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9
中醫院開先河,問題是如何説服港人接受入院治療?
香港第一間中醫院——香港中醫醫院將在今年12月開幕,目前政府及院方正加緊做好準備工作,包括通過法案賦予正式營運權限,以及接駁交通安排,務求開幕不會出現「甩轆」的情況。中醫院對香港來說是全新事物,大家過去睇病都只是到中醫診所,內地早已發展出結合中西醫協作的中醫醫院,能夠主導醫治一些需要留院的重症,例如癌症,療效相當顯著。香港成立中醫院的目的,就是想將中醫由診所層次提升至醫院的水平,但前路並不平坦。
香港中醫醫院有別於其他醫院體系,由政府出資興建,外判由浸會大學營運。浸大中醫藥學院無論學術水平、臨床經驗及營運規模,都早已獲各界認可,由浸大營運是理所當然的事。與目前公營或私營醫院的運作不同,中醫院有三分之二的服務屬政府補貼,其餘屬私營服務,將提供涵蓋六大專科的住院及門診服務,預計每年門診診症量可達31萬人次,將於12月起分階段投入服務。
位於將軍澳的香港中醫醫院將在今年12月開幕,佔地約42900平方米。(浸大網上圖片)
中醫院將會是本港推動中醫藥發展的旗艦,雖然萬事俱備,但仍然面對多項挑戰,需在實踐過程中逐步解決。第一是自負盈虧的營運壓力,這難免令人想起中文大學醫院因初期營運未如預期而不能準時償還政府貸款的事件,中醫院仍未公布收費準則,但有三分之一屬私營服務,而中醫院仍未納入自願醫保計劃,中醫藥本身收費不低,加之醫院地處將軍澳偏遠地段,營運初期是否能吸引足夠病人,尚待觀察;第二為中西醫協作的挑戰,內地中醫院發展理想,主要是國家大力支持以中醫為主導的中西醫協作治療,並已有完善的體系及經驗,但香港受法例所限,中醫無此優勢,需要逐步累積及探索;第三,香港雖然已培養足夠中醫人才,但缺乏治理留院病人經驗的醫師,未來或需要從國內引進;第四,香港人過去習慣患傷風感冒或需要長時間調理的疾病,才會向中醫求診,其他疾病仍主要睇西醫,中醫院要改變市民的觀念,接受中醫的住院治療,相信非一朝一夕的事。
中醫院可重點發展中醫生育技術,建立本地特色優勢。(Shutterstock)
中醫院雖然面對不少挑戰,但亦有不少機遇:一,將高品質中藥產業化:香港有極大的國際化優勢,無論在中藥檢測、質量把關、標準化等方面,都獲國際認可,而且雲集眾多著名中藥品牌,具備產業商品化經驗,香港能以中醫院為支點,聯合大灣區城市打造成為國際中醫藥中心,並推動中藥走向全球;二,發展中醫生育技術:中醫治療不育可謂源遠流長,內地近年研究成效顯著,而且相比西醫治療更是價廉物美,港人一直喜歡就生育問題向中醫求診,估計未來中醫院亦有大量市民為此求醫,建議中醫院重點發展此領域,推動中醫生育研究,建立本地的特色優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獨家優惠】親手炮製母親節&端午節海鮮盛宴!使用優惠碼享95折優惠!► 立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