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灣S001
在香港的教育版圖上,東灣莫羅瑞華學校猶如一座寧靜的島嶼,六十年來,它默默地守護著一群在主流教育浪潮中迷航的年輕心靈。這是一所群育學校,專為有情緒及行為發展障礙的男孩子提供一個重新學習、再次成長的避風港。在這裏,成功的定義從不單一,學業成績從來不是衡量一個孩子價值的唯一標尺。 然而,在創校一甲子的特殊年份,我們迎來第一位完成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的學生,一個被賦予「S001」這個帶有象徵意義編號的少年人─衡仔。
衡仔的到來,並非因為驚天動地的叛逆事蹟。他文靜、內向,甚至有些不善辭令,沉默是他最常見的語言。然而,在他沉靜的外表下,卻蘊藏著一股罕見的堅韌與毅力。當同齡的孩子在繽紛的城市生活中追逐潮流、享受青春時,衡仔選擇了將自己安放在時間的慢船上,抵禦著外界無盡的誘惑,日復一日,刻苦地鑽研著三年的高中課程。
他的高中生活,是一首孤獨的詩。課室裏,永遠只有他一個人的身影。這在群育學校中,其實是一種無奈的常態。衡仔的同學們,大多因為跟不上學習進度,或被生命中其他的難題所困,而在中四下學期開始便陸續選擇了離開。於是,衡仔的課堂沒有了分組討論的熱鬧,沒有了爭相搶答的激情,更沒有了與同儕並肩作戰、相互比較的壓力與動力。他的高中歲月,就在這種極致的寧靜中,一天天流淌而過。老師們的講課聲,成為他教室裏唯一的迴響;窗外的鳥鳴與風聲,是他學習時最忠實的伴侶。這份孤獨,沒有將他吞噬,反而錘鍊出他更強大的專注與自律。
這份專注與自律,同樣發揮在校本的理髮課程中,以致他得到導師的賞識,邀請他參與在尖沙咀舉行的時裝表演,為模特兒們提供髮型協助。這個邀請為衡仔帶來前所未遇的挑戰。因為他甚少踏足市區,複雜的交通網絡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緊張與徬徨。他不知道如何搭車,不懂得如何轉乘,那份對未知的恐懼,幾乎要了他的命。幸運的是,他得到師長的指點,終於鼓起勇氣,踏上了這次「出城」的旅程。在那個充滿光影與喝采的後台,他雖然緊張得手心冒汗,卻一絲不苟地完成了導師交託的任務。他的學習態度和切實的幫助,贏得了導師的大力稱讚。這次經歷,不僅讓他窺見了專業世界的模樣,更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自信的種子。
光陰荏苒,中六的最後上課天悄然而至。在主流學校,這一天是屬於狂歡與祝福的盛事。畢業生們會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校服,讓同學、摯友、恩師在上面寫滿臨別的贈言與祝福,將三年的情誼定格成永恆。為了不讓衡仔錯過這份獨屬於畢業生的儀式感,老師們鼓勵他,帶著他的校服,走遍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盡力邀請全校的師生為他留下祝福。於是,這個平日裏總是安靜地待在課室一角的少年,開始了他的「巡迴」之旅。那件白色的校服,漸漸被五顏六色的字跡填滿,承載了整個「東灣大家庭」最溫暖的期盼。這一刻,他不再是一個人,他的背後,站著整個學校的愛與支持。
7月16日,DSE放榜的日子。衡仔的成績,或許在主流的標準下並不亮眼,未能為他叩開大學之門。但在東灣的歷史上,他完成考試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值得被銘記的里程碑。面對成績單,衡仔沒有失落,臉上反而流露出釋然與感恩,感謝這幾年來一直陪伴在他身邊、從未放棄過他的老師們。是他們的耐心、鼓勵與支持,讓他有勇氣和毅力,獨自一人走完這條充滿挑戰的DSE之路。
「東灣S001」的故事,或許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卻以其最質樸的堅持與溫情,深刻地詮釋了教育的另一種可能。衡仔的成功,不在於那張成績單上的分數,而在於他戰勝了孤獨,抵住了誘惑,用三年的寂靜時光,為自己的人生譜寫了一曲堅毅的樂章。他證明了,在任何環境下,只要不放棄,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而東灣莫羅瑞華學校,這座溫暖的島嶼,也將繼續守護著未來無數個像衡仔一樣的孩子,幫助他們在生命的航道上,重新找到方向,駛向屬於自己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