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2025
法國五月|和居港法藉插畫家Christine Cappio的一場速寫香港對談:「如此美好的城市,怎能不提筆描繪?」
又到「法國五月」,自放下那些年學過的法文,還有在報刊工作時的Special Features,仍舊忘不掉一趟又一趟旅法回憶,再看看Le French May這些年來的節目,建立文化藝術橋樑不遺餘力,至於居港的法國人呢?認識過的法國酒莊莊主、時裝品牌要員都很Posh,到四年前認識來自法國里昂的Christine Cappio,那時候她剛開始學習水墨畫,愈學愈認真,到近月看見她在香港四處Sketch,一如既往接地氣,就找她分享一下眼中與筆下的香港。
Christine Cappio 有個中文名,喚張雪婷,能說一口流利廣東話,與來自香港的先生早年在法國巴黎留學時結識,畢業後在1986年6月隨他回港發展、結婚,至今居港39年,先生後來成為大學校長,她則成為一位插畫家,曾推出《鬼妹港街市》,《鬼妹港故事》與《鬼妹港抗疫》,也就邀請Christine來個關於速寫香港的對談——
Alex:你從甚麼時候以及如何開始速寫?
Christine:兩年前,我開始參與戶外寫生,當時加入了「香港城市速寫家 @urbansketchershk 」的 分支「灣仔速寫團 @wanchaifastsketchers」——FAST 代表「快速」與「簡約」。發起人是一群鍾情速寫的狂熱分子,喜歡在工作間隙抽空畫畫。每個周三中午,他們會在灣仔一帶聚會寫生。每個周二,他們會先在 Instagram 帳號上公布翌日的寫生地點,方便大家知道該去那裡。
速寫介紹—都市公園——希慎廣場
Christine:若非灣仔速寫團,我永遠不會發現這個隱藏在希慎廣場四樓的室內滑板場。費了些功夫才找到場地,卻驚喜於銅鑼灣心臟地帶這片新舊建築交錯的遊樂空間,有種超現實的魔幻感。本想描繪街道俯瞰景觀,最終選擇記錄場所的生命力:午休時分在彩繪天棚下嬉戲的少年,以及從鋼筋叢林縫隙掙扎生長的樹木。
Alex:在速寫過程中,最大的收穫與挑戰是甚麼?
Christine:收穫一定是發現香港!透過速寫,我有機會更貼近這座城市的文化、地景與人物。
城市速寫是探索與發現的過程。儘管我在香港生活了近40年,仍不斷遇見充滿新鮮感的角落。這種創作形式帶我走進從未駐足、甚至不曾留意的場景。當你面對一棟建築、一家店鋪、一條街道或餐廳靜坐90分鐘時,便能以全新視角觀察「尋常事物」。舉些有趣的寫生案例:三盤街垃圾站旁的回收舖、銅鑼灣利順大廈的購物廊(穿過唐樓的巷弄)、西環電車廠、「鬼屋」南固臺、慶祝在港50週年的麥當勞等等。
城市速寫是記錄都市紋理的方式。香港有太多我想描繪的角落——無論是即將消逝或轉變的街市文化、老建築、竹棚架、傳統店鋪、招牌(如當鋪的蝙蝠形標誌),抑或被忽略的細微之美,我都想用畫筆留存。
至於挑戰,就是在有限時間內快速解構場景,用鋼筆與水彩捕捉神髓。餐廳氛圍、食物與食客都是絕佳題材,但某些場所無法久留。在熙攘街道寫生時,卡車可能突然擋住你的視線。
速寫介紹—利順大廈
Christine:首度走進1950年代末建的利順大廈,其貫通禮頓道的購物廊陰暗狹長:五金行、紋身店、坐滿建築工人的茶餐廳,摩托車停靠兩側,恍如里昂老城Traboules(密道)。我畫了入口處對着圍欄管理處的小食店,並貼上店主送的貓臉貼紙點綴畫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香港四徑:跑足3日3夜298公里,跑到出現幻覺!勝出沒有獎金或獎品,跑手為甚麼會去挑戰極限?如何調節心理狀態去完成?►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