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親節|送給中風媽媽的家鄉味道 女兒炮製軟餐奪獎,復刻山打根滋味
食物連繫家庭,不乏動人回憶。邱燕萍(Eva Hiew)與母親的生活點滴,是一道洋溢南洋色彩的海鮮風味。遠在母親位於馬來西亞山打根(Sandakan)的家鄉,那些鮮蹦活跳的魷魚、泥鯭,與魚蛋,豆卜和樹仔菜等菜餚,以一湯一配料形式,浸在一碗又一碗肉骨茶裏。跟其他地方以排骨作主打的肉骨茶截然不同,味道一試難忘。
回望因中風影響活動能力,卻絲毫不損饞嘴本色的媽媽,她心想何不復刻山打根的味道,改良食材成為軟餐,讓媽媽輕鬆懷舊?
海鮮肉骨茶破格地化身為「豆腐花肉骨茶」,連同另外兩款精美菜式,讓Eva勇奪專攻吞嚥友善飲食的烹飪賽事----「食得喜樂齡美食烹飪大賽2024」,頒贈的住家「煮」廚及美食嘉許獎項。那可會是事先張揚的母親節禮物?
「還未敢煮給媽媽吃,她的要求很高。」Eva答得靦腆,而兩母女相處含蓄。在她心中,母親的廚藝是天花板級數。信心和技藝,因母之名,矢志繼續磨煉。
Eva(左)與母親合照(圖:Eva)
由山打根到西貢 母親種菜醃菜皆精
Eva的祖父母是西貢南圍原居民,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侵華時,因戰亂前往山打根(當時為英國屬地)避難。她的父母於當地出生及邂逅,共譜戀曲。婚後母親嫁夫隨夫,回歸西貢落地生根。在地盤工作的父親,於圍村煮「大鑊飯」;母親一邊耕田種菜,一邊照顧家庭,生活艱苦,連蘿蔔葉也製成醃菜上桌,味道像鹹酸菜,為家庭主婦之辛勞留下註腳。
在六姊弟中排行第四,小小Eva已懂得灌溉菜田,為勞累的母親按摩。在她心中,母親是萬能大廚,在80年代連壽司也懂得弄出來,仰慕之情令她的烹飪魂自小燃燒,不斷在廚房從旁偷師。
直至20歲,Eva有機會隨家人前往馬來西亞山打根探親。除了上述的海鮮肉骨茶,眼見母親細味牛油果刨冰等地道小食時,一臉滿足。那是母親的故鄉情味啊,年輕的Eva心裏難忘這一幕。
Eva憶述,父親小時在山打根避難時,生活艱苦,未嘗鹽巴的滋味,直至十幾歲回港後,才吃到第一口鹽。因此她設計參賽菜式時,盡量選用天然食材,突出食物的真味。
清晨飲茶買龍蝦 婆孫三代情
雖然母親沒有手把手傳承山打根之味,有好一段日子,Eva與母親仍以美食維繫母女情。Eva婚後遷往九龍,不時帶同當日仍是小學生的女兒,返回西貢舊居陪伴母親。重頭戲在清晨四時上映,Eva陪伴母親往西貢市中心海邊,細看漁家捉魚。
待六時晨光初現,母女倆到酒樓喝早茶去。最愛飲茶的母親必點糯米雞,餐後到街市購買新鮮龍蝦,給剛睡醒的Eva女兒,亦即自己的外孫女,弄個白灼龍蝦早餐,疼愛之情溢於言表。
美味三代緣,在十多年前急轉彎。那次,母親不慎在街市跌到並中風,全身不能動彈,家人固然著急。想不到最快復原的能力,就是吃東西。「我鍾意食嘢!」備受中風折磨的母親,難得一見的自豪。
Eva心生一念,父親已因癌症離世,自己即使比不上母親的天花板廚藝,何不放開懷抱,嘗試煮一些母親喜歡的食物,讓對方快樂一點?由母親掌廚,到Eva自己話事,她百寶盡出,既把母親的醃菜重現,連炸冬甩也試過。因中風而引致言語障礙的母親,沒有說甚麼,只是眼神既焦急又期待地,偷望在廚房掌杓的Eva,母女之情盡在不言中。
入廚呈現母親最愛食物 慰藉腸胃與心靈
抱著讓中風媽媽吃得盡情,以及挑戰自己廚藝的意志,Eva去年參加了社聯舉辦的「食得喜樂齡美食烹飪大賽2024」。入圍者有機會學習製作軟餐,正中Eva下懷:「媽媽吃東西份量較少。如果比較軟,吞嚥容易些,她會吃得多一點。」
比賽的菜式,以「照護食」標準,根據食物的軟硬度和黏稠度分為不同等級。Eva母親能夠吃碎餐(約為照護食第5、6級),然而屢於不同的廚藝比賽獲獎的Eva,希望更多吞嚥困難者得嘗美食,遂挑戰軟餐級別(接近4級)。
人家弄一道菜,她卻以「山打根滋味」改良三道與母親出生地有關的菜式,除了「豆腐花肉骨茶」,還有「珍珠雞蛋白茶碗蒸」,以及甜品「牛油果熱情芒果伴紫薯蓉」,擺盤像日本懷石料理般精美,賣相一流。
參賽時,Eva全神貫注製作甜品「牛油果熱情芒果伴紫薯蓉」。 (圖:社聯)
訪問時,Eva示範得獎菜式「豆腐花肉骨茶」,頗考刀工。
破格肉骨茶 還原家鄉情懷
當然,製作需時摸索,工序亦較複雜。像甜點「牛油果熱情芒果伴紫薯蓉」,取材自山打根地道小食「牛油果刨冰」,緣自母親愛吃甜品。以為容易攻陷味蕾,殊不知紫薯蓉不易弄成軟餐質感。
另一道「珍珠雞蛋白茶碗蒸」,受母親喜愛的印尼珍珠雞與港式糯米雞啟發。可是粘米難做軟餐,最後改用珍珠米,才能弄得稀一點,炮製出有飯味的茶碗蒸,伴以打碎的雞肉和臘肉,還原珍珠雞味道神髓。
「豆腐花肉骨茶」用絹豆腐代替山打根傳統海鮮,一來豆腐易入口,再者Eva母親嗜吃豆腐。筆者曾品嚐這道得獎菜式,豆腐切得像菊花花瓣般細嫩,肉骨茶鮮味而濃稠,口感不俗。
母親得知Eva奪獎後,一貫含蓄以對:「比賽是否很少人參加?」Eva笑言,母親沒有多加批評,已是一種認可。
Eva獲獎的「山打根滋味」,包括三道菜式:(由左至右)「珍珠雞蛋白茶碗蒸」、「豆腐花肉骨茶」及「牛油果熱情芒果伴紫薯蓉」。(圖:社聯)
山打根的地道肉骨茶,有固定茶膽。上桌時,食店把肉骨茶倒進食客的自選食物內,如鮮蝦、魷魚與鮮魚等,通常一碗配一餸。(Welcome to Sandakan fb 專頁)
Eva(中)於「食得喜樂齡美食烹飪大賽2024」,獲選為住家「煮」廚,由酒店及旅遊學院、中華廚藝學院及國際廚藝學院院長葉漢鵬(左)及時任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右)頒發獎項。(圖:社聯)
照護食 爸媽食得喜
這個母親節,Eva打算提前跟媽媽慶祝。既會替她按摩,也趁對方近日能夠吃下正常食物如蟹肉等,集中火力煮些媽媽喜歡的。不擅切開新鮮海鮮的她,斬蟹時弄傷手指也在所不惜,「媽媽比較有要求,願意吃我煮的東西,已經很難得了。」Eva的得獎軟餐菜式,不日壓軸。
相信不少照顧者也像Eva般,希望讓吞嚥困難的父母,有尊嚴地享受飲食的樂趣。今年的「食得喜樂齡美食烹飪大賽」將於稍後公布報名詳情。
即使未能親身下廚,也不妨留意社聯今年的「照護食。區區有啖好食2025」活動,以「爸媽食得喜」為主題,推出多項活動,包括多達20間照護食供應商及餐廳,為樂齡飲食或產品提供限時優惠。網頁所見 ,美心、foodpanda、德國寶等,亦將會加入「照護食」市場,讓吞嚥困難的長者有更多飲食選擇。
活動將於5月7日舉行啟動禮,有甚麼新點子,且拭目以待。食得固然是福氣,與珍惜的家人在一起,時光無價。祝願各位媽媽母親節快樂。
邱燕萍Eva介紹參賽菜式的視頻片段
「照護食」及「區區有啖好食2025」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