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AI軍備競賽開打!科技巨頭狂建數據中心,掏空全球電網!缺電危機如何改寫AI產業遊戲規則?
每次你向ChatGPT提問,消耗電量竟是Google Search的近10倍。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2030年全球每100度電中就有3度是用來維持AI運算——這個數字是目前的兩倍。當全球正進入AI軍備競賽,各國政府和科技巨頭爭相興建更多AI數據中心,但電力供應卻跟不上需求的爆炸性增長。究竟我們的電力資源是否撐得住這場科技革命?
Read More:
AI吃電怪獸恐釀電力荒!OpenAI、微軟押注「核融合」,興建小型核電站為數據中心直接供電!
新核能爭霸戰爆發!美、英、加、日大舉重啟核電,競相開發小型反應爐,逐鹿第四代核電寶座!
OpenAI新增4.5吉瓦用電需求
OpenAI與甲骨文(Oracle)在2025年7月3日聯合宣布,雙方將進一步擴大「星際之門計劃」(The Stargate Project)的合作規模,OpenAI將租用Oracle數據中心高達4.5吉瓦(Gigawatt,GW)的運算電力,創下AI數據中心用電需求的新紀錄。參照美國能源部資料,1吉瓦的電力容量相當於一座核電廠的供電規模。換言之,雙方新合作案等同於啟動4.5座核電廠。
為配合 OpenAI的電力需求,Oracle 計劃在美國多州新建和擴建數據中心。目前位於德州Abilene的數據中心,電容量為約 1.2 GW,將擴建至 2 GW。Oracle也考慮在密西根、威斯康辛、懷俄明等州設置新站點,另外亦正評估新墨西哥、喬治亞、俄亥俄、以及賓夕法尼亞等州的選址可行性。
這發展勢頭正符合國際能源總署在2025年4月發布的研究結果:2024年數據中心的耗電量為415太瓦時(TWh),佔全球總電力消耗的1.5%;預測2030年耗電量將暴增至945 TWh,佔全球總電力消耗的3%以上,這已跟現時日本全國用電量相若。(按:1太瓦時等於1,000吉瓦時。)
OpenAI與Oracle宣布擴大的星際之門合作計劃,額外新增 4.5 GW 電力規模,讓星際之門數據中心總規模超過 5 GW。(圖片來源:OpenAI官網)
AI科技巨頭目光轉向核能發電
IEA指出,美國、中國、歐洲合計佔全球數據中心用電量的 85%,未來 AI 數據中心的建設預料也將主要集中於這三大地區。然而,受制於現有電網容量,全球原訂於2030年前啟用的數據中心中,大概有20%可能因供電不足而面臨延後興建的情況。
全球首富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認為,AI發展的瓶頸正從晶片轉向電力基建,並預測最快從2026年中開始,AI業界將面臨「根本性的供電短缺」,窒礙AI產業擴張。Google全球能源市場發展主管卡洛琳·戈林(Caroline Golin)更提出強烈警告:「我們正處於缺電危機之中,目前甚至未來都可能沒有足夠的電力可供我們的數據中心運行。」
Google表示,他們意識到風能與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易受天氣變化影響,可能會導致電網不穩定,所以已開始積極探索核能作為AI供電的主要方案。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於2025年5 月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目標 2050 年將美國的核發電能力從 100GW 提高至 400GW,以回應Google、Meta、亞馬遜(Amazon)等科技巨頭對核能發電的訴求。
馬斯克旗下AI初創xAI已在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建造一座由20萬顆GPU組成的超級電腦「Colossus」,最新計劃是興建另一座能容納百萬顆GPU的超級數據中心。(圖片來源:xAI官網)
彈性調整用電釋放潛在電容量
發電業者Constellation Energy表示,位於賓州的三哩島核電廠目前正進行與區域電網連接工程,預計在2027年重啟運轉;微軟(Microsoft)已跟該公司簽訂20年期長約,全數購入三哩島的核電。同時,紐約州也即將動工興建美國15年來首座大型核電廠,可望新增1 GW的發電量。顧問公司貝恩(Bain & Company)指出,雖然美國多家能源供應商已宣布啟動多項核電計劃,但其中大多預計要等到下個十年始有望發電,無法應對即將到來的AI用電爆發期。
儘管AI 運算仰賴電力驅動,但 AI 與能源之間其實是互為助力的關係。AI 本身具備解決能源產業難題的潛力,例如:預測能源需求,優化電力調度;改善可再生能源的預測準確度,提升能源整合效率;精準偵測電網故障,加速維修進程;優化電網設計,強化輸電線路的承載能力。IEA認為,在無需鋪設新線路的情況下,單靠AI優化電網營運,就可以釋出175 GW的輸電容量。
微軟與Constellation合作重啟三哩島核電站,可望在2027年投入服務,較原先規劃的2028年提前一年。(圖片來源:Constellation官網)
另外,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最新研究顯示,美國現有電網具備約100 GW的潛在電容量,可以在不興建額外發電設施的前提下,應付AI快速成長的電力需求。研究團隊指出,倘若AI數據中心能在電網壓力高峰期,平均削減25%用電量、每次持續約兩小時,全年合計不超過200小時,便可讓美國電網騰出100 GW的負載潛力。這種策略不僅能大幅節省成本,還能為電力系統規劃者爭取寶貴時間,使其得以更從容、更審慎的態度,規劃未來十年所需的關鍵基建。
當全球加速邁向AI時代,我們面對的不只是AI運算力的競賽,更是一場能源與科技的角力戰。隨著AI應用快速擴張,若能源基礎設施無法及時跟上、能源政策未能作出前瞻調整,這場科技革命恐將受制於電力短缺,難以持續推進。未來AI的真正競爭優勢,將不僅取決於誰擁有最多AI數據中心,而是誰能掌握穩定而可靠的能源供應。這不僅是科技產業的一大挑戰,更是一場對各國政府的嚴峻考驗。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泰、柬兩國於邊境爆發武裝衝突,你認為如衝突持續升級,中國是否應該介入為地區局勢降溫?► 立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