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已经闲置了一段时间,为确保不会错过最新的内容。请重新载入页面。立即重新载入
中环街市|《华衣.武艺》」展览 中环街市盛大举行 展现中华武术与华服刚柔并济美学






活动简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武术与华服不仅是技艺与美学的结晶,更是承载历史与精神的重要载体。为推动文化传承,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学生事务处联同香港中华文化活动推广协会、中环街市及廿一廿十举办《华衣・武艺》展览,以太极、咏春、双节棍为经,太极服、长衫、短打为纬,编织出刚柔相生的文化对话。展览由即日起至10月12日期间在中环街市一楼盛大举行,特别设置三大主题区:太极、咏春和双节棍。
《华衣・武艺》展览开幕典礼邀得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学生事务总监刘锐业博士、香港中华文化活动推广协会主席林春菊女士、香港双节棍总会创办人刘万梁先生、洪家班代表周家蔚小姐、华懋集团资产管理中环街市总经理谭筱颕女士,以及中国武术段位咏春拳术六段余振荣师父共同主持启动仪式,标志着一场融合武术美学与传统服饰的文化对话正式展开。
《华衣・武艺》:三大展区以衣载道,以武传神
太极展区以「行云流水,天人合一」为核心,透过太极服动态投影与结构解构,展现宽袖阔摆的设计如何辅助气息流转与招式舒展。弧形袖口支撑手腕发力,下襬开衩呼应「单鞭」步法,让服饰与动作共融如泼墨画般灵动,体现自然韵味与武学灵动的哲学。
咏春展区讲求刚柔并济、攻守同步,是效率至上的实战武学。透过长衫的平肩剪裁与下襬开衩设计,演绎其如何兼容文雅风范与实战功能。展区呈现长衫如何助力三元手「摊、搒、伏」及「日字冲拳」的迅捷与「二字钳羊马」的步法转换,呼应咏春攻守同步的武学精髓。
双节棍展区聚焦「刚劲俐落,收放自如」的境界,双节棍的动作迅疾如风,结合劈扫与缠绕的爆发力,展现出刚劲与灵活的完美平衡。透过短打唐装与功夫裤的搭配,呈现服饰如何随「白蛇吐信」等凌厉招式流动,衣料与动作共奏出节奏的锋芒,凸显力量与空间掌控的动感对话。
3D迷你旗袍设计工作坊:从创意到实物的艺术旅程
一众服装设计有兴趣的中学生及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进修学院学生早前参与了3D迷你旗袍设计工作坊,学习参与从平面设计到立体制作的过程,亲手制作1:2比例的3D迷你旗袍,共成品亦于中环街市向公众展示,体现传统工艺与当代创意的交融。
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学生事务总监刘锐业博士表示:透过展品、招式演绎、服饰解构、表演与互动体验,让公众在『咏春』、『太极』、『双截棍』与『旗袍』四大专题中,从不同角度欣赏中华武术与传统华服『刚柔相生』的独特美学,重新发现中华文化的刚柔之道与当代意义。」他又指出:「展览更设有互动工作坊与导赏,观众可以亲自学习咏春招式、太极服动态投影、触摸旗袍布料,甚至亲手试用双截棍。这种从观赏到参与的过程,让公众不只是『看文化』的旁观者,而是『做文化』的参与者。
香港中华文化活动推广协会主席林春菊女士表示:「『廿一廿十』是一个让人呼吸文化的平台,连结不同范畴的文化传承者与大众。香港中华文化活动推广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协会从三大层面,致力于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社会各界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与欣赏。」她进一步强调教育传承的重要性:「激发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是协会的责任。今年我们举办了第一届非遗长衫设计比赛,面向全港中小学及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学生,同学们将设计作品亲手制成3D迷你旗袍,让作品化身为可行走的服饰,赋予新的生命力。」
《共赏明月》:中秋佳节,文化团圆
适逢中秋佳节,《华衣武艺・共赏明月》文化体验与互动工作坊将于10月6日在中环街市地下举行,打造一场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文化夜宴。其中最具特色的扎作灯笼工作坊,市民可亲手扎作竹篾灯笼,从扎竹架、裱纸到绘图题字,完整体验传统灯笼制作技艺,创作独一无二的中秋灯笼。热爱传统手艺的市民可参与吹糖工作坊,亲手将糖浆吹塑成玉兔、星辰等应节造型,重温古代流传至今的甜趣记忆。市集更提供成人及儿童汉服免费租借服务,让市民穿着典雅汉服,衣袂飘飘,于明月下打卡留念。晚间将有「汉看赏粤月」戏曲表演和「中秋夜萤光双节棍」炫目等演出,为节日增添浓厚文化氛围。这些精彩活动现已开放报名,欢迎市民透过如心赏CCG Hearts App登记参与,共度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中秋佳节。
《华衣武艺.共赏中秋》文化体验与互动工作坊
日期及时间:2025年10月6日下午6时至 晚上9 时(待定)
地址:中环街市 G/F Oasis
费用: 费用全免,公众可于如心赏CCG Hearts App登记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