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01/05/2025

電影《河鰻》:透過束縛而獲得快感的扭曲意象

 

  由朱駿騰執導的台灣電影《河鰻》以三種分別在海陸空生活的動物作為象徵:天空的鴿子、地上的豬和水裡的河鰻,其中的角色都各自代表著牠們的形態。女主角林亞曼/阿鰻(柯泯薰飾)就是河鰻、男主角張幼亮(潘綱大飾)就是鴿子,他們都似是以豬的姿態在垃圾堆裡生活著。張幼亮在故事的前半段看見一隻豬不肯讓路給他的貨車,到了後半段他和林亞曼則在相同的地點,看見已經死去的豬,就像是他們作為人的身分,已經逐漸消失了;各自準備折返河中,或是被釋放到天上。

 


《河鰻》劇照,圖片來源:底噪影像。

 

  張幼亮經常對著家中的鴿子訴說心事,然而在畫面中其實從來沒有出現過鴿子的身影,只是拍攝到他對著一個空間在說話。或許那一個空間只存在著一面鏡子,只是他在跟自己對話。林亞曼在屋頂問及張幼亮飼養鴿子的原因:「你有想過把牠們放走嗎?還牠們自由。」也許張幼亮就是被困在籠內的鴿子,就如電影開首引用了詩人泰戈爾在《漂鳥集》中的詩句:「你所看不見的是你真正的自己,你所看見的只是你的影子。」《河鰻》穿梭於不同的夢遊場景,當中的角色都處於混沌的狀態。

 


《河鰻》劇照,圖片來源:底噪影像。

 

  患有夢遊症的張幼亮為了不讓自己走出屋外,在足踝的位置綁上連接著床架的繩,他在地上爬行的動作,就像是河鰻在泥土裡蠕動的姿態——鴿子在那一刻成為了一條河鰻。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寫下:「在第一種情況下,主人成為了奴役狀態的現實;因此真理是一個為了自己而存在的獨立意識,即使它尚未被視為內在於奴役本身之中。」在最後的纏綿情節,林亞曼以繩索勒住張幼亮的頸,這一幕彷彿代表了一種透過束縛而獲得快感的扭曲意象,反應人類自身的生活模式,呈現著束縛與解放之間的關係。

 


《河鰻》劇照,圖片來源:底噪影像。

 

  在電影的開首張幼亮從河裡拯救了阿鰻,她則在千層樹前拖拽著鳥形的風箏經過,彷彿他們都是互相牽引著的,想要讓對方得到解脫。從自我掙扎到社子島的社會議題,《河鰻》塑造了一個魔幻寫實的世界。柯泯薰在電影主題曲《鳥語魚》的歌詞中寫道:「你的眼睛是一隻鳥/跳躍活潑好動又好奇心強/有時瞇成一直線就消失在恐懼之中」這一部電影不只是在述說河鰻在陸地上的掙扎,同時亦在展現墜落了的鴿子再次學會飛翔的過程。

 

《河鰻》

導演:朱駿騰

主演:潘綱大、柯泯薰

香港上映日期:待定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The Craft of Time

You May Also Like
#台灣電影 #河鰻 #影評 #Movie & Drama #電影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