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5-08-21

存款搬家

  今次A股的支撐力為何?一定是錢,但錢從何來,是來自存款搬家。

 

  國內居民的錢是靠儲蓄而來,而這些儲蓄一般可用在三個投資領域:樓房、債券/定期、股票/理財產品。這三者對國民居民的儲蓄,於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吸引力。

 

  國內有作者楊帆/瑪西高娃有如下見解:

 

  回顧中國居民存款增量和結構的演變來看,2008年以來中國居民財富配置偏好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平穩增長、加速累積和存款搬家。

 

  1. 第一階段是以流動性和穩健儲蓄為核心的平穩增長期。

 

  2008至2017年,根據央行統計,居民新增存款規模中樞穩定在約4.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活期與定期比例約40%:60%,反映以日常流動性和穩健儲蓄為主。

 

  2. 第二階段是受風險偏好下降推動的加速累積期。

 

  2018至2022年,根據央行統計,新增存款規模顯著抬升至7.2萬億、9.7萬億、11.3萬億、9.9萬億和17.8萬億元,地產調控、資管新規及市場波動促使資金回流銀行,活期與定期比例降至25%:75%,防禦性配置明顯增強。

 

  3. 第三階段是利率持續下行、理財意識和配置多元化程度提升的背景下居民存款的搬家。

 

  2023年以來,根據央行統計,居民新增存款出現下滑,2023至2024年新增規模為16.7萬億元和14.3萬億元,按年降幅約為7%和14%。在利率下行削弱存款收益優勢、居民理財意識提升及收入預期走弱的共同作用下,部分資金開始從低收益存款流向固收+理財、債基、保險等低波動資產,並小比例嘗試權益投資。

 

居民存款有望流入股市

 

  截至2025年6月,以不同時間截點前的趨勢線外推,我們測算超額儲蓄規模約33至57萬億元之間,今年以來的增勢出現明顯回落。

 

  居民存款搬家不僅改變了資金的存量分布,也引發了市場對其流向的關注。從歷史經驗來看,居民存款與股票總市值比值負相關性很高,當比值在高位往往對應股市相對低位,也意味著居民存款相對於股市規模偏多,潛在的資金入市空間更大。截至2025年6月,該比值為1.8,該比值仍處於0.8至2.1的歷史區間的偏高分位數,反映出居民存款體量相對股市規模依然龐大。

 

  在市場環境改善時,我們認為存款搬家或帶來可觀的增量資金流入,為股市提供持續的資金支持。

 

  理由一:居民資產配置正從「重地產、輕權益」向金融資產佔比提升轉變,或為資本市場帶來潛在增量資金,即會多買股票。

 

  理由二:當前股票的配置性價比持續提升並可能已優於債券,具備吸引部分居民存款資金入市的動力。

 

  從風險調整後的回報看,從6月底以來股票夏普比率已超過債券,根據Wind資料,我們測算,截至8月8日,股票和債券的夏普比分別為1.23和0.23。

 

  理由三:7月25日保險業不對稱下調預定利率,有望吸引居民儲蓄「搬家」至保險產品,疊加政策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險資將繼續成為A股重要增量來源。

 

  7月25日,中國人壽(02628)(滬:601628)等頭部公司公告調降預定利率,其中傳統險和萬能險分別下調50基點,而分紅險僅下調25基點,提高了分紅險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預計這是最後一次調降。

 

險資入市步伐加快

 

  近年存款利率持續下行且禁止手工補息背景下,我們認為分紅型保險在利率降幅較小的情況下對儲蓄存款、理財等更具吸引力,疫情期間積累的大量存款到期後正部分流入保險產品,提升居民配置中長期資金比例。監管端則通過降低銀保管道手續費、引導資金向頭部險企集中、實施逆周期資本監管、延長投資考核周期等措施,增強險企擴表和長期持股能力。

 

  在新「國九條」等政策推動下,險資入市步伐加快,銀行等契合其屬性的板塊受青睞,我們認為保險行業有望在新的發展周期中成為資本市場穩定的中長期資金來源。

 

  所以今次A股應是有足夠資金量推動牛市前行。怎樣益到港股?稍後談。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新田科技城發展區發現明朝古墓群,有團體倡當局修改規劃,原址保留,你是否贊成?► 立即投票

更多政政經經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股市 #政政經經 #A股 #存款 #財金大勢 #險資 #港股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關稅戰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