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2025Text: IdaPhoto: Ida
展覽「鑑古識今──敏求精舍六十五周年」:見證香港收藏界媲美博物館的奇蹟
今年是「敏求精舍」成立六十五周年,為此特別和香港藝術館聯手策劃「鑑古識今──敏求精舍六十五周年」,展出四百多組合共五百多件精品,包括青銅器、漆器、玉器、陶瓷、書畫、竹刻、琉璃和鼻煙壺等珍貴文化遺產。颱風過後的早上,記者相約了「敏求精舍」主席陳永達,成員鍾棋偉、麥溥泰,跟香港藝術館館長(中國文物)麥詠雯一起,一邊觀展,一邊談談這個矚目的全方位歷史文化展覽。
「敏求精舍」是香港首屈一指的文物收藏組織,成員和藏品不少享譽國際。一九六〇年成立至今,組織一直秉承「好古,敏而求知」的精神,收藏的同時亦研究、考證、出版、展覽,對文化傳承、推廣不遺餘力。
「鑑古識今──敏求精舍六十五周年」展覽現正舉行。
左起:麥溥泰、陳永達、麥詠雯、鍾棋偉。
三件瑰寶,穿梭2500年
一行人隨館長麥詠雯踏入展廳,穿過多媒體投影大堂,最先迎來兩件外貌相似的器物,一是鍾棋偉收藏的西周中期青銅器周㗬壺,曾為乾隆王愛藏,獸首造型的壺耳及壺頸的鳥紋項帶,以及壺身造型,都與旁邊的瓷器——清雍正年間仿汝釉雙犧耳尊,極為相似。鍾棋偉笑說:「因為策展時需要青銅器,我便選了這件周㗬壺。藝術館也很厲害,竟找到一件外貌相似的雍正瓷器,呼應『鑑古識今』的主題。」
西周中期青銅器,外型與雍正年間瓷器相似。
鍾棋偉喜歡收青銅器。
在這件器物後方的大堂空間,陳列了小巧古樸的戰國時期的舞人珮,它和厚重的朱銘太極雕塑、靈動的謝景蘭畫作《隨風飄逝》置於同一中軸線上,甚有氣勢,似為「鑑古識今」的主題定調。「敏求精舍」主席陳永達笑言:「這個的精妙佈局要歸功香港藝術館的團隊。」
香港藝術館館長麥詠雯(Hilda)解說:「我們多年合作都是由『敏求精舍』挑選展覽藏品,再定一個題目給我們策展。今次的題目是『鑑古識今』,我們想在展覽第一部分呈現『鑑古』怎樣連繫今天的世界。這三件不同時空、不同媒材,連表達訊息都不同的東西放在一起,共通點是它們都把一瞬間用藝術凝固,直到今天。」這個組合更有意思的,是它們不約而同在詮釋律動之美。
展覽入口將舞人珮、朱銘雕塑和謝景蘭作品並置於同一中軸線。
謝景蘭《隨風飄逝》,1968。
香港藝術館館長(中國文物 )麥詠雯。
「敏求精舍」初創會員名單。
Hilda續說:「謝景蘭是畫家也是舞蹈家,她的筆觸極具音韻和律動之美。八十年代,朱銘練習太極並將之創作雕塑,由起初展現招式,慢慢發展成捕捉招式之間的變動,以一件靜態的作品去表達動態。最前面是玉舞人,令收藏家很有興趣知道它的起源。」不同時空的產物,將今、古,中、西,有形、舞形之美集於一處,觀賞之餘,引發思考、討論,達至傳承、進步,正是「鑑古識今」的可貴之處。
見證香港收藏界的變遷
「敏求精舍」向來看重成員的品味、志趣,甚於名氣、財富。因此要加入成為他們一員需要成員推薦,互相認識之後,還要八成會員投票贊成,才能加入。陳永達坦言他們看重成員的品格,「大家要談得來,互相交流,才有意思。另外我們也不接受做藝術或古玩買賣的人成為會員,因為有利益衝突。」
「敏求精舍」始於戰後一班南來的商人及藏家,陳永達細說重頭:「他們很多是銀行家、工業家,航運界巨子,熱衷收藏,定期聚會交流,而他們的收藏是不會隨便公開展覽。」時為六十年代,香港正是重要的文物集散地,「虛白齋」、「至樂樓」亦於此時誕生,「直到三、四十年前,漸漸多了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加入,部份第一代成員離去,交給下一代繼承。」那時正是八、九十年代,香港高速發展,專業人士成為收藏界的生力軍。
五彩百子圖蓋罐,清順治時期。
「五彩百子圖蓋罐」是陳永達第一件瓷器收藏。
收藏不止於擁有,有更大的使命
陳永達亦在這個時期購入第一件瓷器收藏「五彩百子圖蓋罐」。瓷罐通常以花鳥裝飾,這件瓷罐很特別,罐身畫滿活潑生動的小孩,投入不同的玩意,氣氛喜慶。陳永達說:「我和太太都喜歡小孩,當年在拍賣行拍得這件瓷器,標示為明清之間。後來經過專家考證,罐的肩膊位置飾有冰裂紋是清順治時期的特色,這時期較混亂,所以這件瓷器無款。」他求教多方專家、學者,終確認「五彩百子圖蓋罐」為清順治時期器物。這種追根究柢的精神,亦是「敏求精舍」的特色,收藏不止於擁有,更熱衷研究、考證,透過收藏擴闊眼界,慢慢建立自己的品味以至人生觀。
麥溥泰以茶具為收藏主題。
麥溥泰收藏的北宋越窰清釉劃花人物執壺。
「敏求精舍」另一成員麥溥泰亦喜愛瓷器,在廣闊的瓷器世界找到自己專注的天地,「我收了很多明清瓷器,後來想收藏有一個主題。我喜歡飲茶,漸漸偏向收藏茶具,以宋瓷為主,因為當時的飲茶方法和現在不同。當我收到很有代表性的窰瓷,就開始收文人書房或茶室的文化。」
麥溥泰不止收藏茶具,更用於品茗:「茶具特點是可以使用。你要了解、感受你的收藏,使用它是其中一個好方法。你一邊使用一邊會思考:當時的人為甚麼要這樣用?為甚麼會發展出這樣一件器具?這是我在收藏過程之中最享受的。」
大概就是他們對收藏的熱情和執著,成就了「敏求精舍」集收藏、研究、教育與推廣於一身,媲美博物館的收藏奇蹟。
鑑古識今──敏求精舍六十五周年
日期:2025年8月30日至 2026年1月14日
地點:尖沙咀香港藝術館
門票:$30
詳情按此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舉辦「XO異彩藝術家奬」,讓「腦力多元」人士透過創作藝術建立自信,將負面的能量化為正向►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