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8
AI公司打造連環陣
地緣政治再度成為焦點,特朗普對藥品等課以重稅(歐日豁免新稅),加沙地帶人道危機深化,部分西方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同時,美國第二季度GDP增長創兩年來新高,私人消費強勁,物價居高不下。美股略跌,歐洲和亞洲多數股市上漲。美元指數走高,石油和黃金白銀價格大幅上漲。資金繼續調整對美國聯儲局降息的預期,兩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揚。
美國第二季度GDP增長被上方修正到3.8%(速報為3.3%),再次證實美國的消費沒有因為就業市場惡化而坍塌。第一季度增長數據奇差,但這和商家準備關稅戰而大量囤積進口品有關,第二季度「解放日」塵埃落定,商家使用庫存而減少進口,貿易赤字下降,所以增長數字反彈了。商業投資更以7.3%的高速增長,數據中心建設帶起25年來最快的投資。
貿易和庫存往往令增長大起大落,扣除噪音只計私人消費和商業投資的最終銷售(final sales),在第二季度尚能保持2.9%,驗證了筆者堅持的觀點:美國經濟在下滑,但是總體增長依然健康。預計經濟在第三季度維持強勢(GDPNow模型估計仍有3.3%的增速),第四季度開始的12個月GDP平均增長可能回落至2%以下。美國經濟處於溫和增長,如有閃失,不排除溫和衰退,但增長應該正在築底。
美國8月核心PCE按月增加0.2%,按年增加2.9%,均與市場預測的一致。特朗普政府推出的關稅措施,看來對物價衝擊暫時有限,零售商通過消化預先囤積的庫存來放緩漲價,因此高關稅對通脹的壓力,估計要再等幾個月才可以比較清晰。不同產品的議價能力不同,華爾街經濟學家觀察,海外出口商大致平均吸收兩成壓力,美國消費者兩成,剩餘的由進口商和零售商承受。這種局面未必可以持久。
比起物價,個人消費者消費(personal spending)在8月按月增長0.4%,連續第二個月處於強勢增長。就業市場的疲弱,看來並沒有對消費者花錢的興趣造成多大影響,消費增長快過收入增長,意味著美國人有足夠信心將過去幾年積累的超額儲蓄釋放出來,這對經濟和市場均是好事。
高但穩定的物價和堅實的消費活動,給了聯儲局足夠的信心,堅持走9月FOMC規劃出來的降息路徑,不需要大碼降息,只需按部就班地將政策利率從「偏抑制」調轉到「中性」水平。在9月FOMC會議上,除了白宮空降來的理事米蘭投票支持大碼降息外,其他決策成員均支持25點正常降息,包括在7月會上唱反調的兩位投票者。經濟情況和內部共識都對鮑威爾走既定之路有利。
英偉達、OpenAI及甲骨文首尾相銜的資金流動閉環,令市場對AI產業的未來產生出更大憧憬。(AP)
上周資本市場最轟動的新聞是,英偉達向OpenAI投資1000億美元,OpenAI拿1000億美元找甲骨文建數據中心,甲骨文則用1000億美元購買英偉達晶片。這個巨額的資金閉環中,三家科技巨企的資金流出後又流回,帳面不變卻變出龐大的訂單,也令市場對AI產業的未來產生出更大憧憬。從宏觀角度,三家企業首尾相銜如連環陣,資金流動製造出乘數效應,經濟活動卻由此產生,帶動AI行業。
這條消息不僅令市場大嘩,也令媒體議論紛紛。這種巨企聯手,和年初特朗普撮合的「星際之門」計劃異曲同工,只是將軟銀換成了英偉達。如此規模的企業資金騰挪,沒有政府從中協調是不可想象的。政府撮合成事,旨在打通美國的AI全產業鏈,通過強強聯手,構建令競爭對手望而生畏的科技壁壘、產業壁壘和資本壁壘。有人甚至認為這是AI時代的柏林圍牆,擺出來的就是科技冷戰架勢。
筆者認為科技巨企之間的強強聯手,可在AI產業鏈上築起更高的壁壘,應該能帶來更多更大的訂單,但是本質上仍屬於股市資本主義的延伸,只是多了一層國家的參與。這場訂單的「旋轉木馬」,資金源於股市,意圖要討好股市,能不能成事,最終也取決於股市。市場現時在追夢,認為在AI大模型上率先圍出生態圈者,可以在未來掙到大錢,並樂意為此而買單。
其實大模型不賺錢,過去兩年AI投資超過6000億美元,營收約為350億美元,除了上游供應商,誰也沒有賺到錢。《經濟學人》預計至2028年,AI行業將怒砸3萬億美元投資,但投資與回報完全不成比例。毫無疑問,AI對提高生產效率幫助很大,AI應用也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大模型本身值不值得如此砸錢,則見仁見智了。
歷史告訴我們,互聯網如今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與生產中,但是Dotcom時候的明星公司卻沒有幾家能存活下來,成為偉大公司的更一家也沒有。AI最終可以創造歷史、改變歷史,但是這不代表市場中間沒有大的波動,也不代表先驅者一定可以笑到最後。AI是不是泡沫、會不會破滅,取決於市場願不願意為未來的夢想一直埋單。
鮑威爾公開稱,美股「估值相當高了」(fairly highly valued)。筆者認同他的評估,但是這不意味美股明天就會崩盤。時任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於1995年底提出美股進入「非理性繁榮」,股市卻要等到2000年才崩盤。何況如今聯儲局自己也在助長高估值,鮑威爾一面警告風險,另一面先是大量印錢,然後準備大幅減息。
本周關注三點:1)日本自民黨選黨魁(並最可能成為下一任日本首相),目前領先的兩位候選人的世界觀和政策訴求南轅北轍,此次選舉結果十分重要;2)美國參議院否決了撥款法案,政府10月1日起非關鍵部門停止運作可能性甚高,不過預計幾日內即可重開;3)美國9月非農就業數據,預計7萬,顯示就業市場持續放緩,但未必對減息幅度有大影響。若政府關閉,則數據未必準時出爐。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