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大腸瘜肉|48歲養生女星10年不喝凍飲,體檢驗出大腸瘜肉,醫生揭年輕化原因之一:曬太陽不足!

大腸瘜肉|48歲養生女星10年不喝凍飲,體檢驗出大腸瘜肉,醫生揭年輕化原因之一:曬太陽不足!

健康解「迷」

  腸道健康不容忽視!台灣女星何妤玟一向養生茹素,甚至10年來都不喝凍飲,竟然體檢驗出有大腸瘜肉。台灣有醫生指出,大腸瘜肉很大機會會演變成大腸癌,而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與年輕人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40歲發現大腸瘜肉 1關鍵原因曝光

 

  48歲台灣女星何妤玟日前在當地健康節目《醫師好辣》透露,自己在40歲做健康檢查時,發現大腸有兩顆瘜肉。她平時飲食以蔬食為主、有規律做瑜伽習慣,甚至少喝冰水,對於有這樣的檢查結果讓她相當驚訝。後來她的主診醫生指出,大腸瘜肉的成因不一定是飲食導致,而是體質的緣故,或是上年紀後就是容易有,跟攝取食物沒多大關聯。加上,何妤玟父親因癌病逝,故此她很大可能屬於高風險人士。

 

癌症年輕化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錢政弘在健康節目《醫點不誇張》中曾指出,大腸癌患者年輕化的趨勢,與現代人的生活型態有密切關聯,尤其是現時4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病例明顯增加。根據基隆長庚醫院的臨床數據指出,光是去年就診治了26位45歲以下的大腸癌患者,相當於每個月都有2名年輕病患確診。

 

醫生解析4大致病因素

 

  錢政弘指出,參考最新醫學研究報告發現,年輕世代出現大腸瘜肉或癌症,除了攝取紅肉類過多,更與下列3項生活習慣有關:

 

● 高糖飲食:過量攝取甜食和含糖飲料會導致血糖波動,形成適合腫瘤生長的體內環境

● 捱夜作息:不規律的生活作息會影響腸道健康

● 維他命D不足:現代人普遍缺乏日曬,特別是注重防曬的女性族群

 

  錢政弘引述韓國一項針對年輕大腸癌患者的研究,指出多數大腸癌患者體內維他命D濃度明顯不足。

 

定期篩檢是關鍵 瘜肉癌變過程長達十年

 

  錢政弘強調,臨床上有約90%的大腸癌病例都是由瘜肉逐漸演變而來,而這個惡性轉變過程通常需要5到10年時間。若能透過定期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並切除瘜肉,就能有效降低罹癌風險。他提醒,即使維持健康飲食習慣,也不能輕忽定期檢查的重要性。建議大眾除了注意飲食外,更要保持規律作息,並依照醫囑接受篩檢,才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時治療。

 

「瘜肉臉」6大分辨特徵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葉秉威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分享臨床經驗,指有6種特徵的人士容易看得出有大腸瘜肉。他過往曾做過5至6萬次大腸鏡檢查的經驗,歸納出以下有「瘜肉臉」的因素:

 

大腸瘜肉6大高危特徵

 

中年

● 約45-50歲以上

 

首次做大腸鏡

● 腸道多年沒有清理

● 容易生成瘜肉的機會很高

 

男性

身形通常多為肥胖

● 尤其是中央型肥胖、體重偏重人士

● 通常都是由不健康飲食所致

● 如經常維持高熱量、多肉少菜、少運動的生活習慣

 

不重視健康人士

● 不太會著重於健康原型食物

● 或是保持適當的體重

● 吸煙飲酒

 

拒絕切瘜肉

● 會比較容易會發現瘜肉

 

資料來源:肝膽腸胃科醫生 葉秉威

 

大腸癌初期沒有明顯病徵 留意大便變化

 

  本港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房嘉略曾接受訪問,指出早期大腸癌算是沒有任何明顯病徵,不過隨著腫瘤開始增長,大腸癌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同徵狀,當中最明顯是大便習慣出現改變,他提醒如果情況持續1個月以上,就應盡快求醫檢查︰

 

初期大腸癌3大警號

 

1. 大便習慣改變

● 粗幼程度不一樣

● 大便次數增加

● 大便形狀,變細

 

2. 便血

● 大便有血

● 排黏液便

 

3. 肚子脹痛

 

資料來源: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房嘉略

 

大腸癌7大症狀

 

  台灣肝膽腸胃科詹宜學醫生曾在Facebook專頁上分享大腸癌病例,並列出以下7大症狀:

 

大腸癌7大症狀

 

1. 大便出血(鮮紅色)

2. 大量黏液性便

3. 貧血,導致疲憊、頭暈

4. 排便型態改變,形狀與量的改變

5. 體重減輕

6. 腹痛

7. 排便困難,常常覺得排便不乾淨

 

資料來源:肝膽腸胃科詹宜學醫生

 

大腸癌為全港第2位常見及致命癌症

 

  據本港醫管局癌症統計數字顯示,本港2020年大腸癌新增個案共5,087宗,佔全年新增個案的14.9%,共有2,287宗死亡個案,佔比15.4%,為全港第2位的常見及致命癌症。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表示,大腸癌是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大腸瘜肉如腺瘤性瘜肉,如不及時切除會發生癌變;早期的大腸癌可能無任何症狀,其他常見症狀包括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分泌黏液、大便習慣改變,如大便變稀或便秘、體重無故下降等。

 

  消化系外科專科醫生劉育志稱,大腸癌在亞洲有年輕化趨勢,50歲以下發病的大腸癌患者不斷增加,中大亦有研究顯示,本港55歲以下結腸癌患者每年增加1.7%,認為與肥胖有關,因此國際建議大腸癌篩查年齡應由50歲降至45歲。

 

  以下為預防患上大腸癌的5大方法:

 

5大方法預防大腸癌

 

1.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2. 控制體重

3. 適量運動,不久坐

4. 戒煙

5. 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資料來源:消化系外科專科醫生劉育志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