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減肥|專家列出8大瘦身陷阱:日行一萬步無意思、每周運動超過1個時間恐增加死亡風險

減肥|專家列出8大瘦身陷阱:日行一萬步無意思、每周運動超過1個時間恐增加死亡風險

健康解「迷」

  踏入夏天,不少人開始關注健康,管理飲食或做運動減肥。不過,其實坊間有不少錯誤的運動及瘦身貼士,很有可能踩到減肥陷阱。日本就有節目邀請專家講解瘦身的8大陷阱,做錯隨時引起反效果、愈減愈肥,而每周運動超過1個時間更會增加死亡風險,瘦身人士務必注意。

 

  日本節目《日曜日の初耳学》曾請來專家石原新菜醫生分享,列出以下8大運動瘦身陷阱,做錯輕則導致反效果、白費工夫,重則有機會損害健康。

 

1. 起床後立刻做運動

都市人生活節奏快,不少打工仔都會利用上班前的時間做運動,但石原新菜就指出,人在剛起床的時候容易血壓上升,如果立刻做運動,有機會增加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的風險,本身血壓高的人更應該特別注意。她就

建議,應在起床最少1小時後才開始做運動。

 

2. 空肚或吃飽做運動

「空肚做運動更容易消脂」的說法時有耳聞,不過石原新菜就表示,這個時候做運動有可能令肌肉流失;她解釋,空肚的時候身體缺乏製造肌肉所需的氨基酸和糖分,於是便會分解肌肉以提供能量,弄巧成拙。

另一方面,吃飽做運動則有機會引起消化不良、胃痛等不良反應,因為原本應該用作消化食物的能量被分去控制肌肉鍛鍊,繼而導致腸胃活動受阻、消化遲緩。

 

3. 早上喝蔬菜汁/果昔

不少人會選擇在早上喝一杯蔬菜汁排毒,但原來此舉會令新陳代謝減慢。石原新菜解釋,人在剛起床時新陳代謝較遲緩,而菠菜、芹菜等葉菜製成的蔬菜汁會令身體變得寒涼,菠蘿、香蕉等熱帶水果亦有同樣的作用,比較適合在運動後飲用。

她建議,早上可以選擇喝蘿蔔、南瓜等根莖類蔬菜製成的蔬菜汁,有助身體變暖,或者喝一杯熱水便已足夠。

 

4. 只做有氧運動

石原新菜指出,如果平時運動不足,一味做有氧運動會帶來反效果,體重在稍微下降後很快就會停滯。她解釋,有氧運動除了會燃燒脂肪之外,其實也會一併分解肌肉,而後者是維持基礎代謝率、幫助脂肪燃燒的關鍵;如果只做有氧運動,便會進一步減少身體的肌肉,反而更易變肥。

因此,如要有效減肥,應該在做有氧運動的同時配合行樓梯、深蹲、「無影凳」等訓練肌肉的運動。

 

5. 日行1萬步並無意義

坊間不少智能手錶都有計步器的功能,但其實訂立「每日行1萬步」的目標,對提升體力而言沒甚麼幫助。有研究就顯示,與步數相比,其實步行的質量更加重要;若想提升體力,應該改做「間隔性徑步」,即快步行3分鐘,再慢步行3分鐘,每日做3組,只需堅持18分鐘就能提升體力。

專家亦指出,快行的時候覺得有點辛苦代表正確,另外需注意3點:手肘盡可能向後提、步距要大,以及走路的時候腳跟要踢出去。

 

6. 每周運動超過130分鐘

節目引述日本早稻田、東北及九州3所大學發表的研究,指出每周進行130分鐘或以上的運動有機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甚至比完全不做運動的人士更加危險。

研究結果亦顯示過量運動會提升死亡風險,有健身教練就表示,其實每周做3次「剛剛好覺得吃力」强度的運動,每次維持30分鐘便已足夠。

 

7. 運動後沖熱水涼/浸浴

不少人都認為運動後沖熱水涼或浸浴有助放鬆肌肉,但其實身體為了排走肌肉中的疲勞物質,需要大量血液,而沖熱水或浸浴會導致血液集中流向皮膚表面,繼而導致疲勞物質無法排出,造成反效果。醫生就建議,運動後應該至少隔30分鐘才洗澡。

 

8. 運動後不注意補充

運動過程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後續亦需注意補充營養和水分。醫生就建議可選擇喝味增湯,其主要成分為大豆,含有豐富蛋白質、維他命和礦物質,同時亦含有強化免疫系統、有助消除疲勞的精胺酸。

 

同場加映|日吃5餐減肥法

 

  日本醫生日比野佐和子認為節食減肥又辛苦又不健康,於是她曾在電視上公開了自創的減肥餐單「日吃5餐減肥法」,將一日進食量分成5份,半年後不但成功「脫脂」,就連皮膚肌齡也變得年輕,人也精神了。

 

  日本女模後藤聖菜後來也依「日吃5餐減肥法」減肥,成功在3星期內減掉了接近20磅!

 

第1餐

時間:早上7:30
餐單:香蕉乳酪+番茄奄列

香蕉乳酪加番茄奄列可以補充足夠能量,番茄有助於降低血糖同中性脂肪,對減肥非常有效。

 

第2餐

時間:早上10:30
餐單:5、6粒堅果或蔬菜棒

可選擇胡桃、杏仁果等堅果類,又或是蔬菜棒,將胡蘿蔔、小黃瓜等切成細長條狀,糖分少之餘,又能補充蛋白質及膳食纖維。

 

第3餐

時間:下午1:00
餐單:牛油果沙律+甜椒炒香菇+咖哩糙米番茄

以蔬菜為主,約為450卡路里。沙律加蔬菜有助提升飽足感,而糙米飽肚之餘,比白米含更豐富營養,而且熱量低。

 

第4餐

時間:下午4:30
餐單:燕麥片

建議可吃糖份低的燕麥片,約半碗分量,燕麥片含大量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促進腸胃蠕動,可改善便秘和排出毒素。

 

第5餐

時間:晚上7:30
餐單:蕎麥麵+蔬菜+雞蛋

餐單以蔬菜為主,蕎麥麵營養豐富,日常食用對降低血脂也有一定的效用,而蕎麥麵加雞蛋,可補充人體所需蛋白質。蔬菜可選擇海帶、秋葵、小黃瓜等。

資料來源:大阪大學醫院學博士日比野佐和子

 

減肥攻略|研究實證:進食順序影響血糖與體重

 

  台灣減重醫生蕭捷健曾發文分享,空腹攝取高GI(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會引發快速糖化反應,導致身體大量分泌胰島素,造成血糖劇烈波動,增加脂肪肝的風險。

 

  蕭捷健建議,只要在進食次序上做調整,就能有效改善這個問題。他亦引述一項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關於飲食和血糖的學術研究,指出先攝取蛋白質和蔬菜,最後再吃碳水化合物的進食順序,相比先吃碳水化合物,更能顯著降低餐後胰島素反應,意味著身體只需分泌較少的胰島素就能處理血糖。另一項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顯示,先吃蛋白質和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能使人在飯後30分鐘、60分鐘和120分鐘的血糖濃度分別降低28.6%、36.7%和16.8%,而餐後血糖曲線下面積更顯著降低73%。

 

正確進食次序:蛋白質、蔬菜、碳水化合物

  • 顯著降低餐後貯島素反應
  • 解決減肥期間蛋白質攝取不足
  • 減輕餐後飯氣攻心的影響,身體先利用脂肪作為主要能量來源

資料來源:減重醫生 蕭捷健

 

轉載自晴報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