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危機|上海35°C高溫下,迪士尼「跳跳虎」疑似中暑暈倒,戴頭套送院,引發對樂園制度的批評

中暑危機|上海35°C高溫下,迪士尼「跳跳虎」疑似中暑暈倒,戴頭套送院,引發對樂園制度的批評

健康解「迷」

  上海迪士尼樂園一名扮演「跳跳虎」的演員,日前疑似中暑暈倒在地。當日上海氣象台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預測大部分地區氣溫將超過35度。由於迪士尼規定扮演卡通角色的演員不得在遊客面前脫下頭套,該演員在送醫過程中都沒有摘下頭套,引發網民心疼並批評園區制度過於僵化。

 

  綜合內媒報道,事發於本月3日中午12時,當時園區正在進行花車巡遊,一名扮演跳跳虎的演員突然倒地,在場遊客懷疑他中暑昏迷,紛紛上前幫忙,園方人員也迅速到場處理。

 

  園方回應表示,該名演員出現不適後,2分鐘內便以輪椅送至園區內的醫務室,由駐場護士進行初步處理。由於倒地的演員從倒地到送醫全程未脫下頭套,有遊客拍攝的畫面顯示,眾人只能從頭套的嘴部縫隙為其扇風降溫,不少網民因此質疑園方規定過於僵化,「如果出了人命,這樣的規定還合理嗎?」

 

事件曝光後,有網民致電上海迪士尼樂園,詢問是否強制要求演員不得脫下頭套,園方人員僅回應需待主管單位進一步說明,不便對外發言。不過稍後園方發布聲明指出,將根據氣象預警與實際氣候情況,滾動式調整演出安排,包括縮減花車遊行規模、減少戶外排班時間等,以兼顧演職人員安全與遊客體驗。

 

中暑危機|上海35°C高溫迪士尼「跳跳虎」演員疑中暑暈倒 網民批:送醫都不能摘頭套

上海迪士尼跳跳虎演員疑中暑暈倒。(微博)

 

中暑危機|上海35°C高溫迪士尼「跳跳虎」演員疑中暑暈倒 網民批:送醫都不能摘頭套

遊客懷疑其中暑昏倒,紛紛上前協助。(微博)

 

中暑危機|上海35°C高溫迪士尼「跳跳虎」演員疑中暑暈倒 網民批:送醫都不能摘頭套

上海迪士尼樂園。(圖源:上海迪士尼樂園官網) 

 

內地高溫預警逾2萬次

 

  據中央氣象局數據,內地今年夏季持續高溫。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數據顯示,截至7月16日中午12時,中央及各地累計發布各級高溫預警達2萬248次,較去年同期增加40.31%,較2017年以來同期平均值高出72.02%。多地氣溫突破40°C,鄭州更出現44°C高溫。

 

熱射病VS中暑常見症狀

 

  東莞市人民醫院ICU主任付春來曾在介紹中暑個案時表示,「熱射病」屬於嚴重中暑症狀,是高溫相關急症中最嚴重的情況,死亡率超過50%。即使痊癒,部份患者也會出現後遺症,如語言障礙、認知障礙或記憶力減退等。

 

熱射病常見症狀如下:

1. 體溫升高

  • 患者核心體溫多在攝氏40度以上;皮膚紅熱且乾燥無汗。

 

2. 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

  • 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也是熱射病的主要特徵,如譫妄、嗜睡、昏迷等;還可出現其他神經系統異常表現,包括行為怪異、出現幻覺等。

 

3. 其他症狀

  • 頭痛、惡心、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痙攣或無力。

資料來源:東莞巿人民醫院ICU主任付春來

 

  另外,仁安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老永基曾接受訪問時指,當人體無法有效散熱,便有機會出現較輕微的熱痙攣(又稱熱抽筋)、嚴重的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及可致命的熱中暑(Heat stroke)。症狀如下:

 

輕微中暑症狀

熱痙攣(熱抽筋)

  • 主要是肌肉出現不由自主的抽筋,患者只要休息及補充水份便可以好轉。

 

熱衰竭

  • 若發生熱衰竭「開始危險」,體溫漸升,並可出現頭暈、頭痛、作嘔、心悸或氣促等徵狀,只是神智仍然清醒。

 

熱中暑

  • 患者體溫可以升至超過攝氏40度以上,而汗水又帶走大量電解質。患者很多時已經失去神智或知覺、胡言亂語,若不及時急救降溫可以引起致命的器官衰竭。

資料來源:仁安醫急症科顧問醫生老永基

 

3大重點避免戶外活動「熱傷害」

 

  台灣胸腔及重症專科醫生黃軒曾在其Facebook專頁中指出,如果在「氣溫超過攝氏32度、空氣濕度低過60%」的情況下,一般都不建議在戶外長時間活動,因為此情況下的中暑概率非常高。

 

  他提醒大家,進行戶外活動時要遵守3大重點,避免熱傷害:

 

戶外活動避免熱傷害3大重點

 

避免中午戶外活動

請避免在最炎熱的時間(10AM-4PM)長時間在外活動;如果室外溫度高於攝氏32度或天氣過於悶熱,更應留在室內。

建議安排在清晨或傍晚進行運動,而當晚間運動時也要避開水泥地面,因為水泥地面在晚間時餘熱依然會較高。

 

得到充分休息

在外活動時要多休息,避免過度活動而大量流汗導致脫水;如果習慣在炎熱天氣下運動,請每10至20分鐘作短暫休息。

 

補充足夠水分

不要等口渴、滿身大汗或氣喘如牛才補充水分;可透過觀察尿液顏色助判斷,如果呈清澈、無茶黃色及無嚴重尿臭味,此時才算補充了足夠水分。

資料來源: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降溫消暑方法

1. 大動脈位置散熱最快

  • 頸部、腋下、腹股溝、手腳關節位都是散熱快的部位,因大動脈貼近皮膚表面,使用退熱貼或冰敷可快速將血液冷卻,達至降溫效果。

 

2. 冷敷可止痛消腫

  • 冷敷除了可降溫,亦可有止痛、消腫之效,因此如扭傷或撞傷,都可以冷敷紓緩不適。
  • 但要緊記,勿直接用冰敷在皮膚上,應以毛巾包裹,有傷口或皮膚敏感人士尤其要注意。

 

3. 冷敷範圍不可超過全身10%

  • 冷敷範圍太大,身體降溫太快,可能導致低溫症。
  • 冷敷範圍不應超過全身10%,如體溫低於攝氏36度就算過低,攝氏35度以下是不正常,要盡快求醫。

 

4. 用攝氏30度水溫洗澡

  • 除了用退熱貼或冷敷,亦建議可以用較體溫稍低,即約攝氏30度水溫洗澡,有助身體降溫。
  • 如小孩子發燒,應用溫水洗澡,血管擴張,有助散熱。

資料來源:聖約翰救傷會總監鍾展鴻

 

5. 消暑5部曲

  • 如在炎熱天氣下中暑,冷敷只是其中一個降溫方法,正常步驟應是:
    1. 離開太陽直射地方,到陰涼處;
    2. 脫下多餘衣物;
    3. 確保空氣流通;
    4. 冷敷,如退熱貼或冰敷;
    5. 喝一點水。

資料來源:消防處救護員會總幹事屈奇安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