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4/2025 14:02
《廣匯論勢-鄭廣復》金價高處不勝寒
《廣匯論勢》金價表現出色,今年至4月29日止,6月期金累積上升了23.6%,在主要商品期貨之中位居第二,表現最佳的是7月阿拉比卡咖啡,同期累升32.99%。6月期金在4月22日高見每盎司3509.9美元,惟即日倒跌至3419.4美元收市,翌日急挫至3270.8美元後才回穩。然而,至昨天為止,最高僅反彈至3384.1美元,呈現密集式整固,反映金價正蓄勢待破。
美國本周陸續公布連串經濟數據,市場預期偏差,今晚ADP公布的4月私營企業就業職位料增加12.3萬。然而自2023年8月以來,職位增長只有2024年3月在20萬以上,反映美國就業市場早已開始放緩。另外,今晚公布第四季GDP初值,預期年率化之季度增幅急降至0.4%;PCE的月度及季度數據亦於今晚公布,同樣預期升幅放緩;4月芝加哥採購經理指數亦料進一步收縮,即連續17個月處於收縮水平。美國開打關稅戰後,市場早已彌漫悲觀情緒,美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公布偏差的數據應屬預料之中,我反而認為市場對意外偏好的數據是否有正面反應更加重要。
*慎防須為黃金好倉作對沖*
簡單一句:金價已經嚴重超買,隨時大跌(你喜歡可以調整來形容,但跌幅不會因此縮小)。支持金價上升的理由不外乎是避險,但普羅匯股金民顯然誤解了「避險」的意思,避險是短暫的,所謂避得一時,唔避得一世,且是有則避,無則免。例如持有股票者,可將其沽之,改持本幣已可避險,現在將本幣沽出,改持黃金,只是從一個火坑跌入另一個火坑,你更要做好未來為持有的黃金尋找避險工具的心理準備。
有句說話叫「基金買貨,愈買愈低;基金沽貨,愈沽愈高」,若你理解其真意,就可以及早逃離險境。現時所講的關稅戰、美國債務高企、經濟衰退、美息趨跌、美元地位岌岌可危,甚至最直接的央行買金,是支持金價上升的理由。這還用說嗎?要撼動一隻環球性商品,更要令一眾金融投資專家相信,不能單靠嚇,一定要有實質理由,並將其影響力放大!
然而,高關稅會長期維持?美國當然亦不能長期以債養債,唯有減少開支方為長久之計,而作為全球最大消費國,GDP佔全球比重接近27%,美國衰落亦會拖累其他經濟體。對金價最大的支持理由,是對美元的不信任,那請問大量資金會流向歐元、日圓、瑞郎,還是人民幣?至於央行買金,可以參考一下世界黃金協會於4月3日公布的截至2025年2月數據。
*央行增持黃金的影響被誇大*
數據顯示,全球央行在今年1及2月淨增加了44.1噸黃金,2024年全年則增加了383.4噸,2022及2023年分別增加了542.8及354.6噸,2019年最多,淨增持了706.9噸,疫情前則以2015年最多,達到913.4噸,但2002至2008年則每年都在減持,最少及最多的淨減持數量分別是101.6及973.6噸。若以今年首兩個月的淨增持數量計,平均每月淨增持22.05噸,今年將會淨增持264.6噸,將是2017年以來最少的一年,但不要忘記,金價已處於3300美元以上的相對高位,大大增加了持金成本,除非央行憑空印鈔,近乎零成本生巨利。以較大經濟體計,只有人行在今年增持了10噸,央行增持黃金的影響力明顯被誇大!
我看淡金價,主要因為它已達到嚴重超買水平--9RSI在月線圖達到89,在季線圖達到88。再從6月期金的未平倉合約數所見,非商業性、大型投機者及基金持有的好倉,從今年2月3日的302508張,降至4月21日的175641張,同期商業性淡倉則由328175張減少至202268張。
*金價上升,或由止蝕盤推動*
2022年10月3日,基金及散戶分別持有6875張及77396張黃金淡倉,其後差距持續擴大,基金由看淡轉為看好,散戶則繼續看淡,去年9月23日成為另一個轉捩點,基金長倉達到219029張,散戶淡倉達到259676張,同期金價則由最低1666.5美元升至2708.7美元,其後兩者持倉再度逆轉,截至4月21日止,基金持有長倉降至120902張,反映基金正在獲利了結,而散戶正在將淡倉止蝕,故未平淡倉亦減至156958張,近期金價急升,不排除是止蝕盤推動。
由此可見,金價與基金的持倉呈高度正相關性,金價後市必然以3000美元為首個下試目標,由於4月初已曾出現3日急跌,以現貨金去年12月低位2583美元至3500美元計,回調50%將見3041.5美元,但從歷來整體非商業性倉位的變化所見,長倉降至2萬張以下,金價才會重拾升浪,但非商業性長倉目前仍有175378張,需時消化。綜合而言,危險已在前面,看好看淡自行判斷!《資深市場分析師 鄭廣復》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美國本周陸續公布連串經濟數據,市場預期偏差,今晚ADP公布的4月私營企業就業職位料增加12.3萬。然而自2023年8月以來,職位增長只有2024年3月在20萬以上,反映美國就業市場早已開始放緩。另外,今晚公布第四季GDP初值,預期年率化之季度增幅急降至0.4%;PCE的月度及季度數據亦於今晚公布,同樣預期升幅放緩;4月芝加哥採購經理指數亦料進一步收縮,即連續17個月處於收縮水平。美國開打關稅戰後,市場早已彌漫悲觀情緒,美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公布偏差的數據應屬預料之中,我反而認為市場對意外偏好的數據是否有正面反應更加重要。
*慎防須為黃金好倉作對沖*
簡單一句:金價已經嚴重超買,隨時大跌(你喜歡可以調整來形容,但跌幅不會因此縮小)。支持金價上升的理由不外乎是避險,但普羅匯股金民顯然誤解了「避險」的意思,避險是短暫的,所謂避得一時,唔避得一世,且是有則避,無則免。例如持有股票者,可將其沽之,改持本幣已可避險,現在將本幣沽出,改持黃金,只是從一個火坑跌入另一個火坑,你更要做好未來為持有的黃金尋找避險工具的心理準備。
有句說話叫「基金買貨,愈買愈低;基金沽貨,愈沽愈高」,若你理解其真意,就可以及早逃離險境。現時所講的關稅戰、美國債務高企、經濟衰退、美息趨跌、美元地位岌岌可危,甚至最直接的央行買金,是支持金價上升的理由。這還用說嗎?要撼動一隻環球性商品,更要令一眾金融投資專家相信,不能單靠嚇,一定要有實質理由,並將其影響力放大!
然而,高關稅會長期維持?美國當然亦不能長期以債養債,唯有減少開支方為長久之計,而作為全球最大消費國,GDP佔全球比重接近27%,美國衰落亦會拖累其他經濟體。對金價最大的支持理由,是對美元的不信任,那請問大量資金會流向歐元、日圓、瑞郎,還是人民幣?至於央行買金,可以參考一下世界黃金協會於4月3日公布的截至2025年2月數據。
*央行增持黃金的影響被誇大*
數據顯示,全球央行在今年1及2月淨增加了44.1噸黃金,2024年全年則增加了383.4噸,2022及2023年分別增加了542.8及354.6噸,2019年最多,淨增持了706.9噸,疫情前則以2015年最多,達到913.4噸,但2002至2008年則每年都在減持,最少及最多的淨減持數量分別是101.6及973.6噸。若以今年首兩個月的淨增持數量計,平均每月淨增持22.05噸,今年將會淨增持264.6噸,將是2017年以來最少的一年,但不要忘記,金價已處於3300美元以上的相對高位,大大增加了持金成本,除非央行憑空印鈔,近乎零成本生巨利。以較大經濟體計,只有人行在今年增持了10噸,央行增持黃金的影響力明顯被誇大!
我看淡金價,主要因為它已達到嚴重超買水平--9RSI在月線圖達到89,在季線圖達到88。再從6月期金的未平倉合約數所見,非商業性、大型投機者及基金持有的好倉,從今年2月3日的302508張,降至4月21日的175641張,同期商業性淡倉則由328175張減少至202268張。
*金價上升,或由止蝕盤推動*
2022年10月3日,基金及散戶分別持有6875張及77396張黃金淡倉,其後差距持續擴大,基金由看淡轉為看好,散戶則繼續看淡,去年9月23日成為另一個轉捩點,基金長倉達到219029張,散戶淡倉達到259676張,同期金價則由最低1666.5美元升至2708.7美元,其後兩者持倉再度逆轉,截至4月21日止,基金持有長倉降至120902張,反映基金正在獲利了結,而散戶正在將淡倉止蝕,故未平淡倉亦減至156958張,近期金價急升,不排除是止蝕盤推動。
由此可見,金價與基金的持倉呈高度正相關性,金價後市必然以3000美元為首個下試目標,由於4月初已曾出現3日急跌,以現貨金去年12月低位2583美元至3500美元計,回調50%將見3041.5美元,但從歷來整體非商業性倉位的變化所見,長倉降至2萬張以下,金價才會重拾升浪,但非商業性長倉目前仍有175378張,需時消化。綜合而言,危險已在前面,看好看淡自行判斷!《資深市場分析師 鄭廣復》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