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5-08-27

施政報告須顯減赤決心,及推動換樓鏈(有片)

  特首李家超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發表在即,香港經濟如海水跟火焰,一邊是股市、IPO領跑全球,另一邊是倒閉、吉舖比目皆是。理大會計及金融學院前副教授、活道教育中心創辦人林本利於專訪表示,《施政報告》需讓人看到政府有決心去處理財赤,因「愈遲問題就愈大」;樓市方面,他反對「100元釐印費門檻提高至600萬樓」,反建議利用「100元釐印費」推動換樓鏈。

 

放寬百元釐印費門檻反害上車者

 

  港股年初至今勁升逾兩成,IPO集資規模更是全球第一,但多間老字號、連鎖店連環結業,連同岌岌可危的商業地產,拋開「八大中心」、「經濟轉型」藍圖,當務之急是甚麼?

 

  林本利就指,港府過往坐擁逾1.1萬億元財政儲備(2019/20年度),但如今若不計發債,已差不多是乾塘。《施政報告》需讓大家看到政府有決心去處理財赤,切勿影響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或國際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

 

放寬100元釐印費門檻至樓價上限600萬元,並不能幫助買樓上車的人。(Envato)

 

  對於地產業界倡放寬100元釐印費門檻至樓價上限600萬元,他直言反對,原因之一亦是影響政府財政收入,笑言所謂「樓市交投增加可作抵銷」,事實卻是「量大了也是100元」,籲政府不要聽地產商講「廢話」。

 

  更重要的是,去年《財政預算案》宣布100元釐印費門檻從300萬樓放寬至400萬樓,買家雖節省幾萬元釐印費,卻因炒家早早入貨炒高細價單位,而多付幾十萬元樓價,最終變成「害了真正買樓上車的那些人」。

 

公屋供應70萬封頂,居屋減折扣

 

  林本利反過來建議,政府應推動換樓鏈,針對現時不同人群小樓換大樓(如年輕父母)、大樓換小樓(如老人家)的需求,當市民賣樓再緊接買樓時,買新單位的釐印費劃一以100元計,這樣能推動樓市暢旺。

 

 70萬個公屋單位供應已經足夠,多出的十幾萬個單位可放售套現。(Envato)

 

  他續指,港人現時相對富裕,公屋單位應按全港住戶280萬戶的四分之一封頂,即70萬供應已是足夠,「沒理由現在還80多萬(去年9月為86.6萬)」,多出的十幾萬個單位,可以出售以增加房委會收入,從而建多些居屋、夾屋,協助中產家庭以較低的價錢買樓上車。

 

  他話鋒一轉,稱政府就居屋的定價原則是與申請者的負擔能力掛勾,而從家庭入息中位數、按揭息率、供樓負擔比率等看,即使是私樓的價格,一般家庭也可負擔,建議在樓價已較高位回落三成的背景下,居屋定價宜由市價七成改為八成或九成。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更多一本萬利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理財 #一本萬利 #本港樓市 #釐印費 #財赤 #換樓鏈 #買樓 #居屋 #公屋 #香港經濟發展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關稅戰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