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
必勝致富套路?
由於近年港人北上風氣高漲,本港飲食及零售業生意慘淡,長假期情況更甚,網上聽到一些消息指不少相關生意積極搬上深圳開舖,目標客戶依然是同一班人。我沒有北上,未能親身證實此類情況,不過這算是一個合理操作,亦令我回想起多年前聽過的「 買樓致富套路」(見連結),有感而發。
曾借一位前輩的故事討論過香港這個「買樓致富套路」怪現象(見連結),前輩在一家旅遊巴公司工作多年,留意到他的老闆接了不少生意,但就是很不情願去增加旅遊巴數目以應付增加的生意量,總是把現有旅遊巴與司機調配得很盡,因為做生意的總要控制成本,若能透過調配旅遊巴架次完成手上生意,就可以「賺到盡」。
在港買樓收租則不同,過去多年,一直奉行「有錢就買」便行,總能出租,不用理會太多成本控制,是一盤相當簡單的生意。香港人一向奉行買樓收租致富,利用銀行按揭槓桿,一變二、二變四,擁有愈多愈好,甚麼「一生三宅」,只要有磚頭便能坐享其成,工商舖就更高一個層次。
買磚頭必賺的套路近年備受考驗 (Shutterstock)
曾聽過一些物業投資者認為買磚頭才是生意王道,甚至成為一種霸權。他認為生意成敗與否,取決於老闆或上一兩代有否買入自用舖,因為在香港做任何生意也好,若沒有買入自用舖,每月定時交租予業主,是極愚蠢的行為,多年所做的生意只在幫業主供舖。
相關議題,施永青曾於公開訪問時提過一些相反意見。有中原地產分行夥計建議把舖位買下以減少租金,他立即反對,認為若資本投放到舖位作收租(或減省租金付出),回報比起投放到中原的生意還好的話,那就直接買舖收租算了,何需做中原這盤生意?若某地段的租金太高,令分店難以控制成本而取得盈利,這代表中原不應在該地段開設分行。
身邊有些做生意非常成功的好友,反而覺得迷信磚頭的人觀點不妥,因為磚頭的靈活性與創意等範疇,與做生意沒法比。成功的生意絕不是指街邊一個小舖做個茶餐廳而已,而是能替大型商場甚至乎當區帶動人流,隨時成為大商場爭取的目標租客。再者,今時今日一些偉大生意早已利用網絡,而不用受到磚頭牽制。反過來,把大筆資金鎖定於回報相對低的磚頭之中,相當不智。
當年討論「買樓致富套路」時已經提過,這套路有「罩門」,包括香港經濟差、失業率飆升、疫情持續、在家工作、網購風氣等因素,如今地舖與辦公室業主承受不小壓力。反而,租舖做生意的,香港不行便「起錨」北上找機會,跟著人與錢走。但「不動產」卻是不能動的,轉身亦比較難,這個時代暴露了這個「罩門」,套路被破功了。
聽取不同意見,多角度思維,較容易令自己進步。不少人喜歡「靠邊站」,好似一定要選擇一邊,例如「磚頭派」還是「生意派」。其實,不同時代會出現不同情況,匯集不同人觀點,自然能走出一條比較可行的路。
相關連結: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