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5-08-26

AI時代職場女性難轉型?中國女性AI領域成就舉足輕重,細膩感知及善於溝通成天賦特點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快速普及,不但改變人類的工作模式,還重塑打工仔的職業規劃與發展路向,令整個職場生態環境完全轉變,其中對女性的影響最為顯著。

 

  早前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發布一份報告指出,全球有四分一工作崗位可能受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響,在高收入國家的比例更高達三分一。當中有近一成傳統女性職業受到影響,較男性為主的職業高3倍有多,主要原因是目前GenAI擅長的功能,大多跟數據分析及文書處理相關,而這些職務多以女性為主導,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女性主導的職位消失。與此同時,在供求失衡情況下,性別薪酬差距只會進一步惡化,情況值得關注。

 

  過去半個世紀,香港經濟騰飛萬里,香港女性在各行各業都發揮其顯著價值。如在專業界別上,現時香港女性已穩佔會計界、法律界的半壁江山,在不同企業擔任經理級職務的女性人數,在過去30年內更倍增至接近四成,可謂巾幗不讓鬚眉。

 

  麥肯錫的報告也指出,現時女性勞動力已佔全球經濟增長達28萬億美元(約218.4萬億港元)。相比男性領導層,由女性領導的公司,其股本回報率比男性領導的高出53%,銷售回報率和投資資本回報率亦分別高出42%,足見女性在勞動市場的非凡價值。

 

  面對職場上的各項轉型,女性無疑備受衝擊,但只要能夠掌握使用GenAI的竅門,在人機協作、互補不足的方向下發展,要達致雙贏局面絕非難事,問題是必須要預先做好心理調節和抱持開放態度。有英國研究指出,男性在職業或個人生活中使用GenAI的比率達54%,女性僅得35%,因為部分女性對使用GenAI仍感抗拒,認為是自貶工作能力,甚至有作弊的感覺。

 

  事實上,女性在人工智能的領域上早已綻放異彩,並作出巨大貢獻。單以中國女性為例,包括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被稱為「AI教母」的李飛飛、百度自然語言處理(NLP)首席科學家吳華、中山大學國家超算廣州中心主任盧宇彤、曾任特斯拉(Tesla)及小鵬汽車的自動駕駛及機器學習專家谷俊麗、中國語音交互技術資深專家兼中科院聲學所博士初敏等,她們在AI領域的成就,對推動世界經濟及科技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細膩的感知、强大的同理心和善於與人溝通的特點,一直是女性與生俱來的天賦,如能結合AI優勢,必定能在職場任何崗位上發揮巨大作用。然而,現時香港已婚女性的勞動人口參與率,顯著低於同樣面對人口老化的新加坡和日本。為紓緩勞動力短缺,筆者在此鼓勵女性好好把握機遇,在這變革的職場中好好利用自身優勢,與AI同步發揮所長,為自己的人生創造不一樣的傳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本港辦沙特超級盃獲國際關注,當局擬優化M品牌資助並聚焦國際賽,你認為本港應否繼續投入爭取國際體育盛事?► 立即投票

更多智慧城市5.0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創科 #OL #Smart Living #GenAI #AI #職場 #女性 #智慧城市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關稅戰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