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四癌纏身:57歲男喉嚨痛8個月竟確診4癌,醫生揭露6大致癌成因與5招康復法

四癌纏身:57歲男喉嚨痛8個月竟確診4癌,醫生揭露6大致癌成因與5招康復法

健康解「迷」

  台灣一名57歲男性患者因持續喉嚨痛8個月就診,經檢查竟同時確診舌根癌、甲狀腺癌、大腸癌及腎臟癌4種獨立原發性惡性腫瘤,發生機率低於0.1%。

 

6大致癌成因

 

  據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醫生林俊余在醫院官方YouTube頻道說明,該名患者為有規律運動習慣的男性,去年底因喉嚨痛及頸部腫大就醫。患者過去有30年吸煙史,長期飲酒及嚼食檳榔,並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家族中父母皆曾罹患癌症。

 

  經詳細檢查發現:

 

● 咽喉鏡檢出舌根腫瘤

● 甲狀腺穿刺確診乳突癌

● 乙狀結腸發現惡性腫瘤

● 左腎臟檢測出癌變組織

 

  醫療團隊研判,此多重原發性癌症可能與遺傳風險因子、癌前病變體質及環境因素相關。林俊余醫生指出,此類病例在臨床上極為罕見,發生率低於千分之一。故此,醫生對男子治療過程採階段性策略,首先針對第三期舌根癌完成放射線治療。待體力恢復後,以複合型達文西手術切除大腸與腎臟腫瘤。最後於今年7月完成甲狀腺腫瘤切除。

 

5大生活調整奇蹟康復

 

  除了安排治療外,患者亦已成功戒除煙酒等不良習慣,維持每日游泳、行山等運動,亦定期覆診追蹤腫瘤情況。林俊余醫生指出,目前患者恢復狀況良好,呼籲大眾若有持續性身體不適,應及早就醫檢查,特別是具癌症家族史或長期接觸危險因子者更需提高警覺。

 

4大類致癌物

 

  台灣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生在《早安健康》撰文,引述世界衛生組織定義4大類致癌物如下:

 

 

1級致癌物:確定是致癌因子

 

  如:黃麴毒素、石綿、砷、苯、鎘、EB病毒、幽門螺旋桿菌、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人類乳突病毒、芥子氣、γ射線、X射線、煙草、二手煙、檳榔、甲醛、柴油引擎廢氣、紫外線輻射、電焊煙霧、含酒精飲料、加工肉品、所有游離輻射、室外空氣污染等等。

 

2A級致癌物:極有可能是致癌因子

 

  如:高溫油炸時釋出的物質、苯乙烯、乙醛、紅肉、有機磷除草劑Glyphosate、DDT等等。

 

2B級致癌物:可能為致癌因子

 

  如:汽油引擎廢氣、極低頻磁場、射頻電磁場(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鉛等等

 

3級致癌物:無法歸類為致癌因子

 

  如:咖啡、極低頻電場、甲苯、次氯酸鹽、原油、汞、乙醯胺酚、抗生素安比西林

 

10大致癌成因

 

  對於致癌成因,劉博仁醫生綜合出10大成因,分別與生活習慣、飲食和家族史有關:

 

1. 癌症遺傳基因

 

  劉博仁指出,癌症有遺傳的可能性,家族曾有人罹癌會增加患癌風險。他續指,許多基因的突變或變異,都會提高癌症發生機率,譬如抑制癌症基因BRCA1或BRCA2,一旦發生遺傳性變異,便可能增加罹患乳癌、卵巢癌、攝護腺癌等癌症的機率。故此,他建議高危人士可以做基因檢測,及早發現病灶可以盡量預防惡化或展開早期治療。不過他提醒,有家族遺傳史的人並非必定罹癌。據他臨床統計,他的病人當中大概約10%的癌症患者有癌症基因的遺傳因子,其餘90%的癌症患者沒有家族遺傳基因的變異,故此說明後天其他因素造成細胞突變的風險更不可忽視。

 

2. 吸煙

 

  煙草經過燃燒後會釋放出大量致癌物質,過往已有各項研究指出,吸煙會導致支氣管肺癌、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胰臟癌、乳癌、胃癌、膀胱癌、腎臟癌以及血癌。近年不煙不酒而患癌的病例有增無減,大多數與長期吸入二手煙有關。劉博仁指出,煙草燃燒後附著在周遭窗簾、地毯、衣服、家具上的有毒粒子同樣會致癌。他補充,不少年輕人或以為只要吸食電子煙就不會傷害及肺部,但事實上電子煙含有高量的尼古丁,容易令人上癮。

 

3. 感染

 

  目前已經確定許多感染都與癌症密切相關,當中乙型肝炎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有疫苗可以注射預防:

 

● 胃癌:幽門螺旋桿菌

● 肝癌: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

● 子宮頸癌、口腔咽喉癌、生殖器官癌症:人類乳突病毒HPV

● 鼻咽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4. 檳榔

 

  嚼食檳榔已經證實增加患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的風險,當中的檳榔子、黃樟素、檳榔鹼會致癌。劉博仁分享過往口腔咽喉癌病例,罹癌原因的共同點大多與嚼食檳榔有關。患者一般需要做手術切除,術後不但會影響面形,連帶影響吞嚥及說話能力。

 

5. 酒精

 

  過量的酒精會造成消化道黏膜的細胞突變,容易導致口腔、咽喉、食道、胃,以及大腸直腸癌,而酒精乙醇在體內會代謝成為乙醛,增加肝臟負擔,繼而誘發癌症,如胰臟癌、肝癌、乳癌等。劉博仁提醒,凡一喝酒就臉紅的人要特別要小心,因為這種人可能是先天體內解酒基因(ALDH2)不足,長久來說比起其他人更容易罹癌。如本身ALDH2基因變異,盡量不要喝酒。

 

6. 游離輻射或紫外線

 

  輻射會導致血癌、淋巴癌、甲狀腺癌,甚至是腦癌,而輻射可以來自宇宙射線、工業輻射、醫療輻射等:

 

● 核電廠

● 經常搭國際線飛機

● 電腦斷層(CT scan)

● X光

● 正子斷層造影檢查(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指引,紫外線屬於一級致癌物,經常過度曝曬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容易造成皮膚癌,而適量曬太陽能夠有助身體吸收維他命D。另外其他2B級致癌物比較有爭議性是輻射或電磁波,如電廠、變電箱,手機電磁波射頻,可能與腦神經惡性膠質瘤有關。劉博仁建議,在接聽手機時盡量長話短說,最好是使用藍牙耳機或直接用擴音接聽。

 

7. 荷爾蒙

 

  2002年美國婦女健康研究計畫(Women’s Health Initiative)研究發表指出,荷爾蒙補充療法可能會提高罹患乳癌的機率。劉博仁指出,一般荷爾蒙會不會致癌,適當地補充荷爾蒙可以預防更年期婦女患骨質疏鬆、降低更年期不適和改善心血管健康。

 

  劉博仁分享曾經有病人抱怨因為吃了荷爾蒙藥而導致她患上乳癌,而事實上致癌的成因有很多,未能就此斷章取義,適當地按照身體狀況補充荷爾蒙是最為安全。女士們過多的雌激素與子宮內膜癌、乳癌、陰道癌是有關,建議定期做檢查外;而男士若罹患前列腺癌或前列腺癌指標PSA上升者,切勿補充睪固酮。

 

  另外,劉博仁亦提到經常接觸環境塑化劑容易致癌,常見有雙酚A、鄰苯二甲酸乙酯DEHP等物質,容易導致乳癌

 

8. 霉菌毒素

 

  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指引,黃麴毒素屬於一級致癌物,與肝癌、腎臟癌、胃癌有關,尤其是肝癌。劉博仁曾遇過一個女病人,她20多年來都吃花生醬塗麵包作為早餐,平日滴酒不沾卻突然罹患肝癌,且已有轉移肺部的跡象。他推斷,女病人患癌的原因與長期食用受污染的花生醬有關。其他食物,如花生粉、豆腐乳、臭豆腐、粟米,甚至咖啡粉等食品,如貯存不當都可能滋生黃麴毒素。

 

9. 職業因素

 

  經常接觸石棉容易造成肺癌及肺肋膜間皮瘤,尤其因為工作關係,如務農人士,長年接觸甲醛、苯、農藥等物質,都可能引發不同的癌症。IARC指出有3種農藥除草劑嘉磷塞(Glyphosate)、馬拉松(Malathion)與大利松(Diazinon),屬於二A級致癌物,故此所有買回來的蔬果最好先沖洗再食用,蔬果可以先汆燙一次,洗走表皮農藥。

 

10. 飲食因素

 

  經常食用加工肉品,如香腸、臘肉、火腿、煙肉等第一級致癌物,會攝取過多亞硝酸鹽,在體內形成亞硝胺,增加患胃癌、肝癌、食道癌、胰臟癌、肝癌風險。

 

  當中紅肉亦經常引起爭議,劉博仁解釋,本身紅肉並非致癌物,但因當中富含鐵質,加上一般會以煙燻燒烤炸的烹調方法烹煮,繼而產生很多對身體有害的致癌物。劉博仁建議,食用紅肉是可以多加配蔬菜水果,促進腸道蠕動,減少毒物刺激腸黏膜細胞,就可以降低罹癌的風險。

 

11. 其他因素

 

  例如長期壓力過大、長期睡眠不足、長期不運動、肥胖、嗜吃甜食、糖尿病等因素,亦會增加罹癌風險。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