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2025
任何年齡都需要蛋白質!拆解5個銀髮族飲食誤解:肌肉流失更要補充蛋白質!
在本專欄中,討論最多的主題莫過於蛋白質。隨著夏日到來,減肥瘦身的話題增多,而高蛋白飲食也成為熱門主題。有讀者私訊留言,提到他的媽媽體力較弱,當他建議她多進食高蛋白食物時,媽媽回應說:「大隻肌肉男才需要補充蛋白質!」,這位讀者希望我寫一篇專欄文章,專注於長者的蛋白質飲食,供媽媽參考。今天就來分享長者蛋白質需求的五個誤解。
誤解一:只有練大隻的人才需要補充蛋白質
的確,增肌人士需要攝取高水平的蛋白質;不過,蛋白質並不是僅僅年輕人才需要的,任何年齡段,包括小孩和長者,都需要蛋白質。事實上,與其他營養素(如鈣質)一樣,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並不需要額外補充,若從天然食物中攝取不足才需要補充。
誤解二:運動量減少,因此不需要太多蛋白質
蛋白質需求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疾病、手術前後及健康狀況等。即使一個人在40歲時體重58公斤,到了70歲仍保持同樣體重,這並不意味著蛋白質需求會大幅減少。事實上,隨著年齡增長,由於健康狀況的不同,所需的蛋白質通常會增加。因此,即使不運動,也不代表蛋白質需求會減少。
誤解三:食量減少就需要減少肉類攝取
隨著年齡增加,食量通常會減少。許多長者告訴我,由於食量少,因此也需減少肉類攝取。他們認為所有食物都應同等比例減少。然而,胃口和食量與蛋白質需求並無直接關係。即使食量減少,也應該增加蛋白質的密度,以提供相同或更高的蛋白質份量。
誤解四:手臂肌肉流失 不再需要蛋白質
由於運動量減少或健康問題,許多長者確實會出現嚴重的肌肉流失。但手臂肌肉的減少並不意味著蛋白質需求會降低。事實上,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更需要補充蛋白質。研究顯示,蛋白質對於保持身體肌肉質量至關重要,這能幫助長者維持活動能力、獨立性,並減少跌倒和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誤解五:年紀大了不應該食用過多肉類
一些長者將蛋白質與肉類劃上等號,可能因為醫生因膽固醇問題建議減少肉類攝取,但這並不代表需要減少蛋白質的攝取量。可以通過其他高蛋白食物,如魚類、黃豆類、乳製品和果仁等來替代肉類。
日常飲食中添加蛋白質的建議:
1. 用牛奶代替水:
a. 預備早餐燕麥片時,用牛奶煮燕麥。
b. 在西式湯中加入牛奶或忌廉。乳糖不耐症人士可選擇無乳糖牛奶。
c. 蒸水蛋時使用牛奶或豆漿代替水。
2. 在中式湯水或糖水的最後程序中加入蛋漿。
3. 每天製作一杯高蛋白果昔,在兩餐之間補充。高蛋白食材可用希臘乳酪或絹豆腐等製作,詳情可參考之前文章。
Read more:農曆新年後為修身做準備!4款適合加入Smoothie的高蛋白食物推介!清理腸胃、有效減脂!
4. 選擇零食時以高蛋白食物為主,如芝士、豆腐花、鮮奶和水煮蛋,代替高澱粉的零食,如餅乾和麵包。
5. 各類中式糖水和湯水中可添加額外的蛋白粉,或在烘焙時將蛋白粉加入麵粉中。
長者蛋白質攝取不足的高危族群:咀嚼困難及吞嚥困難
在長者群體中,攝取蛋白質不足的高危族群主要是有咀嚼困難和吞嚥困難的人。由於進食變得吃力,導致食慾大減,進食量顯著減少。家中長者的牙齒健康需要特別注意,進食或飲水時若出現咳嗽,可能代表吞嚥功能受阻,食物進入氣管而非食道,特別要留意曾患中風的人士。如有疑問,應立即諮詢醫生或言語治療師。社企提供高蛋白軟餐,例如東華三院社企CookEasy的「家滋味照顧食」。
東華三院社企CookEasy的「家滋味照顧食」
詳情:https://cookeasy.tungwahcsd.org/softmeal
查詢:2562 5900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