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5-05-06

貝理雅「退而不休」給黨友添亂

  英國英格蘭部分地區上周舉行地方議會選舉,執政的工黨損失近200個議會席位,在野的保守黨更是損失慘重,失去600多個席位。而反移民、主張脫歐的極右政黨英國改革黨(Reform UK)首次成為大贏家,取得670個議席,掌握了三個地方議會的控制權,同時還在補選國會議員的角逐中戰勝工黨,而工黨在去年的大選中曾輕鬆地奪取這一席。

 

英格蘭部分地區上周舉行地方議會選舉,執政工黨損失近200個議會席位。(AP)

 

  在不足一年的時間裏,工黨獲得的選民支持度大跌,英國首相施紀賢形容,選舉結果令人失望,他承認民眾希望見到改革的步伐走得更遠和更快。然而客觀分析英國的現狀則可發現,經濟、醫保、就業、移民、環保等諸多問題都左右著一些選民的投票取向,經濟和移民等問題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大,而老年選民最關注的醫保改革和青年人格外關注的環保議題則屬英國內政,在這些領域,工黨的政策顯然無法打動人心。

 

貝理雅發聲不利工黨選情

 

  對工黨選情不利的因素不只施紀賢政府的政策取向,資深黨友不合時宜的「添亂」也是一個原因。就在選舉前兩天,十幾年前的工黨領袖、英國前首相貝理雅(Tony Blair)透過他自己創立的貝理雅研究院(The Tony Blair Institute)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抨擊英國政府多年來減少碳排放的環保政策,認為有關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Net Zero行動目標注定要失敗。他在報告的前言中強調:「儘管大多數人接受氣候變化這一現實,但他們對這方面的政治議題不感興趣,因為他們相信,現有的解決辦法並不是建立在良好的政策之上。」他還說:「任何逐步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或限制相關消費的戰略,都注定要失敗。」

 

 貝理雅對英國能於2050年達到碳中和潑冷水 (AP)

 

  貝理雅的言論和研究報告等於是給反對黨「提供炮彈」,讓他們在選舉前能夠精準「轟炸」工黨和施紀賢政府。果然,保守黨影子政府的代理能源大臣寶維(Andrew Bowie)作出呼應,稱英國政府「急需改變航向」。他還說:「看來貝理雅終於認識到,施紀賢和工黨盲目爭取2050年碳中和達標將難以實現或不可持續。」

 

  英國改革黨領導人法拉奇(Nigel Farage)則在社交媒體發文,興奮地說:「連貝理雅現在也說,硬推Net Zero 是『不理智和歇斯底里』。我們贏了這場辯論!」

 

 貝理雅的言論,有如為英國改革黨領導人法拉奇(圖)助選。(AP)

 

  貝理雅的言論,在支持減排的綠黨和一些環保組織中引起反彈,他們批評貝理雅在錯誤的時間提出錯誤的觀點,因為執政多年的保守黨一直忽視減排,不願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領域投入政府資源,令英國在這一領域落後於先進國家,沒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一些環保積極分子則對貝理雅的言論感到極度失望。

 

首相府重申立場試圖「消毒」

 

  眼看著支持工黨的選票有可能流失,再加上貝理雅的言論等於是在支持英國改革黨的立場,唐寧街10號不得不立即做出回應,重申政府無意改變減排政策。根據BBC的報道,英國首相府發言人強調,Net Zero計劃是21世紀英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機遇,並且產生了正面效果,自去年7月至今(工黨上台後)已帶來430億英鎊的私人投資,而且政府的氣候政策「在英國各地支撐著60萬個就業職位」。

 

  施紀賢本人在此前剛剛在倫敦的「能源安全峰會」上發表講話,向外國領導人表示英國會全力以赴加速減排,並透過政府政策提供支持,目的是吸引國際資本投資於英國的可再生能源領域,為英國創造更好的未來和更多相關就業機會。

 

 美國淡出後,施紀賢希望英國能成為環保領域的領導者。(AP)

 

  施紀賢那次講話給人的印象是,鑑於美國在特朗普再次掌權後停止推動拜登政府的環保減排目標,導致國際社會更加關注這一領域的未來發展,英國願意加大努力,推動實現Net Zero目標。施紀賢希望英國能成為環保領域的領導者,而貝理雅的立場明顯與此背道而馳,難免讓人懷疑工黨內部可能存在不同聲音,並懷疑政府是否有能力推動已確定的環保減排措施(英國政府已宣布2030年後不再允許銷售汽油車或柴油車,但允許出售油電混合動力車至2035年,此後只准銷售零排放車輛如純電動車或氫能動力車)。這方面的政府行為將影響很多選民的未來生活,也會影響他們對工黨的態度,進而直接影響英國地方選舉的結果。

 

從政者卸任後應謹言慎行

 

  雖然英國政府急忙表態,但貝理雅的言論已經給工黨的形象帶來很大衝擊。地方選舉的結果說明,工黨在短短半年多時間內,已經失去很多選民的信任和支持。如果施紀賢政府未能挽回選民對工黨的信心,到下次大選時,英國改革黨有可能取得更多國會席位,從而改變百多年來工黨與保守黨輪流執政的局面,形成三黨角逐的新生態。

 

  貝理雅發表報告引發的爭議也說明,從政者卸任之後應該謹言慎行,不該以「老前輩」的身份對現任政府的政策指手畫腳,因為這會阻礙政黨內部的世代交接,不利於新一輩建立威信。即使確有真知灼見,「老領導」也應私下告訴黨友,而不是公開發表,給黨友帶來麻煩,損害本黨利益。簡單來講就是,不該「退而不休」,繼續「指點江山」,更不要與後輩爭曝光度,或者「刷存在感」,何必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威少看世界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大國博弈 #威少看世界 #國際評論 #貝理雅 #英國工黨 #英國改革黨 #施紀賢 #碳中和 #環保政策 #法拉奇 #英國地方選舉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關稅戰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