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發炎警訊!身體發求救信號:8大發炎症狀與5類抗發炎食物推薦
從身體變化就能察覺健康徵兆,如果經常感到疲勞、過敏、感冒、身體莫名痠痛、情緒低落等情況,可能是慢性發炎,身體發出求救訊號。台灣營養師高敏敏表示,6大不良習慣恐加劇慢性發炎,並推薦5類抗發炎食物。
營養師高敏敏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出疲勞、過敏、感冒、身體莫名痠痛、情緒低落等情況都屬於慢性發炎,這些身體免疫機制原本要對抗外來物質,卻開始攻擊正常細胞,長期下來身心俱疲,引發各種不舒服。
慢性發炎引發8大類疾病
高敏敏列出8大類疾病,都是因慢性發炎所引起。
● 各類癌症:發生、惡化、轉移
● 腦神經疾病:阿茲海默症、柏金遜症、失智症、多發性硬化
● 心血管疾病:中風、心臟衰竭、動脈硬化、心肌疾病
● 精神疾病:抑鬱症、躁鬱症、精神分裂症
● 骨頭、肌肉疾病:骨關節炎、圖潔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肌肉萎縮症
● 代謝疾病:脂肪肝、心臟病、糖尿病、腎衰竭、代謝症侯群、慢性疲勞症候群
● 慢性發炎疾病:氣喘、狼瘡、腸躁症、胰臟炎、牛皮癬、結腸炎、慢性阻塞性肺病、風濕性開節炎
● 糖尿病併發症:高血壓、敗血症、腎臟病、動脈硬化、神經病變、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
6大不良習慣恐加劇慢性發炎
高敏敏強調,慢性發炎是百病之源,並列出6種常見的不良生活習慣,這些習慣都會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況:
● 經常吃加工食品:高油脂、高糖分和人工添加劑會干擾身體的正常代謝、增加體內的氧化壓力;而反式脂肪酸會刺激炎症反應,影響免疫系統。
● 空氣污染:使免疫力下降、導致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對肺部和呼吸系統也是一大傷害。
● 壓力過大:長期壓力會刺激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的分泌,引起免疫系統的改變,進而引發慢性發炎;而長期壓力大也會破壞腸道屏障功能,增加發炎機率。
● 睡眠不足: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發炎反應無法適當調節;增加體內的壓力激素,進一步加重發炎反應,還會產生自由基、增加氧化壓力。
● 飲食不均衡:缺乏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會減弱身體的抗發炎能力,增加慢性發炎的風險,也容易受到自由基的攻擊,增加發炎機率。
● 經常吸煙喝酒:損害呼吸道與肝臟等,促使發炎反應。
5類抗發炎食物
高敏敏建議,飲食應以天然原型食物為主,保持均衡飲食,可以多攝取5類抗發炎食物。
● 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可選擇鮭魚、鯖魚、沙丁魚。
● 深色蔬菜:提供充足維他命與植化素,多種抗氧化物質幫助抗發炎。推薦西蘭花、菠菜、蘆筍、芥蘭
● 類黃酮和多酚類:提升身體免疫力,如蘋果、柑橘類、番茄、綠茶。
● 堅果類:從中攝取Omega-3脂肪酸及抗氧化物質,有助於降低體內的慢性發炎,讓免疫細胞不會過勞、失衡。可選擇南瓜子、堅果、核桃、亞麻籽。
● 辛香料:如辣椒素、大蒜素,建議多食用薑黃素。推薦辣椒、大蒜、薑、葱。
身體發炎8大症狀
台灣基因醫生張家銘曾在其Facebook專頁長撰文,慢性發炎並非單一器官的問題,而是全身性的影響。他形容,這種「看不見的發炎」不像感冒或受傷那樣明顯,常被誤以為只是「身體比較敏感」,但長期忽視可能引發嚴重健康危機。張家銘列出8大症狀,提醒若出現這些狀況,可能代表身體正處於慢性發炎狀態。
身體發炎8大症狀
熱氣
● 生痱滋、口臭、牙齦腫痛、喉嚨發炎反覆發作
腸胃消化不良
● 壓力大時容易肚瀉
● 常出現胃食道逆流、腹脹、消化不良
疲累
● 即使每天睡足7至8小時,仍感到疲憊不堪
● 精神不振
無記性
● 記憶力變差、思考變慢
● 注意力難以集中,容易忘東忘西
關節痛
● 早上起床或久坐後站起時,膝蓋、腰部感到僵硬或疼痛
皮膚變差
● 容易生暗瘡、皮膚暗沉、紅腫、濕疹或過敏
壓力一大容易病
● 免疫力下降,比以前更容易生病,且恢復時間變長
莫名發胖
● 即使飲食控制得當,肚子卻越來越大
● 體脂肪增加,代謝變慢
資料來源:基因醫生 張家銘
5種引起發炎食物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營養與流行病學教授Dr. Frank Hu指出,不健康的食物會容易導致體重增加,而體重增加本身就會增加身體發炎風險。常見有5種引起發炎的食物:
5種常見引起發炎食物
精製碳水化合物
● 如:白麵包、糕點
油炸食品
● 如:炸薯條
蘇打水和其他含糖飲料
紅肉和加工肉
● 如:漢堡、牛排、熱狗、香腸
人造奶油、起酥油和豬油
資料來源: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營養與流行病學教授 Dr. Frank Hu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