芒格曾表示:「我認識巴菲特多年,從未見過他運用計算機。」

 

  這句話代表甚麼?投資估值總會包括風險考慮,若要精準計算股票估值或風險的話,不太可能從未利用計算機。很多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巴菲特所奉行的投資方法並不需要精準計算,所以芒格未見過他運用計算機。

 

  以機率角度分析,會發現以上的結論並不是唯一的可能性。至少還有以下兩個可能性,若要做一個機率分析,更要得知各可能性出現的機率。

 

一. 巴菲特運用計算機時,芒格看不見

 

  我們需要清楚知道芒格與巴菲特的見面頻率有多高,時間有多長。而兩位見面時,巴菲特又正在做股票估值或風險計算的時間有多少,這才能證明這句話的代表性有多大。例如芒格與巴菲特如果一年才見面1次而只會面半小時,見面時,巴菲特並沒有在做需要計算的相關工作。於此情況下,芒格從未見過巴菲特運用計算機,並不代表巴菲特沒有運用計算機作任何股票估值的習慣。

 

二. 巴菲特心算了得

 

  沒有運用計算機並不代表巴菲特的投資方法不需要精準計算,因為這可能因為他的心算了得。要評估這個可能性,我們需要知道巴菲特的數學能力,心算速度等。例如要知道他計算9位數字除以7位數字的能力與速度,與一般普通人的平均能力作比較,得出一個可作分析的機率。

 

  還要考慮以上兩點的情況可能同時發生,即巴菲特心算了得,但當他運用計算機時芒格又不在。這代表以上討論過的多個情況,各自的機率總和不一定等於100%。其實還有其他可能性,例如芒格說慌,又或者這句話並不是來自芒格,只是媒體誤傳,這更涉及fact check的範疇。

 

  未知大家開始頭暈沒有,以上簡化了的估算工作大約就是風險分析師的日常,類似保險業界的精算師,把各個可能性列出,又要考慮各個可能性的機率,它們更有機會互相影響,再以複雜的公式計算結果。作為散戶,你有資源與能力去做這些事情嗎?

 

  Howard Marks的影片分享很淺白,多以一些骰子、擲銀仔、啤牌等例子去說明風險,這些工具的機率比較容易掌握。現實情況的結果與機率不容易取得,作為散戶,別把風險管理看成精準計算的作業。

 

投資者未必能每個議題都充分掌握,風險管理要隨機應變(Envato)

 

  最需要是建立常識,透過大量閱讀及建立獨立思考能力,這個急不來,亦沒有具體準則。上面的例子,我會據自己的認知,想想以下的邏輯:

 

  一. 兩位是工作上的好拍檔,認知上是「朝見口晚見面」的。巴菲特運用計算機時不被芒格看見,實在難以成立。

 

  二. 我們無從得知巴菲特的心算能力如何,但若是按投行基金界的風險模型計算,人類大概不可能以心算處理。

 

  三. 若了解過巴菲特的投資風格,大概會明白不需要運用計算機的說法,偏向成立。

 

  四. 芒格有否說慌?透過閱讀芒格的著作、股東會或訪問,認識與了解他的為人,按其背後動機與利益衝突,其言論的可信程度很高。

 

  五. 這句話是否來自芒格,有需要可於來源作點fact check,這句話是引自芒格的著作嗎?還是一些過往的訪問?若來自facebook中一張硬照上的一段文字,那就要小心了。

 

  以上是我傾向走的方向,還要知道自己不知道,不是每個議題都能充分掌握,甚至乎錯誤判斷,不要緊,慢慢來。事實上,很多情況發生前的確無人知,例如雷曼事件這類史無前例的事情,全球風險分析師都沒有納入此風險,聰明的投資者就要隨機應變,別作古老石山。

 

  最後,最基本的風險管理,就是「未想贏,先想輸」。一項投資,當然想贏,但也要盡力想出會輸的可能性,真的輸錢情況出現,自己承受得了嗎?部署應有何改變?談到風險,想起財叔,他曾與小弟zoom時分享過 (見連結) 自己手持過億物業,但疫情時現金流差點出事,對於風險管理有很深體會,不妨重溫。

 

相關連結:

2024.09.20 Howard Marks 風險教學

2024.03.05 財叔與百樂 zoom (三) - 過去人生低點 風險管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英澳加葡承認巴勒斯坦國,你是否認同這些國家的做法?►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