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大便警號|40歲以上如廁後要養成回頭檢查習慣,4大環境陷阱影響疾病徵兆,專家教你辨識癌症警號

大便警號|40歲以上如廁後要養成回頭檢查習慣,4大環境陷阱影響疾病徵兆,專家教你辨識癌症警號

健康解「迷」

  身體生病前必定有先兆,只要細心留意就可以及早治療。日本有專家提醒,尤其是踏入中年後和年過40歲的人士,每日「辦大事」後一定要養成1個習慣,隨時能夠及早發現初期症狀和關鍵病徵。

 

專家揭4大廁所設計/用品 恐錯失疾病警訊

 

  日本藥膳護理師惠子在健康網站《サンキュ!》撰文指出,40歲後腸胃功能逐漸衰退,許多疾病初期症狀往往反映在排泄物上,若未能及時察覺異常,可能延誤就醫時機。她強調,打造易於觀察的廁所環境至關重要,並點名4種常見廁所設計和用品,有可能會掩蓋患病早期的徵狀:

 

● 暖黃燈光:橘黃色燈光會遮蓋尿液真實色調,可能讓人忽略肝膽疾病導致的茶色尿。廁所應改用明亮白燈,確保顏色辨識準確。

● 泡沫型清潔劑:沖水後產生大量泡沫的產品會遮蔽排泄物外觀,影響對顏色、形態的判斷。

● 濃烈芳香劑:過度香氛會掩蓋排泄物異味,錯失如糖尿病酮酸中毒特有的「水果味尿」等關鍵症狀。

● 馬桶自動沖水功能:建議關閉以利觀察排泄物,有異常可以用手機拍下做記錄

 

如廁後養成1習慣

 

  惠子提醒,尿液與糞便的顏色、氣味變化常是疾病前兆,例如肝病患者的尿液可能呈現深橘色或茶色。她建議每次如廁後應養成「回頭看一眼」的習慣,若發現明顯異常可用手機記錄,求醫時提供醫生參考。

 

  惠子強調,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警訊往往藏在日常細節中。透過調整廁所環境、建立觀察習慣,就能在黃金時間發現異常,及早求醫。

 

4種大便顏色看健康

 

  台灣大腸直腸外科醫生陳威智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出可從大便顏色和形態看出健康狀況。大便是身體的排泄物,如果出現以下4種顏色,要留意身體健康,其中1種顏色更可能是罹癌先兆:

 

4種大便顏色看健康

 

墨綠色

● 膽汁濃度過高

● 有急性腸胃炎風險
 

紅色

● 下消化道出血

● 痔瘡、肛裂、肛門膿瘍
 

黑色

● 上消化道出血

● 紅血球遭胃酸破壞釋放高濃度鐵質
 

灰白色

● 膽汁含量過低

● 有胰臟癌、膽管癌風險
 

資料來源:大腸直腸外科醫生 陳威智

 

灰白大便恐膽道胰臟系統出問題

 

  據台灣急症科醫生翁梓華在Facebook專頁「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分享指,大便作為人體排泄物之一,醫生會透過其氣味、顏色、形狀3方面,作為觀察患者腸胃道健康的其中一個渠道。

 

3招觀察大便

 

氣味

出血惡臭:腸胃道正出血

脂肪便惡臭︰膽道胰臟出問題
 

顏色

黃色到深褐色:正常

黑色:上消化道出血

紅色:下消化道出血

白色:膽道系統出問題
 

形狀

條狀:正常

細條狀:消化道狹窄

顆粒狀:長期便秘

黏液狀:腸胃感染

黏糊狀:腸胃出血
 

資料提供:台灣急症科醫生翁梓華

 

觀察大便 發現腸癌、胰臟癌警號

 

  翁梓華醫生提醒,大家日常排便後不妨多觀察大便的質地,當中如出現以下3類大便就要留神,需要盡快就醫:

 

3類大便需求醫!
 

氣味:正常

顏色:偏黑或帶血絲

形狀:偏細

臨床原因:有機會為大腸癌警號
 

氣味:惡臭

顏色:黑色

形狀:黏糊狀

臨床原因:上消化道出血
 

氣味:惡臭

顏色:偏白

形狀:正常或水便

臨床原因:膽囊發炎、膽結石、膽管癌、胰臟癌等
 

資料提供:台灣急症科醫生翁梓華

 

排便健康|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

 

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

 

糞便太乾

第1型-乾硬球狀(羊大便狀)

第2型-長條形、多凹凸(香腸狀)

第3型-長條形、有裂痕(香腸狀)

第4型-長條形、表面滑順(香腸狀/蛇狀)
 

糞便太濕

第5型-濕軟且大塊(柔軟塊狀)

第6型-鬆散且糊狀(薯蓉狀)

第7型-完全液體(水狀)

 
資料來源:dietitian.lab@Instagram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