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5-07-03

飲食業寒冬期應對策略:減價非長遠策略,打造品牌並創造商機

  香港飲食業已經進入寒冬,2025年數月內已有不少知名餐廳/店舖結業。如大班西餅、海皇粥店、火鍋撚、燒肉男等都敵不過香港物價貴、租金高等問題而結業。加上整體經濟氣氛不佳,令經營生意難上加難,就算公司尚有盈利亦會有及早止賺離場嘅念頭。唔單止香港,國內大部分餐廳單次人均消費不斷下跌,餐廳不得不減價增加吸引力,部分餐廳減價三成仍未見成效。逆巿時大多餐飲都以「紅海」作經營主要策略,但長遠會否變成惡性循環、一去不回呢?

 

  近年消費者消費模式慢慢轉變,大多數都變成理性消費者,只追求其實用價值,唔再重視品牌/產品過分包裝,「大件夾抵食」同時又要健康先係重點,所以呢類理性消費造就咗兩餸飯同其他平價餐飲嘅興起。但其實除咗「平」之外,消費者亦追求「快」/「輕」。例如近年出現唔少新式三文治外賣店或輕食早餐店,佢哋冇華麗門面、不設座位,打造香港地道小食/口味,為打工仔提供快靚正選擇,即買即走返公司享用。所以早前有研究指,近年早餐巿場比午巿/晚巿嘅利潤率更好。另外葵廣、旺中呢類掃街文化亦係好好的例子,呢類「快」/「輕」餐飲同時迎合一人經濟嘅需要,逆巿中較有機會突圍。

 

  經濟差,雖然以平價作招徠係最直接嘅策略,但減價只能短線吸引消費者而並非長遠決解方法。當人人都打紅海戰嘅時候,盲目減價只會令盈利愈來愈少,長此下去紅海戰只會迫餐廳降低食物同服務質素,結果迎來惡性循環,餐廳互相鬥長命取勝。其實長遠策略必須建立自我競爭優勢,打造獨家產品係最好方法。不過獨家產品好多時都需要較高研發/營運成本,所以建立品牌亦係另一有效方法。雖然理性消費者唔太著重過分包裝,但餐廳亦要從平價中建立自我品牌,唔一定要靠品牌賺大錢,但最少要利用品牌特質令人「記得你」,增加固定客源,逃出紅海戰困局。「平」可以係品牌核心其中之一,但唔可以係唯一。員工人情味、產品多變性、或其他獨有文青風/復古風/創新品牌風格等,甚至引入其他國家品牌文化/創意文化。加上AI幫助,喺社交媒體上將品牌放大,或快速改變策略,就能產出新商機。

 

  無可否認香港近年經濟困境十分嚴重,短時間內很難回復當年之勇。但香港人面對逆境嘅能力人往往比我哋想像中強,每一次我哋都能逆境重生。防守期時更要好好裝備自己,等待時機再次起步。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我做Marketing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理性消費者 #飲食業 #香港巿道 #紅海 #結業潮 #平靚正 #Pantry熱話 #品牌 #經濟差 #早餐店 #新商機 #飲食業寒冬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關稅戰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