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0Photo: 圖片由作者提供
人生是不停抉擇的旅程
童年時,經常被長輩噴:「你有無照鏡呀?你係乜嘢新鮮蘿蔔皮呀?」
意即乜?意即——你妄想!咁嘅條件想得到乜乜物物?想要,就唔該先努力建立基礎,有足夠實力才講,咪乜料都無就發夢。
當然,你會話:「發吓夢唔畀咩!」
當然得,發夢係自由。但當你只是打工仔就想住半山區,只能負擔兩餸飯就要求去五星酒店開餐,一副貓樣無財又無才就想大量美女仰慕,有無過分咗啲?
無人話你最終唔得,但萬丈高樓從地起,乜料都無就怨這怨那,怨唔好運又怨社會不公平,咁,你有機會夢想成真就扑我個頭。你應該做的,是咬咬牙,用盡全身功力去爭取完成夢想的條件,而非老奉要有乜乜物物。
10年前,有對年輕醫生夫婦去電「烽煙」節目,呻兩夫婦做政府醫生都買唔起太古城。
立時群情洶湧,當然,小部分附和,話500呎樓過千萬,離晒譜;但更多,是揶揄——為乜你一定要住太古城?乜沙田屯門天水圍唔得嘅咩?如今你無晒選擇咩?人上人喇喎!
人生,就是一個不停抉擇的旅程。
最近,又有一對月入18萬夫婦呻無法供個仔去英國讀帝國學院,因每月皮費要8萬幾。
理所當然,又係立即惹來極大反彈,總的批評——乜你個仔一定要讀帝國學院嘅咩?我夠想仔女都去啦,最好牛津哈佛㖭!咁大個人,先唔知乜叫限米煮限飯?有成18萬月薪,一切抉擇都係自己嘅,點解唔賣咗層樓畀仔讀書?
當然,更多指能入帝國學院嘅水平,必定能入香港大學或中文大學,兩間皆在世界排名前列,只要個仔選擇「屈就」,不單學費平大截、有政府津貼,更可邊做兼職邊讀,父母使乜擔心經濟?
當你負擔不起世界排名前十的帝國學院(上),改讀排名十七的香港大學(下)可也,限米煮限飯,並沒有人欠你!
講來講去,都係個人的抉擇,無乜啱唔啱,有咁大個頭先戴咁大頂帽,無謂走去猛喊博同情。
無咁大個頭唔好戴咁大頂帽、限米煮限飯,本屬小學生智慧。
正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打甩門牙和血吞,一切皆成年人的取捨,不怨天,不尤人,做個大丈夫啦!
N年前蔡瀾已多次宣揚一種「使死咩?」價值觀。某年,香港正值禽流感,無雞食,不少人打電話去電台嗌慘,扮大喊十,好似天跌落嚟咁款。
禽流感的日子暫時無雞食,也有人變大喊十。
小弟問蔡生點睇,佢絕不同情喊苦者,反罵:「家吓使死咩?無雞食可以食鵝鴨魚豬牛羊,再唔係食豆腐蔬菜麵條麵包都隨時得,為乜無雞食好似天冧咁?心態認真多餘。」
蔡瀾看透人生的抉擇,無雞食就食豬牛羊魚蝦蟹米麵菜豆腐生果,喊乜啫?邊個保證你一定有雞食?
我絕對認同蔡老兄睇法,成年人,當然好多欲望,但無人有義務替你完成。一係自己搞掂佢,一係接受另類選擇。
人生,就是一個不停抉擇的過程。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香港四徑:跑足3日3夜298公里,跑到出現幻覺!勝出沒有獎金或獎品,跑手為甚麼會去挑戰極限?如何調節心理狀態去完成?►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