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Text: Ian MaPhoto: Neo Lo
香港中成藥老品牌陳李濟藥廠:400年歷史傳承,產品遍全球
陳李濟藥廠創於明朝萬曆27年,即公元1600年,迄今歷史超過四百年。藥廠坐落柴灣,創辦者的後人仍在打理祖業。根據香港陳李濟藥廠的網站資料,藥廠由陳體全及李昇佐創立,陳李兩家一直共同經營管治藥廠。時至1922年,陳叔平和李朗如兩位司理南下香港,成立香港陳李濟藥廠,主理產品外銷南洋事務,發行所位於上環皇后大道中206號,另設製造廠於堅尼地城卑利乍街159號。1949年中國大陸政權易幟,1952年廣州陳李濟的資產被國有化,穗港兩廠此後各自經營並且互不隸屬。1950年代,香港陳李濟動用人脈及財政資源,安排大批員工乘坐貨車來港,抵埗之後多數在製造廠工作。
堅尼地城製造廠乃一座轉角騎樓,位於卑路乍街與爹核士街交界,地下連同二樓及三樓共有三層,多條騎樓樑柱均見不同藥名,例如六味地黃丸、養心寧神丸、附子理中丸、龜鹿滋腎丸及追風蘇合丸等等。至於外牆裝有大型招牌,其頂為「杏和堂」商標,下見「陳李濟」三個大字以及「三百餘年 古方正藥」八字,底部簡列「寧神丸」、「衛生丸」、「六味丸」及「抱龍丸」四款出品。昔日藥廠僱用苦力,負責兩類日常物流調度。首先是產品外銷,成藥遠銷外埠依靠海路運輸,貨品必須運抵上環三角碼頭;其次是補充存貨,因為偶有顧客赴發行所購藥,故需定期安排藥品運抵該址。其實上環發行所樓高四層,整棟建築全屬香港陳李濟,騎樓樑柱和建築立面均見「陳李濟」三字,樓面主要作為寫字樓,並有員工負責部分包裝工作,例如摺出藥丸紙盒等等,製造廠發行所兩處共有近五百名員工。
員工人數可達如此規模,反映生意不限香港一地,其實藥廠產品早年已經外銷南洋。不過踏入九十年代,多個國家對於藥物入口監管趨嚴,通常要求進口成藥須由GMP工廠生產。有見及此,香港陳李濟決定出售堅尼地城製造廠,因為建築結構難以符合有關要求。再者老號當時選址南洋設立GMP工廠,透過當地製藥滿足海外龐大需求,由是資金需求甚殷,出售物業最為直接快捷。目前陳李濟在印尼設有工廠,產品供應海外多國巿場。至於堅城工場則於1997年遷至柴灣工業大廈,其製成品主要供應本港。
昔日香港陳李濟產品種類較多,根據藥廠在1955年印製的推廣函所載資料,當時產品合計75款,內服藥品除了各類功效的散、丸、丹及錠,更有飲用的甘露五時茶,外用藥物則有萬應油一種。目前藥廠仍有25種產品,全部皆是內服丹丸,包裝設計大致相仿,橙色「杏和堂」商標圖案墊底,藥品正面則有黑框紅底居中,藥名豎列框內。另外,各式成藥均有印上兩家先祖畫像作的彩籤封口。
陳李兩家共管港廠,目前陳李濟第十二代傳人亦已接觸日常業務。經過歷任舵手多年深耕發展,藥廠多款產品遍布新加坡、印尼、越南、大馬、澳洲、美國及加拿大等等,甚至遠銷非洲巿場,外銷佔總銷售超過百份之九十五,當中以追風蘇合丸最為馳名。近期陳李濟在港轉趨積極,例如聘請名人代言產品、藥房張貼宣傳海報及設置商場攤位推廣等等,有助港人重新認識老號。近年港人相當支持「香港製造」,兼且認為港產就是信心保證。藥廠設於港島柴灣,相信不難獲得大眾青睞,陳李濟的前景依然可期。
香港陳李濟藥廠– 柴灣
創於:1600年
經營:中成藥
地址:柴灣利眾街40號富誠工業大廈A座3字樓A2室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獨家優惠】親手炮製母親節&端午節海鮮盛宴!使用優惠碼享95折優惠!► 立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