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简介 | ||||||||||
- 集团主要在中国从事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务,产品包括车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船舶电池及航空电池。 - 集团采用标准化电芯、打造平台化电池包系统并通过差异化电化学体系实现性能差异化。集团已开发多款三元 、磷酸铁锂电池产品。 - 车用动力电池产品涵盖电芯、模组、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适用於纯电动汽车(BEV)、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PHEV)、增程式电动汽车(EREV)及混合动力汽车(HEV)等各类车型,其中BEV电池产 品乃集团主要销售收入来源。 - 储能电池产品组合涵盖电芯、模组、系统和电池簇,提供从电芯到系统集成的一站式服务,亦提供用於储能场 景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包括风冷电池包、液冷电池包、电池簇、户外柜和集装箱,覆盖发电、商业、工业及 户用储能等应用场景。 - 集团的客户主要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 - 集团的生产基地主要位於江苏省常熟市。 | ||||||||||
业绩表现2024 | 2023 | ||||||||||
- 2023年度,集团营业额增加26﹒5%至41﹒62亿元(人民币;下同),股东应占亏损收窄 65﹒7%至5﹒9亿元。年内,集团业务概况如下: (一)业绩由毛损转为毛利,录得毛利2﹒08亿元,毛利率为5%; (二)动力电池:营业额增长7﹒7%至33﹒57亿元,占总营业额80﹒7%,其中,镍钴锰三元材料电 池营业额减少44﹒9%至14﹒48亿元;磷酸铁锂电池营业额增加2﹒9倍至19﹒09亿元; (三)储能系统:营业额大幅增长至3﹒15亿元; (四)其他:营业额上升1﹒9倍至4﹒89亿元,占总营业额11﹒8%; (五)於2023年12月31日,集团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34亿元,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 35﹒36亿元。流动比率为0﹒71倍(2022年12月31日:0﹒88倍),资产负债比率( 负债净额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除以资本加负债净额)为26﹒4%(2022年12月31日:47% )。 | ||||||||||
公司事件簿2025 | ||||||||||
- 於2025年3月,集团业务发展策略概述如下: (一)计划分两期於常熟市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其中一期及二期的总产能分别为10﹒0GWh及 15﹒0GWh,预期分别於2025年10月前及2026年12月前完工,目标是於2026年底 前将总产能扩大至50﹒5GWh; (二)计划持续拓展电池产品在更多场景及细分市场的应用,进一步丰富电池产品组合; (三)计划专注於超级快充技术、新型电池材料及全固态电池的研发领域,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四)计划透过与国内主机厂合作,将电池搭载到其出口车型上,并进一步开发海外客户,实现电池产品的直 接出口,以拓展海外市场。 - 2025年4月,集团发售新股上市,估计集资净额9﹒28亿港元,拟用作以下用途: (一)约7﹒42亿港元(占80%)用於产能扩张; (二)约9280万港元(占10%)用於研发; (三)约9280万港元(占10%)用於营运资金。 | ||||||||||
股本变化 | ||||||||||
| ||||||||||
股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