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張生張太的故事:一天賣1,000,000件衫的女裝品牌Forever 21
唏噓一幕。
Fast Fashion女裝品牌Forever 21的美國零售運營商正式申請破產,第二次進入破產程式。
香港消費者對Forever 21並不陌生,這個品牌是不少女孩的青春記憶。
成立於1984年,Forever 21出自一對韓裔夫婦張生張太之手,鼎盛時期在全球擁有超過800家門店。在銅鑼灣六層高的旗艦店也曾開得有聲有色,一度是地標性存在。
張生張太剛剛移民到L.A.時,有一次去油站入油,見到好多靚車拍曬喺度,於是乎就問油站職員,「喂老友,個車主係做邊行?咁疊水嘅?」
「啊……阿猶太佬乜生吖嘛,佢做成衣嘅!」
「呢邊呢部法拉利,阿乜生呢就做時裝嘅!」
「呢架Porsche嘅乜小姐都係做時裝嘅。」
「嘩!老婆,乜喺美國做時裝做成衣咁發?我地都做囉。」
1984年,夫婦二人用存下的11,000美元,在三藩市開了第一家僅85平方米的服裝店,取名Fashion 21,目標客戶是像妻子Jin Sook Chang一樣的年輕女性——追求時尚但預算有限。
張生張太是基督徒,受到神嘅指引及眷顧,Forever 21呢30幾年發展的速度真可以媲美火箭,張生張太服裝的價格比Topshop, Zara, H&M都低,是美國市場上定價最低的時裝品牌之一。
2009年,Forever 21喺日本原宿開咗第一間旗艦店,嗰種震撼法,我由於親歷其境,而家都覺得恐怖,從地鐵始開始己經見到黃海,係每一個日本人都拿住張生張太的膠袋,係每一個人。
到2015年,Forever 21的營業收入超40億美元,創始人夫婦的財富也飆升至近60億美元。
回過頭來看,這恰恰是Forever 21走向衰敗的起點。
Forever 21其服裝平均價格在10至20美元之間。基於2015年44億美元的全球銷售額:
低端估計:假設平均每件20美元,44億美元 ÷ 20美元 ≈ 2.2億件/年。
高端估計:假設平均每件10美元,44億美元 ÷ 10美元 ≈ 4.4億件/年。
考慮到其廉價、潮流的定位,實際數字可能在兩者之間,偏向高端。
低端:2.2億件 ÷ 12個月 ≈ 1830萬件/月。
高端:4.4億件 ÷ 12個月 ≈ 3670萬件/月。
巔峰時,Forever 21在全球擁有超800家門店,僱員超過4.3萬人,彼時,電商開始崛起,Zara、H&M等其他快時尚品牌已經加速數位元化,Forever 21卻堅持實體擴張,未能及時適應線上消費趨勢。同時開大店的理念加上過度擴張,Forever 21難以承受租金和成本壓力,慢慢地開始走下坡路。
這幾年Temu、SHEIN等電商在美國瘋狂崛起,加上美國大型購物中心流量疲軟,Forever 21難挽頹勢,漸漸被時代拋棄。
2019年Forever 21申請了破產保護,以重組其業務,之後曾一度迎來轉機。2020年,接盤方組團而來,Forever 21以8100萬美元的低價被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房地產公司,以及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ABG)組成的財團收購,也就是SPARC集團。
再次引發轟動是因為SHEIN。2023年8月,SHEIN宣佈收購Forever 21的母公司SPARC集團,這為Forever 21帶來希望,可以借助SHEIN全球化的線上管道、供應鏈擴大分銷,提升線上銷售額,實現增長。
然而獨角獸SHEIN也仍然難救其於水火之中。今年1月,JCPenney與SPARC集團完成重大合併,組建了一個服裝運營新公司Catalyst Brands,開始探索Forever 21運營的戰略選擇。但在電商衝擊下,成立不久的Catalyst Brands很快陷入嚴峻的經營危機,並為Forever 21制定了破產計劃。
走到今天這般境況,Forever 21已是負債累累。法庭檔顯示,Forever 21估計負債為10億至100億美元,估計資產為1億至5億美元。
ABG CEO Jamie Salter曾反思稱收購Forever 21是我犯下的最大錯誤,令人唏噓不已。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宣布向全部海外製作電影徵收100%關稅,指可重振美國電影業,你認為措施能否起到幫助?►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