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5-05-20

聯儲局有意推後減息的時間點

  近來美國聯儲局高官集體發聲,試圖降低市場對6月降息的預期。副主席傑佛遜表示,決策者必須確保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不會導致持續的通脹上漲,才會籌劃下階段的利率政策。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姆斯則強調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摸清經濟前景,「我們不會在6月就明白發生了甚麼,也不會在7月。這是一個搜集數據、獲取清晰圖景,並觀察形勢發展的過程」。

 

  他們所帶出的信息明確無誤,聯儲局在決策上具有足夠的「耐心」,不急於減息。市場前一段時間在芝交所定價了接近百分之百的概率,聯儲局會在6月或7月重啟減息,其理由是消費信心大降,經濟衰退風險增高。筆者在本欄堅持認為,最早的減息也要等到9月。聯儲局不太擔心增長風險,但必須看清楚關稅政策所導致的物價壓力是否會長久存在。

 

 聯儲局高官近日集體放風,指局方在利率決策上有足夠的「耐心」。(AP)

 

  另外,特朗普政府正在力推減稅法案。此法案不僅遭到民主黨議員的一致抵制,也受到部分共和黨議員的杯葛。減稅法案能不能通過、甚麼時候通過、內容需要如何修改才能夠通過、對經濟的影響如何,都需要觀察,「我們見到預期正在向我們擔心的方向發展」。聯儲局對上一輪通脹的上升和回落,均作出了誤判。如非萬不得已,這次的決策會非常審慎。

 

  美國經濟的現狀是,信心類軟數據大幅下滑,基本上指向經濟衰退,但是就業等硬數據卻相當具有韌性,指向經濟放緩,但仍在溫和增長區間。信心的疲弱與通脹預期有關,特朗普的關稅戰更強化了這種預期。消費者對長期通脹的預期,已經升到1981年(上次惡性通脹結束期)以來最高水平。筆者認為,這種預期有誇大的一面,但反映出物價中樞水平可能已經結構性上移了。

 

  的確,自疫情以來,多數國家的人力成本大幅上漲,部分行業出現結構性短缺;能源價格大起大落;在國家安全考量之下,生產全球化的邏輯被顛覆,近岸化、友岸化成為新趨勢,不過這也意味物價的結構性上升。無論關稅談判最終結果如何,各國間平均稅率肯定高過之前。加在一起,這意味著未來的長期平均通脹可能更高,央行在決策時需要更審慎。

 

  如此背景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最近拋出了重新評估貨幣政策框架中關鍵環節的言論,指出供應領域的衝擊「將更頻繁、更持久」,給貨幣政策決策者帶來更嚴峻的挑戰。言外之意是,過去的成功經驗未必適用於未來,聯儲局需要先把握好形勢,再作政策計議。輕舉妄動,只會令自己以後更被動。

 

  鮑威爾連任無望,他作決策也就不再思前顧後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4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查看詳情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股市 #陶冬天下 #聯儲局 #減息 #特朗普 #鮑威爾 #財金大勢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關稅戰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