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癌警號|台女子長期忽視都市病症,因延期就醫竟確診急性血癌,醫生提醒留意3大血癌警號
台灣57歲知名主持人沈玉琳近日確診血癌,引起廣泛關注。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張振榕分享一宗病例,一名50多歲女子長期忽略3個常見都市病症狀,直至腹部出現左右不對稱的情況才就醫,最終確診血癌。後來為出席兒子婚禮延醫,病情惡化為急性淋巴球白血病,結局極傷感。
3症狀易忽視 恐是血癌警號
肝膽腸胃科醫生張振榕在《醫師好辣》節目中提及,該名50多歲女性經常感到頭暈、疲倦及肚脹,卻始終未予重視。直到某日被兒子提醒肚子過大,自行觸摸時發現硬塊後才求醫。
張振榕指出,患者平躺時即可觀察到腹部左右不對稱,左側有明顯突起物。經超音波檢查顯示,脾臟異常腫大達18cm,正常為7至12cm,已延伸至腹腔中央位置。
張振榕表示,患者面色蒼白,抽血檢驗發現白血球數值高達6萬多,而正常值約為1萬,並檢測出芽細胞,確診為血癌。他指,患者未及時接受轉介治療,拖延至兒子婚禮後才就醫,最終轉變為急性淋巴球白血病。此類血癌多見於幼兒,成人罹患時預後會較差。雖然該名患者後來積極接受治療,但結果仍不樂觀。
血癌分為急性與慢性2大類
台北慈濟醫院血液科主治醫生高偉堯曾指出,血癌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大類,其中急性血癌再區分為骨髓性和淋巴性。急性骨髓性血癌是成年人最常見的血癌類型,而急性淋巴性血癌則以兒童患者較為常見。
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急性白血病進展迅速,部分症狀如疲倦、四肢無力易被誤認為身體疲累或感冒而忽略。多數患者會在兩周至一個月內病情急劇惡化,因此早期診斷是有效治療的關鍵。
血癌6大徵狀
● 經常有出血 (如牙齦、鼻)或傷口難以止血
● 發熱
● 頻密及反覆受感染,喉嚨痛,口腔發炎等
● 貧血、消瘦、無胃口
● 容易疲倦、盜汗(晚間睡覺時大量出汗)
● 淋巴結(頸、腋下、腹股溝)及肝脾腫大
資料提供:醫院管理局
據本港醫院管理局資料所示,白血病又稱血癌,是香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每年約有1,000宗新症。與大部分其他癌症不同,幼兒與年輕人均有機會患上此病。白血病並非絕症,而且是治癒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不同種類的白血病有不同的療法,正確的治療方法能夠大大提高病人的康復機會。即使不幸患上,認識治療方法,學習治療期間與之後的護理調養,也有助加速康復和預防復發。
12種最佳抗癌食物
台灣營養師程涵宇亦曾指出,有科學證據研究顯示,以下12種抗癌食物可有助降低癌症風險,建議大家多食用五顏六色的蔬果類天然食物、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避免癌症找上門。
12大防癌食物
1. 西蘭花
2. 紅蘿蔔
3. 豆類
4. 莓果
5. 堅果
6. 橄欖油
7. 薑黃
8. 柑橘類水果
9. 亞麻籽
10. 番茄
11. 大蒜
12. 魚
資料來源:營養師程涵宇
資料來源:《醫師好辣》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