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团简介 | ||||||||||
| - 集团股份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编号为600699。 - 集团主要提供汽车安全及汽车电子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专注於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及销售。业务分类如下 : (1)汽车安全解决方案方面,集团提供安全气囊、安全带、智能方向盘及集成式安全解决方案。当中,集 成式安全解决方案涵盖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乘员监测系统(OMS)、行人安全解决方案(如 主动引擎盖顶升器,用於减轻行人头部受到的撞击)及电池保护系统; (2)汽车电子解决方案包括汽车智能解决方案,即智能座舱域控系统、智能网联解决方案和智能驾驶解决方 案;新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及功率电子产品;以及人机交互产品,包括中央和驾 驶模式控制器、中控面板、多功能方向盘开关和空调控制器; (3)集团亦提供其他汽车零部件产品,包括座舱部件(空气管理系统以及应用於汽车门饰板等内部区域的饰 件)和电动车充配电系统。 - 截至2025年4月,集团在全球设有逾25个研发中心及逾60个生产基地,覆盖亚洲、欧洲及北美等主要 汽车市场;客户主要为整车厂客户,覆盖全球逾100个汽车品牌。 | ||||||||||
| 业绩表现2025 | 2024 | ||||||||||
| - 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截至2025年9月止九个月,集团营业额增加11﹒4%至458﹒44亿元(人民币 ;下同),股东应占溢利上升19%至11﹒2亿元。 - 截至2025年6月止半年度,集团营业额上升12﹒1%至303﹒47亿元(人民币;下同),股东应占 溢利增长11﹒1%至7﹒08亿元。期内,集团业务概况如下: (一)整体毛利增加31﹒2%至55﹒09亿元,毛利率上升2﹒6个百分点至18﹒2%; (二)汽车安全系统:营业额增长0﹒9%至184﹒27亿元,占总营业额60﹒7%,税前利润下跌 13﹒4%至5﹒13亿元; (三)汽车电子系统:营业额增长2%至84﹒65亿元,占总营业额27﹒9%,税前利润减少1﹒1%至 5﹒33亿元; (四)汽车零部件:营业额及税前利润分别录得25﹒02亿元及7518万元; (五)衡器:营业额及税前利润分别录得4﹒36亿元及683万元; (六)其他:营业额增加1﹒3%至5﹒18亿元,税前利润减少23﹒6%至1﹒37亿元; (七)於2023年12月31日,集团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7﹒24亿元,贷款和借款为260﹒78 亿元。 | ||||||||||
| 公司事件簿2025 | ||||||||||
| - 於2025年10月,集团业务发展策略概述如下: (一)计划持续围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等领域进行升级和优化,并进一步开发跨域产品和解决方 案,并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应用; (二)计划拓展至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当中聚焦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和一体化机器人组件方案,并提供场景 训练及测试服务; (三)计划探索新兴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前沿应用,当中拟积极布局开发下一代车载功率电子产品,及加 速推进新一代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产品、超级快充技术、多功能直流电压转换器等车载功率电子产品的 研发及商业化; (四)计划优化全球项目的产能规划、逐步统一全球采购流程及将ESG原则融入采购程序、开发和培养新的 战略供应商、加大对自动化工厂的投资、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智能生产、升级供应链管理系统,及精简和 集中高成本地区(包括欧洲和美洲的某些地区)的产能,并在中国、菲律宾和摩洛哥等成本优势地区建 立新的生产基地等,从而打造一个高效协同的全球一体化生产网络。 - 2025年11月,集团发售新股上市,估计集资净额32﹒53亿港元,拟用作以下用途: (一)约11﹒38亿港元(占35%)用於通过汽车智能解决方案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 (二)约11﹒38亿港元(占35%)用於改善生产制造能力、成本效益及供应链管理; (三)约3﹒25亿港元(占10%)用於扩大海外业务市场占有率; (四)约3﹒25亿港元(占10%)用於潜在投资和并购; (五)约3﹒25亿港元(占10%)用於营运资金。 | ||||||||||
| 股本变化 | ||||||||||
| ||||||||||
| 股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