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慮症|陳奕迅抑鬱症康復後再患焦慮症 醫生建議演出前勿停藥,留意4種易焦慮性格
陳奕迅(Eason)籌備多時的演唱會紀錄片《FEAR and DREAMS: NOW is the only reality》,日前在澳門銀河綜藝館首映。儘管港澳兩地同掛黑色暴雨警告,惡劣天氣無阻粉絲冒雨支持,現場座無虛席。
花7年記錄180場世界巡迴演唱會
Eason驚喜現身,一身休閒裝扮,戴上工作證:
通常上台唔係著呢啲衫,有種好新鮮嘅感覺……(戴住個pass)呢度好嚴謹,哈哈!
他透露,這部紀錄片耗時7年製作,完整記錄了橫跨全球180場巡演的幕後點滴,連自己都沒有看過最終版本,與粉絲同樣期待。首映會前,Eason現身與粉絲見面,隨後被安排與粉絲們同坐觀眾席看紀錄片。Eason繞場一周向粉絲表示謝意和打招呼,放映後亦走出來與粉絲見面,更與戶外LED牆投射的巨型頭像合照。
Eason花7年時間拍攝紀錄片,記錄180場世界巡迴演唱會。(Facebook@陳奕迅)
Eason無懼黑雨,現身紀錄片首映會會場。(Facebook@陳奕迅)
Eason當年曾擔任「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宣傳大使。(Facebook@陳奕迅)
Eason無透露因演唱會壓力導致接連患上情緒病。(Facebook@陳奕迅)
因巡唱壓力山大 患焦慮症不敢停藥
在訪問中,陳奕迅罕談及自己焦慮症的治療進展,坦言目前仍遵照醫生叮囑持續服藥,其主診醫生建議他完成所有演出後再考慮停藥。他透露曾經嘗試停藥,但隨即出現焦慮和變得緊張:
我前陣子試過沒有食藥,但身體就跟我說為甚麼會那麼緊張,明明睡得好和心情好,我就是有這種反應,控制不了,就似感冒一樣。
曾花3個月治療情緒病
Eason過往其中一首經典金曲《Shall We Talk》曾在2020年成為「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的主題歌曲,旨在推廣精神健康,消除社會歧視。他亦透露自己曾因為當年《DUO》世界巡迴演唱會而患上抑鬱症。後來完成巡唱後十分失落,情緒低落時,起床後便會哭:
例如忽然會無緣無故流眼淚,整個人提不起勁,失去動力。
最初Eason沒有理會,後來為新碟開會工作,同事都察覺他不對勁,故讓他放假三個月。Eason後來看醫生,被確診患輕微抑鬱症。在長假中服用醫生開的藥物,並放下工作,最後才得以康復。
4種常見性格易患焦慮症
本港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曾表示,最典型的焦慮症就是患者會因為緊張而產生一些身體反應,如心跳快、血壓高、頭暈頭痛、胸口不舒服、腸胃不適、尿頻、手震出汗,甚至脫髮,覺得喉嚨被東西頂住等等。
歐陽醫生指,性格是造成焦慮症最主要的問題。他將導致焦慮症的因素分為「9:1」,其中有9成是因為性格問題;而另外那1成,就是研究如何誘發性格問題,放大變成焦慮症,如壓力、家人間互相恐嚇。他强調,這1成原因並不重要,最難處理而是那9成的性格問題,並提出有4種常見性格容易導致患上焦慮症。
1.性格較心急
歐陽醫生表示,語速很快的人最容易引發焦慮,因這類人士一般馬上就要有結果,無論做甚麼都衝著去做。因此,他提醒這類人士,做事要慢一些,説話慢一些,如平日走路盡量不要跑,見到準備紅燈也不要衝馬路。
2.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則指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歐陽醫生提醒,這類人士需要給自己一個緩衝,以及學會如何鼓勵自己,對身邊的人多點笑容,保持開朗心境,就可以處理到很多焦慮的性格。
3.介意他人的看法
這類性格年輕人居多,「別人一批評,他就好像需要去做很多事情來滿足他人的看法」。歐陽醫生指,其原因可能是這類人士的生活圈子比較小,導致1、2個人如果講一樣比較重要的東西,就會很緊張自己是否可以做到。
對此,歐陽醫生鼓勵這類人士可以擴寬生活圈子,去見多一些不同的人,嘗試更多不同的事,從而就不會為了1、2個人,或者1、2句話而有過大反應。
4.「十萬個為甚麼」
歐陽醫生指,10個人當中,差不多有9個焦慮症患者都有這個問題,他們傾向於經常問「點解」。
治療及預防焦慮症
當患者出現明顯的身體症狀,就需要吃藥治療。若患者因藥物副作用而害怕吃藥,則要使用一些安全、無副作用、也不會產生依賴性的藥物。否則,患者因擔心藥物問題,焦慮症就會一直無法治愈。
醫生指,治療焦慮症所需要的其實就是處理患者的心理問題,將患者的注意力轉移,不再去害怕某樣事物,調節回到正常生活,也可以減少吃藥,甚至停藥。他又提到,焦慮症更重要的是預防不再復發,因此就需要處理那「9成」的性格問題。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