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已经闲置了一段时间,为确保不会错过最新的内容。请重新载入页面。立即重新载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为庆祝创馆十周年,一新美术馆隆重呈献年度重点展览「一新亮点」首展——《溢彩穹苍:小月楼、颂德堂彩色玉石雕刻收藏》。展览由即日起至2025年7月6日,展出本地藏家小月楼及颂德堂慷慨借出的120件宋代至二十世纪早中期的珍稀彩色玉石雕刻。
《溢彩穹苍》展出宋、元、明、清及二十世纪早中期不同年代的彩色玉石雕刻,材质珍罕,包括白玉、玛瑙、琥珀、蜜蜡、紫晶、茶晶、金星玻璃、珊瑚、发晶、翡翠、青金石、孔雀石、水晶、桃花石、粉石、碧玉和绿松石等,既有把玩于掌中的玉石小件,亦有小型摆设。此外,部份展品更搭配原配木制底座,展现工艺之精湛。
中国彩石雕刻艺术可溯源至远古时代,汉唐时期开始萌芽,在清代发扬光大。展览中最古老的玉石雕刻为北宋缠丝玛瑙花形杯,杯口呈五瓣,全器橙红色,局部有暗红色圆纹。它颜色浓艳,石纹多变,与清代的淡素颜色及简单石纹有明显分别。同场另一展品绿松石持笙童子可追溯至金朝,有着中亚游牧民族孩童独特造型—「木梳背儿」,呈现文化交流的印记。
干隆对玉石雕刻艺术兴趣浓厚,广揽民间工匠为其制作玉雕。展览展出了不少干隆年代的玉石杰作,例如干隆御制芙蓉桂花诗文白玉杯,其表面以碾磨地子技法打磨,器腹四面开窗配浮雕云纹锦地,窗内细雕芙蓉、桂花各一,枝叶茂盛双连,另浅刻对应的干隆御题诗句,集诗、书、画于一身,彰显干隆时期的艺术品味。中国古代工艺精品往往通过视觉造型表达吉祥寓意,例如玛瑙早生贵子坠,工匠把玛瑙雕成枣子和花生,带出「早 (枣)生贵子(花生是种子)之意,体现中国传统工艺的巧思。
为呼应展览,一新美术馆推出「一新鲜活」计划,邀请本地资深艺术家黄约翰先生,就馆内的展览,用焕然一新的鲜活创意,创作数幅新作,以绘画回应古代玉石的璀璨历史。
此外,一新美术馆将举办「一新美术室」、「一新教室」及「一新游乐室」等活动,透过绘画示范、讲座及工作坊,促进社区人士与艺术家的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