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7/2025 11:15
《基金觀點》施羅德:美國經濟放緩或短暫,宜把握機遇多元投資
《環富通基金頻道15日專訊》施羅德投資多元資產增長及收益主管Remi Olu-Pitan及施羅德投資多元資產收益主管Dorian Carrell指,經歷多年的穩健增長後,美國經濟出現疲態,2025年前5個月個人消費持平,就業市場亦愈來愈多人陷入求職困境。經濟放緩或屬短暫現象,隨著與關稅相關的不確定性消除,美國或有望重拾增長動力。此外,距離2026年中期選舉僅餘14個月,預料美國政府將積極防止經濟過度放緩。
*美國GDP增長仍具爭議,市場未預期通脹明顯加劇*
未來6至12個月美國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仍具爭議,但愈來愈清晰的是,特朗普的事跡可能包括通脹上升、更陡峭孳息曲線,以及美元下行走勢出現。提出「讓美國再次強大」(Making America Great Again)是有代價的!
有趣的是,觀察美國盈虧平衡通脹率(breakeven inflation),市場目前並未預期特朗普第二任期內通脹將會明顯加劇,10年期盈虧平衡通長率現時為2.3%。疫情初期,市場曾將新冠視為通縮事件。然而,隨著通脹意外地攀升,金融市場迅速修正預期,盈虧平衡通脹率由1.1%升至2.8%。
*偏好優質短存續期債券,美銀行及科技股可留意*
施羅德投資動力收息策略的大部分資產配置是基於對特朗普政策長遠影響的看法。第一,在美國孳息曲線長端的持倉較低,反而偏好優質短存續期債券,以及部分新興市場高息本地貨幣債券。第二,持續維持大規模但分散的美元「沽空」。雖然市場已有共識估值與結構性因素會令美元繼續下行,尤其是如果特朗普游說得到下一任聯儲局主席的情況下。第三,看好直接受惠於通脹的資產如金礦股,同時能捕捉商品復興(commodity renaissance)主題。
至於特朗普政策對整體美股市場的影響則較為微妙,因此當中的投資機遇也較獨特:美國銀行業有望受惠於政府放寬監管政策,包括減少監管負擔、調整資本要求,以及監管機構實施更寬鬆的態度,為銀行業帶來正面動力。人工智能(AI)的發展與應用持續推動美國巨型科技企業盈利增長。投資者不可忽略此板塊。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與金融業是2025年至今盈利預測上調最多的行業板塊。這類全球主要增長主題,尤其是在配合靈活多變的資產配置策略的情況下,可為投資者帶來同時獲得收益及資本增值的機會。
*歐洲復甦主題最看好中型股,工業股盈利顯著上升*
歐洲方面,宏觀經濟驅動因素對整體經濟與股票市場仍提供穩健支持。市場上曾有意見認為德國體制上的僵化可能會阻礙其有效動用已承諾的9000億歐元財政支出。就此而言,近期消息有所好轉。德國副總理表示,建築項目批出許可的平均時間預期將由5年大幅縮短至僅兩個月!
雖然歐洲股市已回吐2025年初至今相對美股的部分升幅,但若按美元計,其表現則明顯不同,MSCI歐洲指數(按美元計)表現仍較標普500高出17%。歐洲復甦主題當中,最看好中型股。另一個可能受惠於歐洲增加投資開支的行業板塊是工業股。自2020年以來,美國與歐洲工業板塊的預測每股盈利走勢相近,但在過去6個月,歐洲盈利已顯著上升,而美國工業板塊則未見顯著變動。
如前所述,2025年以美元計歐洲表現強勁,持續看好歐洲市場,尤其是工業板塊與中型股。具吸引力的投資機遇亦開始在美國浮現,正尋找能受惠於特朗普政策長遠影響的資產類別。
*可策略增持另類收益來源,如新興市場債及可換股債*
而有策略地增持一些另類收益來源,例如新興市場債券、可換股債券、證券化信貸產品,以及保險相連證券(ILS),亦有助提升投資組合的整體表現。
隨著不同地區及行業走勢分化加劇,現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種靈活、主動及不受限制的多元資產投資策略,以便更有效地把握市場機遇,同時妥善管理潛在風險。(wa)
*美國GDP增長仍具爭議,市場未預期通脹明顯加劇*
未來6至12個月美國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仍具爭議,但愈來愈清晰的是,特朗普的事跡可能包括通脹上升、更陡峭孳息曲線,以及美元下行走勢出現。提出「讓美國再次強大」(Making America Great Again)是有代價的!
有趣的是,觀察美國盈虧平衡通脹率(breakeven inflation),市場目前並未預期特朗普第二任期內通脹將會明顯加劇,10年期盈虧平衡通長率現時為2.3%。疫情初期,市場曾將新冠視為通縮事件。然而,隨著通脹意外地攀升,金融市場迅速修正預期,盈虧平衡通脹率由1.1%升至2.8%。
*偏好優質短存續期債券,美銀行及科技股可留意*
施羅德投資動力收息策略的大部分資產配置是基於對特朗普政策長遠影響的看法。第一,在美國孳息曲線長端的持倉較低,反而偏好優質短存續期債券,以及部分新興市場高息本地貨幣債券。第二,持續維持大規模但分散的美元「沽空」。雖然市場已有共識估值與結構性因素會令美元繼續下行,尤其是如果特朗普游說得到下一任聯儲局主席的情況下。第三,看好直接受惠於通脹的資產如金礦股,同時能捕捉商品復興(commodity renaissance)主題。
至於特朗普政策對整體美股市場的影響則較為微妙,因此當中的投資機遇也較獨特:美國銀行業有望受惠於政府放寬監管政策,包括減少監管負擔、調整資本要求,以及監管機構實施更寬鬆的態度,為銀行業帶來正面動力。人工智能(AI)的發展與應用持續推動美國巨型科技企業盈利增長。投資者不可忽略此板塊。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與金融業是2025年至今盈利預測上調最多的行業板塊。這類全球主要增長主題,尤其是在配合靈活多變的資產配置策略的情況下,可為投資者帶來同時獲得收益及資本增值的機會。
*歐洲復甦主題最看好中型股,工業股盈利顯著上升*
歐洲方面,宏觀經濟驅動因素對整體經濟與股票市場仍提供穩健支持。市場上曾有意見認為德國體制上的僵化可能會阻礙其有效動用已承諾的9000億歐元財政支出。就此而言,近期消息有所好轉。德國副總理表示,建築項目批出許可的平均時間預期將由5年大幅縮短至僅兩個月!
雖然歐洲股市已回吐2025年初至今相對美股的部分升幅,但若按美元計,其表現則明顯不同,MSCI歐洲指數(按美元計)表現仍較標普500高出17%。歐洲復甦主題當中,最看好中型股。另一個可能受惠於歐洲增加投資開支的行業板塊是工業股。自2020年以來,美國與歐洲工業板塊的預測每股盈利走勢相近,但在過去6個月,歐洲盈利已顯著上升,而美國工業板塊則未見顯著變動。
如前所述,2025年以美元計歐洲表現強勁,持續看好歐洲市場,尤其是工業板塊與中型股。具吸引力的投資機遇亦開始在美國浮現,正尋找能受惠於特朗普政策長遠影響的資產類別。
*可策略增持另類收益來源,如新興市場債及可換股債*
而有策略地增持一些另類收益來源,例如新興市場債券、可換股債券、證券化信貸產品,以及保險相連證券(ILS),亦有助提升投資組合的整體表現。
隨著不同地區及行業走勢分化加劇,現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種靈活、主動及不受限制的多元資產投資策略,以便更有效地把握市場機遇,同時妥善管理潛在風險。(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