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2025
舊藏便一定是真品?錯金銀青銅鼎流拍,其圖案不見於其他錯金銀傳世品?
2014年,有公關公司將一封「戰國錯金銀青銅壺」展銷會的「邀請函」電郵給我,邀請我出席由十月四至六日的展銷會。
函中介紹貨主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 是全球在中國考古學方面最偉大的專家之一,在中國考古學中具有極高地位。我孤陿寡聞,一直以為戴克成只是一個法國的古董商,想像不到他竟然是在中國考古學方面最偉大的專家之一。
漢代錯金銀青銅壺 戴克成藏
展銷會要介紹的是一件「漢代錯金銀青銅壺」。根據考古資料,金銀錯青銅器最初出現於春秋中晚期,盛行於漢代。《說文解字》對「錯」字,只有一個解釋:「錯,金塗也」,廣義一點說,凡是在器物上佈置金銀圖案的,都可以叫金銀錯。青銅器金銀錯工藝的裝飾手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鑲嵌法,做法是在泥造的母範預刻凹槽,方便青銅器鑄成後,在凹槽內嵌金銀。跟住的工序是鏨槽,銅器鑄成後,凹槽還需要加工鏨鑿精細的紋飾,需要在器表用墨筆繪成紋飾,然後根據紋飾,鏨刻淺槽,這在古代叫鏤刻,也叫鏤金,緊隨其後的工序是鑲嵌。最後是磨錯。金絲或金片鑲嵌完畢,銅器的表面並不平整,必須用錯(厝)石磨錯,使金絲或金片與銅器表面自然平滑,達到嚴絲合縫的地步。
第二種是塗畫法或鎏金法。塗畫法是漢代金銀錯的主要裝飾手法,造法是把黃金碎片放在坩鍋內,加溫至攝氏四百度以上,然後再加入為黃金七倍的汞,使其溶解成液體,製成所謂的「泥金」。泥金主要是塗在青銅器的表面,覆蓋所有地方,或塗上各種錯綜複雜的圖案紋飾,再用無煙炭火溫烤,使汞蒸發,黃金就固定於青銅器表面。
「漢代錯金銀青銅壺」最終有沒有賣出我不知道,我只能猜測它可能已成為戴克成的私人藏品。
戰國錯金銀青銅鼎 香港保利
2025年的香港保利春季大拍,呈現一件「戰國錯金銀青銅鼎」。據說拍品來自日本舊藏,估價2,300,000-2,800,000港元。
最近十多年,不少新仿和舊器新工的青銅器在市場上出現,尤其是錯金銀器。據道路傳聞,山西新絳一對父子精於將舊器加添錯金銀圖案,拍賣市場上不少錯金銀器均出自他們之手!
我一直以為只有藝術媒體收錢寫鱔稿,原來為這件拍品作修補的工匠也擅長此道!他說:「這件傑作,古匠人整體的理念是透過高超的動物描繪,直觀細膩的展示當時的『禮制與美學』。其紋樣中的龍鳳、雲雷等元素,反映了戰國時期『敬天法祖』的思想,以及貴族階級對奢華事物的追求。滿錯金銀的大型禮器極為罕見,通常此類工藝多見於帶鉤、車馬器等小型器物。此鼎的完整保存,體現了貴族禮制的典雅與華貴。」
我卻認為拍品的最大敗筆是它的近乎抽象的動物圖案!再檢視它的錯金銀工藝、造型和銅鏽,我不期然想起戴克成的「戰國錯金銀青銅壺」。兩者都是以動物為主要圖案,而這些圖案卻不見於其他錯金銀傳世品,因此有理由相信它們或是臆造!
拍品最終流拍,我認為潛在買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星二代」有甚麼壓力?姜大衛兒子姜卓文參加《造星》:雖然輸了比賽,但卻得到很多!分享如何學會面對問題及成長►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