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2Text: Kiko FanPhoto: Kiko Fan
傳統零食店新美廉經營50載光榮結業,由零食批發到零售經歷巿場高低的變遷
新美廉植根元朗33年,但店舖有50年歷史。1975年,林先生在葵涌石蔭邨創辦新美廉,並與他的妻子及舅子余先生共同經營,主要批發零食給士多。直至90年代,零食批發直銷在各區盛行,但在元朗尚未普及,於是林先生決定在元朗開拓新業務。余先生年幼時在元朗上學,故認識不少元朗街坊,他經友人介紹,輾轉在元朗壽富街開分店舖。由於石蔭邨亦在90年代重建,因此在石蔭邨店舖結業後,主力經營元朗店舖。元朗店開業至終,由余先生、林先生的子女、林太和一名夥計合作經營。新美廉的出現為元朗社區帶來新景象,招徠不少客人。
新美廉的經營隨時代的洪流不斷轉變,招牌寫上「食品批發公司」,表明他們最初的業務。石蔭邨時期,他們主力經營批發,當時零食種類單一,薯片、糖果款式不多,故能批發特定商品。後來批發業務逐漸調整至零售,並轉向多元化路線。零食業務方面,國際物流比昔日蓬勃,加上不少公司在中國設廠以拓展業務及減低成本,零食市場因而變得複雜,不但款式增加,本地與國際零食的價格差距也收窄了。社會發展方面,港人的生活水平持續提升,余先生以傭工為例,昔日由於薪水微薄只會買平價貨,但現在他們也會購買外來的日本貨。轉變最大的是元朗、天水圍一帶的屋邨商場,自二千年代起陸續被領展收購,屋邨的士多和辦館都因而結業,新美廉因此失去一批固定的批發客源。在這大環境下,小店難與代理商競爭,況且批發涉及更多物流成本,包括貨車、司機、送貨員及業務員等等,新美廉不得不轉型。
新美廉明瞭自身優勢,他們在零食業打滾多年,且植根元朗數十載,一直與各界保持緊密聯繫。除了新式的零食代理商,他們從開業至今都與傳統商戶合作,售賣不常見的傳統零食,如蛋花酥、生仁糕、花生酥等,傳統商戶一般較低調,不為新式店舖所知,而且新式店舖一般以貨到付款形式交易,傳統商戶未必能夠配合,新美廉就正好可以填補空間批發傳統零食。在社區方面,新美廉是人們的連結點,街坊與員工關係良好,學校及機構會在節日及活動時向他們訂購零食,即使所售的新式零食款式在新式代理也比比皆是,人們也卻寧可光顧他們,既是習慣,又是情懷。
經營五十載,余先生坦言面對的風風雨雨卻不足為外人道,有生意時做得辛苦,無生意時又會擔心惆悵。他們經歷了多個周期性的起落,2003年沙士那數個月是最悲觀的,經濟陷入衰退,人人都不知道何時才會恢復正常,新美廉的生意下跌五至六成,甚至需向業主請求減租,共度時艱。後來政府大力推動自由行政策,使得中國旅客前來消費,元朗鄰近邊境,生意也有所受惠。2019年的新冠疫情又是另一次重挫,疫情後晚間人流比以前少令生意下跌。雖然元朗在數十年間有大量基建發展,人口持續增長,但網購盛行,加上人們傾向到外國旅遊和消費,影響了傳統實體店的收益。
每當老舖結業,對社區固然是種損失,外界甚至多揣測結業是業主加租逼遷的後果,但對他們一家卻不然。對於結業,余先生心態相當豁達,他坦言新美廉是「美好的開始,完美的結束」。他和姐姐已年邁,大半生奉獻給新美廉,期待改變現有的生活安享晚年;而下一代亦希望跳出舒適圈,探索家業以外的出路;至於夥計自元朗開業以來一路相隨,貢獻良多,現在也功成身退,享受人生。新美廉與業主合作多年,一直保持良好關係,如今租約已滿,業主甚至乎提出減租,希望他們繼續經營。
面對老舖結業,作為社區的一員定必感到不捨,不想舊事物消逝成為回憶。但每次與店東聊天後,都會對結業帶來新見解,只要店東接受,「光榮結業」何嘗不是一種無憾?與其追憶回首,不如多逛街道,發掘及光顧現有傳統小店。
訪問日期:2025年4月26日
新美廉 – 元朗(已結業)
創於:1975年
經營:零食
地址:元朗壽富街71號元發樓地下5號舖
香港老舖記錄冊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khistoricalshop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ongkonghistoricalshops/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新田科技城發展區發現明朝古墓群,有團體倡當局修改規劃,原址保留,你是否贊成?►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