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5-05-20

拜登確診患癌,記者寫書揭秘

  美國前總統拜登確診患前列腺癌,而且已經擴散到骨骼。這個引發全球關注的重大新聞,帶出一系列常人無法解釋的疑問。美國總統毫無疑問會得到美國最好的醫療保障,每年都至少做一次全面身體檢查,並且會向公眾宣布檢查結果,因為美國人民有權知道總統的身體狀況。從官方公布的拜登患癌擴散程度來看,這是多年積累、逐漸惡化的結果,並非近期出現的新症狀。拜登離任不到半年,為甚麼在他過去4年任職總統期間,總統的保健團隊沒有發現任何已經患癌和癌症擴散的跡象?是為他做體檢的醫生團隊疏忽了?還是因為他的病例太特殊,完全避過了現有最先進的醫療檢查?

 

  過去4年中,拜登究竟是處於怎樣的健康狀況?這是需要美國官方回答的重要問題。他的身體狀況有可能從不同角度影響其思維與決策,鑑於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這意味著拜登的身體狀況也會對世界局勢產生一定的影響。

 

兩位美國記者透過新書《原罪》,披露拜登身邊助手如何對外掩飾拜登日益明顯的腦退化。(網上圖片)

 

  雖然美國官方沒有對此作出正式回應,也沒有出於公眾利益而展開調查或問責,但前不久剛好有兩位美國記者透過傳媒推介他們的新書《原罪》(Original Sin),該書記錄了去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經過,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包括拜登的身體狀況和他身邊助手如何對外掩飾拜登日益明顯的腦退化,為外界了解美國最高層的「障眼術」提供了線索。

 


拜登認知退化,助手百般遮掩

 

  《原罪》的作者是CNN在華盛頓的首席記者塔帕(Jake Tapper)和政治新聞網站Axios的資深政治記者湯普森(Alex Thompson)。該書的賣點是拜登的白宮助手和民主黨高層早就知道,他的身體狀況早就不足以應付總統繁重的日常工作,但為了「保住民主黨的江山」(總統職位),他們依舊鼓勵拜登競選連任。所以,所謂的原罪始於拜登決定競選連任之日。從那以後,白宮官員用盡各種手段製造假象,蒙騙美國選民和國際輿論,以爭取在去年11月的總統大選中獲勝。但這種造假是有限度的,拜登後來實在無法「演下去」。在6月27日由CNN主辦的第一場電視辯論中,他語無倫次,將其老態龍鍾的衰弱一面暴露在世人眼前,導致民主黨內部出現強烈反彈,幕後金主、黨內元老紛紛要求換人。拜登最終不得不放棄連任,民主黨內部決定,由副總統賀錦麗接替拜登參選。

 

 拜登在去年6月27日由CNN主辦的首場總統大選電視辯論中,將其老態龍鍾的一面暴露在世人眼前。(AP)

 

  拜登的認知退化到了甚麼程度?塔帕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對於80歲的老人來說,記憶力差是正常現象,但對一些與其關係密切的人毫無印象,則是另一個問題。他舉例說,在荷里活明星喬治.古尼(George Clooney)為拜登舉辦的籌款晚會上,拜登居然認不出古尼,在助手提醒後,他才與古尼簡單交談。實際上,兩人已經相識十幾年,多次單獨見面,最初是在拜登擔任參議員時。在2020年總統大選期間,古尼也曾為拜登搞過籌款餐會,募得大量捐款,為拜登獲勝立下大功。前總統奧巴馬也參加了那場晚會,為拜登站台助陣。在與主要捐款人的小範圍會晤中,拜登說話時口齒不清,有時奧巴馬會接著拜登的話把一句話說完整,這種場面讓很多捐款人感到意外。塔帕還提到,拜登有時居然連身邊的白宮助手也認不出來,包括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

 

  利用多年積累的人脈關係,塔帕和湯普森採訪了幾百位知情人士,包括前白宮官員、民主黨籍國會議員、荷里活明星,以及參與去年總統大選的民主黨策略師,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拜登被身邊的助手「包裝」成很勝任的領袖,掩蓋了拜登「腦力不足」的真相,欺騙了美國人民。拜登及其助手並未公開質疑《原罪》中這類表述的真實性,也未批評書中講述的故事不真實。這難免讓人對拜登的病情產生聯想,因為前列腺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也是體檢的例行項目。

 

  《紐約時報》在5月12日最先披露拜登的前列腺出現異常時,僅報道拜登的發言人說,5月9日在費城一家醫院,拜登被發現其前列腺有小結節,需要進一步評估。幾天後公布的評估結果令人大吃一驚之餘,難免會聯想到「為甚麼沒有早點發現?」

 

對外呈現「正常」,平時盡量「隔離」

 

  《原罪》還披露,鑑於拜登的大腦保持正常思維的時間不是很長,所以在這段時間盡量安排公開活動,然後就讓他與外界隔離。拜登上午10點左右開始會見訪客,當下午4點就上樓去總統的私人空間,所以外界從常駐白宮記者的報道和電視畫面上看到的拜登是「正常的」,有能力處理各種危機。而他們並不知道,這僅僅是一小部分事實,並非全貌。白宮助手小圈子的這種行為誤導了傳媒,也誤導了公眾,包括很多民主黨人。他們向白宮官員打聽拜登的狀況,得到的回答往往是「總統一切正常」,但其實拜登已經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打這場總統大選之戰。他在內閣會議上發言都要依靠提示卡片,怎麼可能在與特朗普的辯論中冷靜應對、全力反擊?

 

在白宮助手安排下,電視畫面上看到的拜登是「正常的」。(AP)

 

  把拜登與公眾隔離開,導致外界並不知道拜登真實的身體狀況。從2023年籌備競選連任,到2024年6月第一場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慘敗,美國公眾一直被蒙在鼓裏。對忠誠支持民主黨的選民來說,這無異於背叛。拜登遲遲不退選讓位,給賀錦麗後來的競選活動帶來了困難,因為拜登的拖延無形中縮短了賀錦麗的競選時間表,令她沒有足夠時間在選民中樹立自己的總統候選人形象,很多民主黨中堅骨幹為此大罵拜登身邊的助手班子。

 

  另外,除了將公眾與拜登隔離開,白宮助手也將拜登與美國真實的民意隔絕開。他們提供給拜登的民調結果也不真實,這可能主要是為了給拜登打氣。但實際上美國民意早就確認,老邁的拜登已經不再適合做總統了。由於這一系列動作,拜登也被假象迷惑,他的家人和助手對此應負主要責任。塔帕與湯普森上周在《紐約客》雜誌發表的文章說,「拜登總統在2024年大選投票日第二天起床後,確信自己被人坑了。包括民主黨官員、傳媒、佩洛西、奧巴馬在內的精英們不應該把他趕下台,如果他參選到底,他應該能夠打敗特朗普。這是民調顯示的,他後來反複這樣說。但他的民調專家告訴我們,沒有這樣的民調結果」。文章還說,民主黨的民調專家表示,沒有可信的數據顯示拜登可以獲勝,相反,他若不退選,可能輸得比賀錦麗更慘。

 

 塔帕(圖)與湯普森表示,白宮助手將拜登與美國真實的民意隔絕開。(AP)

 

傳媒為民監督,保留歷史真相

 

  每次美國的總統大選過後,都會有記者撰寫選舉內幕,從政黨操作、選民情緒、技術應用等不同角度揭示美國的民意走向,預測美國的發展前景。同時,這些著作聚焦於總統候選人的言行和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反應,來呈現兩黨政客的政治立場、個人風格、宗教觀念。這能讓美國民眾更加了解執政者的理念,知道他們的弱點,也告訴民眾應該在哪些問題上多加防範,避免政客走向極端,損害國家利益。這是傳媒發揮監督作用的典型範例,從白修德(Theodore White)1961年開始撰寫的總統大選系列(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到今天塔帕和湯普森的《原罪》,這類作品記錄了總統大選的真實過程,儘管立場不同、角度各異,但客觀上都是在保留歷史真相。記者採用的是第一手資料,難免不夠全面,如果出版後被人發現有偏差或疏漏,其他當事人或知情者往往會公開指出。透過這種對事實的探討,可以更好地複製歷史原貌,讓後代從中汲取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避免重複犯錯。愈是公開透明,就會離真相愈近。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毫無疑問應該積極鼓勵。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香港好去處推出小紅書版!立即追蹤@通仔GoGoGo 以獲取最新情報!► 即睇詳情

更多威少看世界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大國博弈 #威少看世界 #國際評論 #拜登 #前列腺癌 #美國總統大選 #白宮助手 #腦退化 #賀錦麗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關稅戰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