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青年應對氣候變化得獎提案︰極端降雨山泥傾瀉風險預警系統,分析屋頂太陽能再生能源回本潛力
近年來,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日益顯著,熱浪、暴雨、颱風等極端天氣頻繁發生,如何提升城市的抗災能力已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在今年的「Esri青年學人大獎」中,不少大學生的自選研究題目便聚焦應對氣候變化,務求透過GIS分析並作出具體解決方案,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今年全球熱浪肆虐,獲得個人組季軍的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黃德耀同學有感香港在高溫和潮濕的天氣夾攻下,熱島效應加劇,市民在酷熱的氣溫下外出活動,容易中暑,便透過GIS軟件為香港不同地區的感知熱量和建築環境變數的關連作數據分析。發現綠化設施令植被覆蓋率增加,可有效降低感知熱量,而此方案在元朗及北區地方實施特別有效。他這個以《導航酷暑:乘浪熱潮》為題的研究,顯示出城市綠化能緩解熱島效應,提升宜居度,跟政府發展北部都會區計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一致。
同樣來自港大城市規劃及設計系的陳其言、劉欣然、劉雲松和謝金豐同學則關注極端降雨下引發的山泥傾瀉風險,團隊的研究題目為《氣候韌性視角下的香港滑坡風險分析與預測——基於2030+發展規劃的多情景類比》,運用GIS及機器學習算法,整合分析過去15年的山泥傾瀉記錄、地形數據、氣象資料及植被指數,構建了動態預測模型,揭示出降雨量跟山泥傾瀉風險的關連,發現降雨量如從20毫米遞增至100毫米,高風險區域可從8.83%擴大到31.78%,而植被護坡可大大降低風險。研究提出的智慧災難應對策略,包括建立數據災害預警系統、擴大植被護坡等,對建設更具韌性和安全的智慧香港,起著參考作用,因而贏得團體組別季軍的獎項。
贏得個人組冠軍的香港理工大學地理系唐禮堯同學,便從再生能源角度著手提供方案。他以數據分析精準評估香港屋頂太陽能的潛力,從而希望更多人投資使用再生能源。唐同學結合GIS技術與衛星數據,建成更精準的估算模型,評估全港超過30萬座建築物屋頂的太陽能效益,特別考慮到雲量對日照的影響,完成了《評估天台太陽能發電系統在香港的發展潛力》為題的研究。結果顯示,超過九成的屋頂太陽能項目具有盈利潛力,其中六成可在6年內回本,有效減少碳排放。這項專題研究能為再生能源投資者提供科技依據,長遠有助香港實現碳中和的願景。
這些得獎研究充分展現年輕人應對氣候變化的創新思維,並能善用科學分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作出有價值的參考,相信只要各界能坐言起行、攜手合作,我們的城市將可變得更具韌性又有發展潛力。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中國上周舉行閱兵,特朗普隨後周五簽令將國防部更名為戰爭部。你認為兩者是否相關?►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