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癌 │ 33歲單親爸爸抗癌一年不敵腦瘤離世,醫生:膠質母細胞瘤在香港每年新增逾百病例
內地一名抗癌網紅「小楊哥」於日前不敵腦癌病逝,年僅33歲。他的妹妹透露,哥哥是一名單親爸爸,離世後留下11歲女兒,生前最後一刻仍惦記著女兒,直到見女兒最後一面才安然離世。
綜合內媒報道,雲南昭通一名33歲抗癌網紅「小楊哥」,本名楊貴成,是一位單親爸爸,與前妻離異多年後獨自撫養女兒長大,於4月28日因腦癌病逝。小楊哥的妹妹楊小姐透露,哥哥自2023年常頭暈,先後到多家醫院求診都未能查出病因。直到同年7月轉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檢查,才確診為第四期「膠質母細胞瘤」,這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腦瘤,當時醫生就直言「治癒率極低,是最難對付的中樞神經腫瘤之一」。
楊小姐表示,「哥哥確診後,家人一直沒有放棄,多次到昆明、成都的醫院治療,與病魔作戰。」她感慨,「哥哥作為一個單親爸爸,把女兒拉扯大也很辛苦,自從哥哥患病後,主要靠父母及兩個妹妹照顧,他女兒很懂事,每天放學回家都會照顧爸爸。」
她透露,「哥哥在過世前一個月,就已經無法說話,哥哥醫治這個病花了4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有的是向親戚朋友借的,有的是愛心網友的捐款,現在家裡還欠了20萬元沒還。」
33歲抗癌網紅「小楊哥」於4月28日因腦癌病逝。(抖音)
離世前最後一刻仍惦記著11歲女兒,直到見女兒最後一面才安然離世。(抖音)
「小楊哥」是一位單親爸爸,與前妻離異多年後獨自撫養女兒長大。(抖音)
小楊哥患第四期「膠質母細胞瘤」。(抖音)
一種高度惡性的腦瘤。(抖音)
即使面對不治之症,小楊哥仍選擇勇敢抗爭。(抖音)
透過抖音分享抗癌歷程與家庭生活。(抖音)
即使面對不治之症,小楊哥仍選擇勇敢抗爭,透過抖音與妹妹分享抗癌歷程與家庭生活。其中一段影片中,他虛弱地躺在病床上,面容消瘦卻仍勉強睜開雙眼望著女兒。11歲的女兒淚眼婆娑地握著父親的手輕聲說:「爸爸,今天我生日,我長大了,11歲了」,這一幕感動了無數網民。
楊小姐指,哥哥臨終前淚流不止,他最割捨不下的就是女兒。「他強撐著最後一絲氣力,終於等到女兒放學回家,當女兒看了他最後一眼,他才緩緩閉上雙眼,帶著不捨與牽掛,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她才11歲啊,唯一依靠的爸爸走了!我們全家一定會把孩子好好養大。」
腦癌|每10萬人中有3個病例
具侵襲性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簡稱GBM),香港每年增逾百宗新症,2019年有137宗,估計每10萬人中有3個病例,此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包括幼年。由於GBM的症狀輕微,多是噁心、頭痛、視力減退、記憶力問題、癲癇發作等,很容易被忽略。
香港神經腫瘤學會代表神經外科專科醫生何文傑曾受訪表示,若不幸患上腦部原發性惡性腫瘤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病情會在短時間內急劇惡化,甚至可於3個月內奪命,死亡風險極高。
而在治療方面,GBM的標準治療是接受手術切除,再配合電療、化療、標靶藥物來控制腫瘤。何文傑醫生表示,腦部掌管整個身體的運作,動刀時要非常小心,以不影響病人身體運作、避免後遺症的大原則下,因此很多時難以將腫瘤徹底切除。
同場加映|腦腫瘤之6大症狀
台灣神經外科醫生魏國珍曾在健康節目《健康2.0》指出,腦腫瘤的症狀與其位置、大小和特性相關,不同位置的腦腫瘤所引發的症狀不盡相同,而大多和腦腫瘤壓迫和破壞局部腦區域所引發的神經功能障礙有關,主要分為6種症狀:
1.運動功能
如果腫瘤接近運動神經纖維附近,故容易造成對側肢體無力。
2.感覺功能
可能對側肢體無力、觸覺變得不敏感、空間認知感覺變得不靈敏,進而影響走路的平穩度。
3.平衡功能
如果小腦有腫瘤,容易影響走路平衡感。
4.語言功能
如果左大腦有腫瘤,容易造成語言表達或語言理解能力喪失,例如失語症。
5.記憶功能
如果腫瘤壓迫到腦部顳葉內側,患者很容易出現健忘問題。
6.個性改變
如果腫瘤在大腦額葉,會導致個性變調的問題,例如原本很積極的人卻變得很懶散。
資料來源:新北市士城醫院副院長魏國珍醫生 健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