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0
英國出兵台海?為甚麼?憑甚麼?
前文講到,我在英國上議院的一間密室,與麥克納利男爵討論工黨執政後的對華政策。男爵所屬的自民黨,是英國第三大黨。當時貝理雅領導的新工黨和自民黨都致力於推翻保守黨執政,兩黨間具有一定合作關係。
我當時聽著男爵的發言,產生了一個強烈感覺 -- 新工黨雖然在對華政策上保持沉默,但暗地裏一條清晰的路線已經成形。男爵實際上是在不斷地向我論述,中英雙方透過香港順利交接,來擴大接觸範圍,並保持香港的國際城市地位,將有利於英國。
而在當時,目擊到美國民主黨助新工黨競選後,我變得更為關注克林頓時代的美國外交政策,會對香港交接產生何種影響?男爵很坦率地指出:「美國在香港事務上的動向,說不定會傷及中英關係。」
唐寧街十號的一場例行採訪(作者提供)
男爵:美國的危險在於政治兒戲
他解釋說:「我認為美國的危險在於,他們喜歡搞『兒戲式政治』,很可能在香港事務上製造噪音,從而撩起英國媒體的反華情緒。但這不會給香港市民,或更為廣泛的中英關係帶來任何建樹。」但總的來說,對於香港回歸後的前景,他的結論是:「香港也許會比現在更好,因為她背後有全球發展最迅速的市場。」
那麼有沒有隱憂呢?男爵輕嘆口氣說了如下的話:
「你可以有一個協議,而處理的方式卻可能造成持續的衝突和障礙。你也可以有一個協議,並將之作為建立和發展關係的途徑。
如何處理這一關係將成為香港移交後的考驗。我想在這個國家,有人想繼續不斷利用香港來揭開傷疤,在某個層度上,你得承認他們很活躍。可我同時亦認為,在政府、國會、商界中不乏謀求對華新關係的人士。我樂觀的認為,後者會取得勝利。」
回憶到此,我在網上查詢了一下男爵的近況,他長期出任自民黨上議院領袖,在自民黨與保守黨卡梅倫內閣合作期間,出任過司法部次官,現在已經退休。重要的是,他仍然在世,而我在此專欄提到過的很多政要都已回歸歷史了。
英國看上去很小,其實很大
在時隔近30年後,男爵對於香港前景、中英關係的預測是否準確?去年,英國工黨重新執掌了唐寧街。而就在上月底,該黨的國防大臣賀理安(John Healey)卻在澳洲觀摩「2025年護身軍刀」聯合演習時,發出了迄今對華最為挑釁的言論,稱「如果台海發生戰事,英國已準備好在太平洋地區作戰。」
就在他發言後不久,曾積極推動烏克蘭對俄作戰的前保守黨首相約翰遜也到了台北,宣稱「英國與台灣站在一起。」看來,現在英國無論是執政工黨,還是在野保守黨,都在插手台海問題上「立場一致」了。
英國朝野對華政策的「轉鷹」甚至引起了該國一些輿論的質疑:英國為甚麼,且憑甚麼要軍事干預台海?這使得我想起工黨1997年執政後,有一次在唐寧街10號的夜間採訪經歷 -- 當時我們正在記者室等待貝理雅出來,我身邊有一位英國攝影記者向我介紹說,他來自英國某大新聞社。
然後他一邊熟練地準備器材,一邊對我說:「你看我們英國,雖然看上去很小,但其實很大,全世界的事都和我們有關。你看,我們新聞社有的是資源,菲林、電池任我用,想用多少有多少。」
我最初以為他只是想展示英式幽默,表達對長時間工作的不滿。但觀察他說話的表情,我終於確定,他是認真的。
「英國雖然看上去很小,但其實很大」可以說是概括性地道出了英國政治精英的首要使命,就是致力維繫帝國的全球影響力,制止英國的國際地位滑坡,並爭取英國的國家利益最大化。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