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解析「被鬼壓」非撞邪:病因、證型及治療方法+急救2招
雪兒一向獨立自主,從不倚賴與妥協,近期突然性情大變,四處找伴,不願歸家,大家都感到她有點不對勁,終於由Ann打破迷團,問道:「雪兒何解近期夜夜也不願回家?大家都有點累,想回家休息啦!」
雪兒低聲道:「我近期試過三次被鬼壓,所以有點害怕⋯⋯」
Ann大叫:「吓!怪不得你不願歸家,但避又不是好辦法!」突然望向我問:「從中醫角度能否解決這個問題?又如何看被鬼壓呢?」
我答:「從中醫角度看,『被鬼壓』(睡眠癱瘓,古稱『夢魘』)是神魂不安、臟腑失調所致,與邪祟無關。中醫歸為『夢魘』範疇,核心病機為心神失養、痰濁瘀血閉阻清竅,需辨證調治。
中醫對『被鬼壓』的解析
1. 心神失守,魂魄不寧
- 《靈樞·本神》曰:『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心主神,肝藏魂。
- 誘因:長期熬夜、思慮過度,導致心血耗傷,神不守舍;或突受驚嚇,導致肝魂浮動,出現幻覺。
2. 痰瘀阻竅,陽氣不達
- 痰濕/瘀血阻滯經絡,導致清陽不升,腦竅失養,出現『身不能動、口不能言』的癱瘓感。
- 高危人群:體胖痰盛者、久病血瘀者。
3. 衛氣運行失常
- 《黃帝內經》指出:『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若衛氣滯留陰分(內臟),則肢體失於溫煦而動彈不得。 」
雪兒急道:「原來有這麼詳細的解釋,如何治療?」
我答:「辨證分型與療法如下:
心膽氣虛型
易驚悸、多噩夢、遇事恐慌
安神定志丸+酸棗仁湯。
針刺和艾灸:心俞、膽俞穴;睡前按揉神門穴 。
痰火擾心型
胸悶痰多、口苦、煩躁失眠
黃連溫膽湯+礞石滾痰丸。
針灸:豐隆穴,祛痰;忌肥甘厚味。
瘀血阻絡型
面色晦暗、頭痛如刺、舌紫暗
血府逐瘀湯+通竅活血湯
針灸佐以刺絡拔罐:(大椎、委中穴)。
肝鬱血虛型
脅脹抑鬱、頭暈眼花、月經不調
逍遙散+朱砂安神丸
針灸:期門和太沖穴。睡前推肝經(太沖至期門)。
關鍵方解:
- 酸棗仁湯(《金匱要略》):養肝血、寧心神,改善虛煩驚悸。
- 礞石滾痰丸:清瀉痰火,專治痰熱上蒙所致幻聽幻視。
注意:內服中藥必須經註冊中醫診斷後,再按個體差異配伍。
Ann續問:「日常有甚麼需要注意的?」
我答:「急救與日常調護。
發作時快速緩解法
1. 穴位刺激:
- 用力掐按:人中穴(督脈,醒神開竅)
- 揉按內關穴(心包經,寧心安神)
2. 呼吸調控:
- 集中意識做深長腹式呼吸(吸氣4秒→屏氣2秒→呼氣6秒),打破呼吸麻痹狀態。
預防調護措施
1. 睡眠衛生:
- 暫時避免仰臥(易舌根後墜阻塞氣道),建議右側臥或半俯臥,待狀態穩定後,再恢復自然睡姿。
- 子時(23:00-1:00)前入睡,因此時『膽經當令』,助陽氣生發。
2. 飲食禁忌:
- 忌食:睡前2小時禁食(尤其糯米、酒類易生痰濕之物)。
- 宜食:小米、蓮子、龍眼肉(養心脾);山楂、黑木耳(化瘀血)。
3. 導引功法:
- 睡前叩齒吞津法:閉目叩齒36次,吞咽唾液9次→引火歸元,安神定志。
- 晨練八段錦:重點練習『搖頭擺尾去心火』『雙手攀足固腎腰』。
關鍵注意事項
1. 勿與『撞邪』混淆:
- 若伴現實感喪失、暴力傾向,需排查顳葉癲癇或精神分裂癥。
2. 體質改善周期:
- 痰瘀體質需3- 4個月調理,每月覆查舌象(舌苔從厚膩轉薄白為佳)。
3. 特殊人群處理:
- 孕婦:禁用活血化瘀藥(如血府逐瘀湯),可選甘麥大棗湯緩急安神(建議服用前先諮詢合資格的註冊中醫)。
《諸病源候論》警示:
『夢魘者,魂魄外遊,歸則身動…』
古人所謂『魂魄外遊』,實為大腦睡眠覺醒機制失調。中醫之智,在於調氣血以安神魂,通經絡以啟陰陽,使神歸其舍,則魘癥自消。」
雪兒說:「原來問題在於自己身體,既然有方法解決,我就可以從此安心歸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