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简介 |
- 集团於2017年5月由中国光大国际(00257)分拆上市,主要於中国从事以下业务: (1)生物质综合利用:利用生物质原材料发电及供热,生物质原材料分为黄秆和灰秆,黄秆主要为农业废弃 物(如麦秆、稻秆、玉米秆、稻壳、花生壳等),灰秆主要为林业废弃物(如树枝、树皮及其他生产木 材废料等),当中集团会将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融为一体建设,统筹处理农林废弃 物及农村生活垃圾; (2)危废及固废处置: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弃物、病死动物等废弃物的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所采用的处 置方式包括焚烧、填埋、物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等; (3)环境修复:涵盖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污染农田修复、矿山及填埋场生态修复、工业废气治理、油泥综合 治理、河湖底泥及工业污泥治理、湿地公园建设和运营、环保管家服务及填埋场防渗工程等; (4)光伏发电及风电:建造、管理及运营光伏发电项目及风电项目,并将电力售予地方电网公司。 |
业绩表现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 2024年度,集团营业额下跌5﹒9%至69﹒77亿元,股东应占亏损扩大37﹒7%至4﹒15亿元。 年内,集团业务概况如下: (一)整体毛利减少8﹒5%至14﹒6亿元,毛利率下跌0﹒6个百分点至20﹒9%; (二)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建造及运营:营业额下降5﹒2%至54﹒82亿元,占总营业额78﹒6%,分 部溢利增加3﹒2%至19﹒18亿元。於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拥有56个生物质综合利 用项目,涉及总投资人民币172﹒9亿元,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达1069兆瓦,生物质总设计处理 能力达每年821万吨,生活垃圾总设计处理能力达每日11﹐610吨; (三)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建造及运营:营业额下降3﹒4%至11﹒4亿元,占总营业额16﹒3%,分部 亏损扩大1﹒6倍至11﹒19亿元。於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拥有51个危废及固废处置 项目,涉及总投资人民币116﹒58亿元,总设计处理能力达每年246﹒6万吨; (四)环境修复项目运营:营业额减少37﹒9%至1﹒51亿元,分部溢利下跌16﹒5%至2503万元 。於2024年12月31日,集团执行中的环境修复项目共17个,涉及总合同金额为人民币 6﹒89亿元; (五)光伏发电及风电项目运营:营业额下降3﹒2%至2﹒03亿元,分部溢利减少5﹒1%至1﹒79亿 元。於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30个运营和建成完工的光伏发电项目、1个分布式储能项 目以及2个运营的风电项目,涉及总投资额人民币17﹒57亿元,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为 214﹒66兆瓦; (六)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持有授权专利118项,包括发明专利48项及实用新型专利 65项,以及软件着作权5项; (七)於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6﹒74亿元,贷款总额为210亿元。流 动比率为1﹒25倍(2023年12月31日:1﹒12倍),资产负债比率(总负债除以总资产) 为67﹒9%(2023年12月31日:68﹒92%)。 |
公司事件簿2024 | 2020 |
- 2020年9月,集团向南京六合茉莉绿色能源出资7056万元人民币(约8051万港元),占其 44﹒1%权益。该公司主要投资及建设位於南京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其为一座规模为1000吨╱日的垃 圾焚烧发电厂(含飞灰填埋场)连附属设施,预期该公司的投资承担总额为7﹒92亿元人民币(约9﹒04 亿港元)。 |
股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