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2025
法國五月|和居港法藉插畫家Christine Cappio的一場速寫香港對談:「如此美好的城市,怎能不提筆描繪?」
Alex:你從水墨藝術學到哪些技巧並運用在速寫上?
Christine:研習水墨四年來,這門藝術深刻影響我的速寫風格。我嘗試運用墨色濃淡(深淺層次)、點線面構成,以及「以心運筆」的哲學。水墨教會我觀察景物、用簡練筆觸概括(寥寥數線即可傳神),並嚴格控制運筆(不像水粉、粉彩或油畫能輕易修改)。這些原理看似易懂卻難精進,所幸能從失敗中學習。正如我的水墨老師所言:「錯誤永遠是最好的老師。」 如同水墨創作,速寫是觀察與實踐的漫長旅程,讓我能以個人視角記錄城景。每幅速寫都是我的生命軌跡,希望觀者能透過這些畫作神遊香港,就像中國山水畫中「臥遊」的意境。單幅速寫可融合同一地點的多重視角(不同構圖),如同拼貼畫。與水墨藝術相似,我們能提供非寫實再現的多元視點,引導觀眾環繞主題進行視覺漫遊。
速寫介紹——一星玩具
Christine:在大元街「一星玩具」結業前,我們趕去為這家老店速寫。雖未在這裏買過玩具,但1986年曾居灣仔,重遊舊地總勾起懷舊情愫。
時近中秋,店外掛滿彩燈。老闆(我畫下了他)數度過來查看我們作畫進度,態度友善。觸動我的是那種夾雜歡欣與離愁的氛圍——顧客最後一次巡視店鋪、與店主話別,街坊鄰里熱情相待:有人遞來瓶裝水解渴,賣手織品的阿姨借凳子給同伴方便作畫。我買了隻小熊鉤針鑰匙圈,紀念這個特殊的寫生日。翌日收到店主親友訊息,說他們被我們畫下店鋪的舉動深深感動。我承諾在結業前送他們速寫印刷品(後來也兌現了)。
速寫介紹——魚檔
Christine:這天到寶靈頓道速寫魚攤。鍾情街市喧鬧氣息,特意捕捉紅膠桶、紅燈罩、電風扇、紅塑料袋和舊鐘——這些香港街市標誌元素。與法國魚攤截然不同:這裏海鮮養在水族箱,僅小魚鋪冰陳列;價目牌用發泡膠製成,顧客直接指認購買。最終我選擇不畫攤主與客人,讓物件自己說話。
速寫介紹——盛放的鳳凰木
Christine:春臨花開,正是戶外寫生好時節。受畫友啟發,我與兩位朋友來到九龍聖德肋撒堂前,坐在天橋上描繪這座羅馬式教堂與環抱它的現代建築和花樹。首次實地寫生樹木,鳳凰木的艷紅在灰藍玻璃幕牆前更顯灼灼。
速寫介紹——老式五金水電行
Christine:在銅鑼灣波斯富街、勿地臣街與羅素街交界的鬧市速寫這家兩米乘半米的迷你店鋪極具挑戰:行人不停遮擋視線,狹小空間裡層疊懸掛的貨品更需取捨。店主坐在板凳午膳讀報的靜態,反讓我得以從容捕捉他的神態。鐵閘框出的空間裏,每寸都被螺絲釘、水管零件填滿,堪稱香港微型店鋪的標本。
速寫介紹——風箏攤主
Christine:立春這天遠赴太子站寫生。原想畫花墟,卻被西洋菜南街轉角的風箏攤檔吸引。攤主兼售手製紙弓與魚餌,這種流動風景可能轉瞬即逝,我當即決定以他為題。完稿後,攤主不但稱讚我們的畫作,更贈每人一枚金紙弓。速寫總讓畫者與被畫者產生奇妙連結。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香港四徑:跑足3日3夜298公里,跑到出現幻覺!勝出沒有獎金或獎品,跑手為甚麼會去挑戰極限?如何調節心理狀態去完成?►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