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etnet精彩內容
位於西九文化區、亞洲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隆重呈獻由CHANEL支持的第二屆「亞洲前衛電影節」。這個節目豐富的電影節為期三天,將從視覺文化角度出發,展示過去六十年來塑造亞洲藝術景貌的獨立流動影像作品,並探討其中歷史。電影節於2025年5月30日(星期五)至6月1日(星期一)舉行,將於M+舉辦一連串精彩放映、展覽、表演、講座和工作坊,匯聚來自亞洲各地的藝術家和電影製作人,並展示M+館藏的重要作品,將過去和當代引人入勝的亞洲前衛電影盡現觀眾眼前。
由CHANEL支持的第二屆「亞洲前衛電影節」,以時間為題,呈現藝術家和電影製作人通過與時間有密切關係的創作媒介,運用精闢的手法探討和表現時間這個創作概念。時間是無可抵擋的力量,塑造世間萬物的存在,創作人透過影片、表演和裝置作品,將時間化作有形實體及具象觀念,凸顯其流動、循環、可測量、可建構和抽象的性質。這些作品包括詰問真相、懷舊和記憶概念的歷史重演,對於時間可被人為操控的虛擬領域和未來世界的探索,以及利用菲林為衡量時間的實體媒介這種創新之舉。
「亞洲前衛電影節2025」邀請包括馮美華、何子彥、謝德慶、亞瑪金華、黃潔宜和山城知佳子等多位在過去六十年塑造亞洲藝術景貌的藝術家和電影製作人參與。何子彥將與獨立創作歌手黃衍仁合作,在M+大台階舉行一場全新現場電影。所有領銜嘉賓均會親身到場參與為期三天的電影節,包括一系列放映活動、工作坊和討論環節。
電影節詳情如下:
大台階
何子彥 x 黃衍仁(現場配樂)﹕《一寸光一寸音》
何子彥與黃衍仁合作,為「亞洲前衛電影節」創作委約現場表演作品《一寸光一寸音》(2025),呈現一場關於時間的多感官體驗。《一寸光一寸音》以一個巨型銀幕展示何子彥的四十三頻道裝置,黃衍仁則為影像現場配樂,其原創歌曲結合英語及廣東話的口語詞句與俳句。這個別開生面的合作項目以多種虛實交錯的方式描繪時間,邀請觀眾反思自身所經歷的流光瞬息。
電影節蒲點座談
謝德慶的生命作品
謝德慶以一系列拓展行為藝術概念、物理、審美及時間極限的革新作品而聞名。他的創作生涯中共有六件行為藝術作品,謝德慶將之稱為他的「生命作品」,包括《籠子》(1978–1979)、《打卡》(1980–1981)、《戶外》(1981–1982)、《繩子》(1983–1984)、《不做藝術》(1985–1986)及《十三年計劃》(1986–1999)。六件作品皆被納入M+館藏。在「亞洲前衛電影節2025」中,謝德慶將連續三天同一時間出席三場座談會,每場討論聚焦其中兩部「生命作品」。
M+戲院1院
與何子彥、謝德慶、亞瑪金華及黃潔宜共話時間
這場圓桌座談會邀請多位「亞洲前衛電影節2025」的特別來賓,探討他們多元的藝術生涯及對時基媒介創作的投入。四位分別活躍於新加坡、紐約、新德里及香港的藝術家將分享他們獨特的視角、哲學及方法論,詮釋時間及瞬時、儀式、現場、歷時、歷史及記憶等相關概念。
這場由M+ CHANEL流動影像主策展人蘇筱琪主持的座談會,將為時基藝術實踐帶來多樣觀點,闡明不同時期和來自多個地域的藝術家之間的連結與差異。
山城知佳子:聲音、脈動
山城知佳子把發聲與脈動等無法言狀的身體表現視為窗口,從中可窺見被壓抑的創傷、隱埋的歷史,以及其他未被看見的時間維度。是次放映活動帶來山城知佳子的三部影片,涵蓋其創作生涯的不同階段,展現出生活在迥異歷史與地理背景下人們相似的經歷,包括《我的喉嚨發出你的聲音》(2009)中日本退伍老兵對於塞班島戰役的回憶;《土之人》(2016)挖掘沖繩與濟州島共通但大半已被遺忘的殖民歷史,以及《帛琉之花》(2023)裏一個沖繩老人承續祖上對帛琉的想像。
放映結束後將舉行與山城知佳子的對談,由M+水墨藝術副策展人楊浚承主持。
影像觀照時代:香港早期前衛電影
不同世代的香港電影人都善用影像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對時代的感懷。本節目精選四齣電影,分別為石琪執導的《死結》(1969)、由羅卡執導的《全線》(1968)及《乞食》(1970),以及由馮美華執導的《思想(四):世界盡頭》(1989)。四齣電影近期皆被納入M+館藏,為「亞洲前衛電影交流庫」的一部分。此交流庫旨在保存及推廣1960至1990年代的亞洲實驗電影及錄像藝術遺產,是亞洲首個且唯一的同類收藏計劃。
此放映活動設映後談,石琪、羅卡與馮美華將分享兩代不同的創作環境及經驗。三位獨立電影人亦會暢談本地電影文化今昔的演變。映後談由M+香港電影及媒體外聘策展人李焯桃主持。
黃潔宜﹕《計時炸彈》
黃潔宜的《計時炸彈》是「亞洲前衛電影節2025」的委約創作,為融合卡拉OK的講述表演。作品從東西方哲學及神學的視角出發,探研對於時間的多重詮釋。黃潔宜詰問,蜉蝣在世的人們如何受制於血肉之軀,以及其如何影響我們對氣候變化乃至生育危機等全球迫切議題的取捨與回應。她以個人與女性主義的視角,思考女性與時間是否存在獨特的關係,以及女性能否從強加於她們身上的時間限制中得到解放。電影節觀眾更有機會在黃潔宜的行為展演《一小時合約》中與她互動。
亞瑪金華:《這樣一個清晨》
亞瑪金華的《這樣一個清晨》(2017)講述兩個人無聲追尋真相的現代寓言。故事圍繞一位知名數學教授,決定告別原來的生活,隱居於一節廢棄的火車車廂中。此作品勾勒他的感官與幻覺經驗,創造屬於黑暗的曆書。《這樣一個清晨》在言語與沉默、恐懼與自由、民主與法西斯主義之間的多重幻象穿梭,開啟對當代現實的形而上回應。
此放映活動結束後設有座談環節,由亞瑪金華與M+流動影像策展人江千慧以英語對談。
M+戲院2院
亞瑪金華講座
亞瑪金華長期在作品中運用紀錄與檔案資料,以批判角度及詩意手法處理權力的政治、真相及證據,並以此著稱。在這場四十五分鐘的英語講座中,亞瑪金華將講述其數十年來的創作,以及他對時間的持續關注。藝術家會結合其部分作品的圖像與元素,包括影片《預言之夜》(2002);裝置《閃電的證言》(2007)、《被撕掉的第一頁》(2004–2008)、《自治森林》(2012)與《這樣一個清晨》(2017),回顧他多年來從事影像製作及對時間進行創作實驗的所知所得。
M+戲院3院
小把戲
此免費放映活動歡迎兒童與家長一同欣賞七部亞洲藝術家創作的精選短片。本次放映作品包括連恩・萊的《彩色吶喊》(1952)、田中功起的《一即一切》(2006)、劉靜怡的定格動畫《塵世之外》(2021)、特羅拉馬的《The Charade》(2014)、朱加的《從沒起飛》》(2002)和章清的《的士桑芭》(2003),以及李鈺淇的《遊、樂、園》(2002)。透過躍動的色彩、會跳的種子、蠟筆畫成的公園,以及跳舞的士和旋轉掃把。這部歡樂的短片系列以韻律、動態、季節更替的畫面,引領觀眾探索時間的流動與感知。放映無需預約。
聚焦M+亞洲前衛電影交流庫
「亞洲前衛電影節」將免費放映一系列單頻道短片與錄像,這些作品出自亞洲藝術家之手,並創作於1960至1990年代之間。由CHANEL支持並於2024年啟動的「亞洲前衛電影交流庫」是全新的藏品發展項目,旨在保存與推廣亞洲實驗電影和錄像藝術,致力頌揚並保護這些重要的文化傳承。
M+將於今年與電影、藝術與學術機構攜手,啟動「亞洲前衛電影交流庫」的國際巡迴節目,將交流庫中出色的作品帶到全球各地的觀眾面前。於今年下半年,項目中的所有影片亦將於M+多媒體中心上架,觀眾可免費欣賞M+不斷擴展的館藏。
觀海長廊
「切膚之音:觸感與聲響的實驗演出」
亞洲前衛電影節將呈獻「切膚之音:觸感與聲響的實驗演出」,這是一次獨特的派對體驗,包括兩場特別委約的現場表演,演出者分別由香港藝術家楊小芳、鄭文越和林入組成的Crip Art集體c.95d8,以及雅加達實驗聲音藝術家Wahono,他激動人心的作品糅合印尼傳統與當代音樂。最後登場的是廣受歡迎的香港黑膠唱片收藏家DJ Woonjii。「切膚之音:觸感與聲響的實驗演出」於2025年5月31日(星期六)在M+觀海長廊舉行。持有亞洲前衛電影節通行證、全日通行證或任何節目門票之18歲或以上人士,均可免費參加。
電影節蒲點
為期三天的電影節期間,M+的流動影像中心將變成「電影節蒲點」。為大家提供聚首一堂的機會,結交新朋友,與其他電影發燒友和藝文好友共度時光,就前衛電影和藝術實踐進行深入交流。
黃潔宜:《一小時合約》
黃潔怡的表演活動《一小時合約》是其講座表演《計時炸彈》的延伸節目,參觀者可以藉着這個活動與她展開一對一的個人化交流。這活動提供了交流創意的安全空間,進行多樣化的活動,如一同評析作品選輯、探討錄像藝術、共享靜默。請於現場登記參加。
藝術家謝德慶、朱力行和李新傑有關思考時間的裝置亦將於「電影節蒲點」展出。
謝德慶
在M+大台階旁邊,將展示謝德慶所寫、富有詩意的藝術家自述,他的文字思索人類的存在、創造力及時間流逝,模糊藝術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界線。
朱力行:《廣東雞尾歌》和《電視鐘》
M+多媒體中心互動媒體室展出設計師、軟件工程師兼媒體藝術家朱力行的作品《廣東雞尾歌》,這是一個卡拉OK生成器,擷取120首廣東歌的片段,以電腦演算法生成出全新的串燒歌。此作品以共同的文化回憶為靈感,帶着對廣東歌的熱愛,表達對這個流行曲風格的想法,亦反映音樂製作中愈來愈常使用機器的情況。在M+流動影像中心東入口展示的《電視鐘》,是實時運作的數碼時鐘影像作品。2005年,他在公餘之暇從事藝術創作,總是開着電視。即使不刻意觀看,他也能根據播放的節目推算時間。這個發現讓他開展實驗,將電視實時播放的內容與24小時制數碼時鐘結合。
李新傑:《Those Moments I Regret About Not Pressing the Shutter》
實驗電影及攝影藝術家李新傑在《Those Moments I Regret About Not Pressing the Shutter》中,顛覆傳統影像創作的觀念,探索那些未被捕捉卻難以忘懷的瞬間。這件持續創作的作品使用了一台1990年代的懷舊幻燈機,投影手寫文字。這些語句猶如追悔的魅影。
「電影節蒲點」亦會舉辦各種精彩的節目,包括M+策展人帶領的導覽、藝術家交流、創意講座、絲網印刷工作坊和日曆製作。
M+博物館館長華安雅表示:「M+非常榮幸能夠呈獻第二屆『亞洲前衛電影節』。流動影像是亞洲視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整個地區的社會、文化和美學狀態。此電影節不但彰顯當代藝術家的創新精神,亦是對亞洲流動影像深厚歷史及其變革性影響的致敬。我們希望通過放映、工作坊和討論等多元化方式,展示前衛電影的多重面向及其挑戰傳統敘事的力量,加深大眾對不斷演變的亞洲視覺文化景貌的理解和欣賞。」
M+ CHANEL流動影像主策展人蘇筱琪表示:「繼上屆『亞洲前衛電影節』對身體的關注,我們很高興今年探索時間的概念。自從全球化和數碼化為我們的社會帶來巨大轉變,我們同時面臨時間和不斷加速的境況以來,存在有關的話題變得更加重要。電影節將為藝術家提供跨領域的平台,以藝術和表演實踐深刻地構建歷史,並對這些現象及其對當代情況的影響作出有力的回應。透過精心策劃一系列對話、放映活動和表演,電影節將激發有意義的對話並燃點推動亞洲流動影像發展的意念火花。」
票務資料
電影節通行證
電影節通行證持有人可參加所有「亞洲前衛電影節」售票節目,並可憑證優先進場。M+會員及贊助人更可享八折優惠。數量有限,售完即止。
電影節通行證票價:港幣750元
M+會員及贊助人票價:港幣600元
特惠票價*:港幣600元
日票通行證
日票通行證持有人可在指定日期參加所有「亞洲前衛電影節」售票節目,並受邀參加2025年5月31日(星期六)的「切膚之音:觸感與聲響的實驗演出」活動。日票通行證不包含2025年5月30日(星期五)觀賞「何子彥 x 黃衍仁(現場配樂)﹕一寸光一寸音」的門票,需另行購票入場。日票通行證售完即止。
日票通行證:港幣250元
M+會員及贊助人票價:港幣200元
特惠票價*:港幣200元
持有電影節通行證或任何節目門票之18歲或以上人士,均可免費參加亞洲前衛電影節派對。活動於2025年5月31日(星期六)在M+觀海長廊舉行。
*特惠票價適用於18歲或以上全日制學生、60歲或以上長者、殘疾人士(與一名陪同者)以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助人。
更多節目詳情,請參閱「亞洲前衛電影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